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愉快的梦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1、 歌曲愉快的梦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为甜美的梦幻,其中两首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几乐曲都是以梦幻为主题,情绪大都以优美抒情为主。2、 愉快的梦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日本童声二声部合唱曲。它描述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教材上的歌谱是单声部的,并出现了字母谱,便于学生学唱。前半部分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后半部分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以模进的方式将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了孩子们在看到了梦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3、 重点:学会唱歌曲愉快的梦并表演。难点: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演歌曲。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小铃、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小鼓、串铃、沙球)、多媒体课间、音乐磁带、课题背景图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和表演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想象梦境中美好惬意的生活。2、过程与方法: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愉快的梦,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歌表演。3、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区分和运用表情术语,并能学会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1、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单元诗甜美的梦幻。(背景音乐愉快的梦)甜美的梦幻把梦放进摇篮吧,让我们摇呀摇呀,带着甜美的向往,让它像宝宝一样长大。 啊,梦呀,如你是一幅画卷,我们就该是怒放的鲜花,开在通往未来的路上,让每个脚印洒满彩霞。2、 老师:同学们,你们作个梦吗?有没有做过甜美、愉快的梦?3、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美好、愉快的梦。4、 老师: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甜美的梦幻,愿我们每天都能够开开心心,每晚都能做个甜美的梦。(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背景音乐愉快的梦)说明:通过创设情景作为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自然、生动。二、 学唱歌曲愉快的梦:1、 老师有感情地边弹琴边范唱歌曲愉快的梦。2、 请学生说说听完歌曲的感受。(是优美的、抒情的、有晃动感的、象摇小船)3、 再次听范唱录音,出示媒体,视听结合跟着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晃动,感受音乐。4、 出示课题愉快的梦,讲解6/8拍与3/4拍的异同点,并出示媒体选择合适的感情术语为歌曲标上。活泼地( ) 雄壮有力地( )忧伤地( ) 抒情优美地( )5、 出示四条歌曲旋律(不按顺序),请学生老师弹琴找出旋律的顺序。说明:通过找旋律游戏可以反馈学生对乐曲的了解程度,让学生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从感性到理性。6、 媒体出示完整歌谱,请学生学唱字母谱。(小组跟琴学唱)学做小老师:每人在小组内教大家学唱一句旋律。(轻声自己学唱老师难点教唱完整跟琴唱)说明:歌唱几遍后做到节奏、旋律整齐、统一,能在音乐伴奏下完整地演唱。7、 媒体出示各种表演的方式,请学生选择后,进行练习或者创作。(1)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2) 即兴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3) 请你把想象个歌曲意境画在小黑板上。以小组表演形式,可以形式多样化(指挥、唱歌、舞蹈、敲打击乐器、绘画等),老师巡视指导。说明: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共同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教师也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声音、歌曲难点以及表演等加以指导,使学生按各人的学习能力分层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三、 老师小结。1、 鼓励学生互相评出表演出色、有特色的个人和小组,并来说说他们的优点。2、 老师小结后,以小礼品(老师手工制作的小纸船)作为奖励,为下节课教唱叶儿船作铺垫准备。3、4、 附送:第二节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l 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l 了解骨传导。 l 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l 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l 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重点和难点】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人耳的构造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2、骨传声“想想做做”:(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介绍贝多芬的故事。3、双耳效应由学生自习完成。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也知道了骨传导、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等声现象。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教师互动与实验相结合,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