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要求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教材第20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并将教材第169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备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后回答: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平面图形)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立体图形)2实验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装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这只量筒里水面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这一概念。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的棱。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 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投影出示)(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想一想:(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三、课堂实践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2练习五的第2题。3练习五的第3题。五、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口诀: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课题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要求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教材第22页的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学生准备:上节课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 棱长长方体2、填好表后请回答:(投影显示)(1)什么叫做棱?(2)什么叫做顶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1)观察并回答: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投影出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 棱长正方体(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正方体是由 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图形。正方体也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 个顶点。(4)做第2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片,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出它的棱长。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投影显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128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128都是正方形都相等都相等(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 长方体 正方体三、课堂实践1练习五的第5题。2练习五的第6题。3练习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口述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的长和宽,再让学生观察后归纳出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五、课堂作业1练习五的第8题。2练习五的第9*、10*题。附送:2019-2020年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至4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3、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3、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设 计 负数的认识 0: 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3: 零下3摄氏度 3(+3): 零上3摄氏度 正数: 负数: +xx -500 +500 -13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第二课时 课题 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教学内容: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即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难点 充分理解正数、0、负数,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 教师用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设 计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五、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