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7713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既、嗓、拎、桶、晃、甸”的音、形、义,会写“晃荡、胳膊”这两个词。2、理解妈妈说儿子的话和妈妈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小孩子应关心长辈、孝敬长辈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23三个儿子2、读读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谁来把课题读一下?评价预设:1)读课题声音要响亮,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到。2)你读得很正确,“儿子”的“子”念轻声。(标上拼音,齐读)二、学习生字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会念了吗?2、出示六个带拼音的生字, 嗓子 拎水桶 晃荡 沉甸甸 既聪明又有力气(引:在这些生字中,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谁来当当小老师。)形式:指名读,跟读并随机指导难点及词义,并进行既( )又( )的说话练习。重点词义:拎,提的意思;晃荡,摇、摆的意思;既跟“又、且、也”配合,连接并列的动词、形容词或分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引:生字宝宝要跟大家捉迷藏了,谁还能认?)3、去掉拼音再认读 形式:1)指名读,2)齐读(引:现在,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们交上了朋友,瞧!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朋友,请大家自由地打声招呼吧!)4、自由读六个字的词语 既然 既定 一如既往 嗓音 嗓子 嗓门 拎包 拎东西 水桶 油桶 铁桶 晃荡 晃动 摇晃 缅甸 沉甸甸(生读后,引:123停下来,小火车开起来)5、扩词练习1) 开火车2) 引:这回,我们跟生字宝宝们可成了老朋友,他们要跟我们玩个游戏,谁会?6、猜字谜游戏巩固识字1) 远望像一句,近看是十句。(甸)2) 左边一张嘴,三又树上坐。(嗓)3) 左边像良不是良,右边像无却非无。(既)4) 勇力消失了,只得树边站。(桶)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下面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去,到课文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三、学习课文16小节1、默读课文16小节,划出三位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2、想想三位妈妈说话的语气一样吗。3、指生回答,正确出示:(反馈,你找准确了吗?)句子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句子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句子3: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我们来读读找到的句子。(生读,师相应给予评价指导) 2 朗读指导句子1评价预设:(1)老师觉得你读的不象是妈妈说儿子; (2)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3)聪明又有力气(板书)可体会有什么本领! (4)平时你因为什么事妈妈会怎样夸奖你?体会在妈妈心理孩子总是最棒的。 (5)多得意的妈妈啊!都要眉飞色舞了。 (6)谁还来夸,逐层上升。随机积累词语(形容高兴、得意的词语) 眉飞色舞 喜上眉梢 眉开眼笑 喜笑颜开句子2评价预设:(1)为什么要这样读,(板书:唱歌好听极了)(2)指名读 (3)生齐读 师引: 又一个妈妈喜上眉梢地说又一个妈妈眉开眼笑地说又一个妈妈喜笑颜开地说过渡:前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儿子了,第三个妈妈有夸自己的孩子吗?句子3评价预设:(1)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2)平凡、不起眼,确实没什么可挎的。(3)妈妈把对孩子的爱埋在心里,不挂在嘴上。(板书:没什么特别)3齐读三个句子。过渡:其实,不管妈妈有没有夸奖自己的孩子,妈妈都把深深的爱藏在了心底,让我们用朗读把他表达出来吧!引读:一个妈妈说 又一个妈妈说 这个妈妈说 四、学习第8小节,体会妈妈的辛苦 过渡:孩子永远是妈妈的最爱,总是把最累的话留给自己。 出示句子4: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1) 老师引读:“一桶水可重啦!”学生练读。(2) 指出“啦”表示语气的强调,强调这桶水很重。(3) 学生再读,读后老师小结:妈妈真是辛苦啊!(4) 让学生做拎水桶动作,更深入体会妈妈的辛苦。再指导朗读,逐层提升。师引读:累吗?你们才拎了一分钟,就累成这样了,可妈妈拎着水桶足足走了十分钟;(生齐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妈妈拎着水桶足足走了十五分钟;(同上)妈妈拎着水桶足足走了二十分钟;(同上)过渡:妈妈是这么的辛苦,有一个孩子想通过他的歌声来表达,你们听(5) 听歌曲我的好妈妈(6) 师小结:这首歌,在我们咿呀学语就会唱,这首歌,勾起了我们对妈妈无限的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指名回答(7) 总结:老师已深深感受到你们对妈妈的爱,那就让我们把这份爱送到课文中去,再次齐读,一桶水可重啦!过渡:有位诗人也想表达对妈妈的爱五、课外延伸出示古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六、学习“胳膊、晃荡“(1) 分析字形(2) 书写(3)(4) 附送:2019-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 ,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2、复习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 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小老师领读) B: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就是老师指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3、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 ?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 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 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 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 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 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三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4、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 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5、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主题深化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孩子的情感是孩子发挥“创意留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孩子就是孩子,他所听到的感受的可能就是和他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赋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管孩子心里所感知的内容情感是否与作品本身的结局内容一样。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时,我们不该给予扼杀,而是给予帮助,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让人兴奋不已! 我觉得,有时需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在体验中发现新的意境。教学中我将学生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很积极参与,从中可以看到,当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设置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时,孩子的思维就会不受约束,而想象的也远远超过了大人,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