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7414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导练测 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 1 了解NO NO2的性质 2 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结合金属与HNO3的反应 掌握守恒法的计算技巧 3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4 了解氨气 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5 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考纲要求 考点一氮气及其氧化物 考点二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三氨和铵盐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考点四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考点一氮气及其氧化物 1 氮气 知识梳理 2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 N2O NO N2O3 NO2 N2O4 N2O5等 完成NO和NO2的比较表 无色 红棕色 有毒 有毒 特别提醒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2 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 空气中NO 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 汽车尾气 硝酸工厂等 4 N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以氧化性为主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 1 根据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氮元素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为什么氮气很稳定 答案氮气的性质不仅与原子结构有关 还与氮分子的构成有关 氮气分子中的N N键 键能很大 分子结构稳定 故氮气很稳定 深度思考 2 俗话说 雷雨发庄稼 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 请同学们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2NO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3 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 答案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 均具有氧化性 溶于水均有酸生成 均可与碱反应 均为红棕色等 所以不能用淀粉 KI试纸 pH试纸 NaOH溶液来鉴别 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 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 AgNO3溶液 CCl4溶液 用水洗法 递进题组 题组一NO 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1 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 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 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 常温常压下 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 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质量相等D NO难溶于水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常温常压下 NO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答案D 2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 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日光照射下 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 从而不断产生O3 加重空气污染 反应过程为 2NO2 2NO 2O 2NO O2 2NO2 O O2 O3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叙述正确的是 A NO2起催化剂作用B NO起催化剂作用C NO2只起氧化剂作用D O3与O2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反应过程 得O2 2O O O2 O3 NO2起催化剂作用 反应过程中NO2作氧化剂 A项正确 B C项错误 O3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 不是同分异构体 属同素异形体 D项错误 答案A 3 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 CO SO2 NOx等物质 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 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 NO来自于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至少填两种 解析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 当空气不足时 汽油不完全燃烧 会产生CO 当空气过量时 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 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 导致光化学烟雾 产生温室效应 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形成硝酸型酸雨 导致光化学烟雾 产生 温室效应 任填两种即可 2 NOx能形成酸雨 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3 汽车尾气中的CO 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 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CO NO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 3NO2 H2O 2HNO3 NO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 常见的污染类型 1 光化学烟雾 NOx在紫外线作用下 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 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 酸雨 NOx排入大气中后 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 随雨雪降到地面 3 破坏臭氧层 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 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归纳总结 2 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1 碱液吸收法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NO2 NO 2NaOH 2NaNO2 H2ONO2 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 NO2 n 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2 催化转化 在催化剂 加热条件下 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N2 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 N2和CO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题组二有关氮的氧化物的简单计算 4 将22 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 气体体积变为11 2L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NO2B N2O3C N2OD N2O4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有关定律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氮氧化合物与铜粉反应生成CuO和N2 结合题中气体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知该氮的氧化物分子中只含有一个氮原子 结合选项知A正确 A 5 在一定条件下 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 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 同温同压下 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1 2mL 2 4mL 3mL 4mLA B C D 解析首先分析剩余的2mL气体有两种可能 如果剩余2mLO2 则V NO2 12 2 mL 8mL 则混合气中 V O2 12mL 8mL 4mL 若剩余的2mL气体是NO 则混合气中的V O2 12mL 2mL 3 1 2mL D项正确 D 6 氮氧化合物 用NOx表示 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根据NOx的性质特点 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 1 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已知 4NH3 6NO5N2 6H2O 8NH3 6NO27N2 12H2O 同温同压下 3 5LNH3恰好将3 0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 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 解析设NO的体积为V NO NO2的体积为V NO2 依据方程式知 处理NO需NH3 V NO 处理NO2需NH3 V NO2 则解得V NO 0 75LV NO2 2 25LV NO V NO2 1 3 答案1 3 2 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 生成两种钠盐 其物质的量之比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 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 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解析 生成两种钠盐 必然是NO2的歧化反应 依据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3和NaNO2 NO中氮的化合价为 2价 NO2中氮的化合物为 4价 二者1 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 依据电子守恒可知 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 3 即为NaNO2 答案 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 NaNO2 3 纯碱溶液也能用于处理氮氧化合物废气 反应原理与上述 2 类似 同时产生CO2 请写出纯碱溶液吸收NO2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一定量的某工业废气 其中含有3 36LNO2 1 12LNO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假设不含N2O4 恰好被200mL碳酸钠溶液吸收 所得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该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1 解析 n NO2 0 15mol n NO 0 05mol 则单独与Na2CO3反应的NO2为0 15mol 0 05mol 0 1mol 所以共生成NaNO3 0 05mol NaNO2 0 15mol 答案 Na2CO3 2NO2 NaNO3 NaNO2 CO2 NaNO3 0 05molNaNO2 0 15mol0 5 1 解答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首先应明确原理无论是单一气体 NO2 还是NO NO2 O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 反应的实质是3NO2 H2O 2HNO3 NO 2NO O2 2NO2 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 不可能是NO2 1 若NO和O2通入水中 总关系式为4NO 3O2 2H2O 4HNO3 2 若NO2和O2通入水中 总关系式为4NO2 O2 2H2O 4HNO3 反思归纳 2 注意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的运用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计算 从反应实质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可以从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 简化计算过程 如NOx与O2 H2O转化为硝酸的计算 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考点二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递进题组 知识梳理 1 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2 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 1 不稳定性反应 2 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 稀都有强氧化性 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 8HNO3 稀 3Cu NO3 2 2NO 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 SO2 Na2SO3 HI Fe2 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 4HNO3 浓 Cu NO3 2 2NO2 2H2O 3 与有机物反应 硝化反应 与C6H6反应 颜色反应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1 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 如何除去 怎样保存浓硝酸 答案浓硝酸显黄色是由于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 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 所以消除的方法是通入O2 或空气 使其发生反应4NO2 O2 2H2O 4HNO3 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并置于阴凉处 2 常温下 铝和铁在浓硝酸中 钝化 是化学变化吗 答案是化学变化 钝化是在铁 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阻止了金属与硝酸的进一步反应 深度思考 递进题组 题组一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1 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浓 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 硝酸能与FeO反应 只表现氧化性C 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 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 并且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故选项A错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 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 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 与FeO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 所以选项B C错 选项D正确 答案D 2 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 稀硝酸反应 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 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浓度 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 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同温 同压 A B C D 解析铜与浓 稀硝酸反应均被氧化为Cu2 铜片质量相同时转移电子数相同 正确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 与铜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错误 浓 稀硝酸足量 铜片全部反应 因此反应后溶液中Cu2 浓度相同 正确 根据浓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同温同压时体积也不同 错误 答案A 解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因而含有NO的酸性溶液不能与铁反应产生H2 A项错 硝酸可溶解银 B项正确 Fe2 在稀HNO3中不能大量存在 C项错 硝酸与CuS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而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项错 答案B 反思归纳 1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1 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 2 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 浓 NO2 HNO3 稀 NO 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 N2或NH4NO3 3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2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 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 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写成复分解反应 题组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4 在标准状况下将1 92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 随着铜粉的溶解 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 12L 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 0 8molB 0 6molC 0 11molD 无法计算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法计算 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即为气体NO2与NO物质的量的总和 n HNO3 被还原 0 05mol 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Cu NO3 2中NO的物质的量 n Cu 0 03mol 所以n Cu NO3 2 0 03mol 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 03mol 2 0 05mol 0 11mol 故C项正确 答案C 5 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 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 N2O4 NO的混合气体 这些气体与5 6LO2 标准状况 混合后通入水中 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则消耗铜的质量为 A 16gB 32gC 64gD 无法计算解析该题氮元素变化为硝酸 氮的氧化物 硝酸 所以题目中的反应可以看成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其中硝酸为 催化剂 所以铜的物质的量为2 0 5mol 即32g B 6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 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 L 1和2mol L 1 取10mL此混合酸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待反应结束后 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 A 0 448LB 0 672LC 0 896LD 0 224L 解析金属和混酸反应通过离子方程式计算比较简便 3Fe 8H 2NO 3Fe2 2NO 4H2O 铁过量 产物为Fe2 反应中Fe和H 过量 生成的NO的量以NO为准来计算 共得NO0 448L 若只考虑到这一步反应 得答案A是错误的 因为过量的铁还可以和溶液中过量的H 反应产生H2 即有Fe 2H Fe2 H2 生成的H2为0 224L 所以气体体积共计0 672L 应选B 答案B 方法指导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1 思维模型 2 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 1 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 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 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 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2 得失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递进题组 知识梳理 考点三氨和铵盐 知识梳理 1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 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液化可作制冷剂 常温 常压下 1体积的水可溶解体积的氨气 2 分子结构电子式 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易 700 3 氨的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 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 易挥发 不稳定 易分解 NH3 H2O H NH3 H2O 氨气与酸反应a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其现象为 将浓盐酸改为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b 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 NH3 CO2 H2O NH4HCO3或2NH3 CO2 H2O NH4 2CO3 有白烟生成 浓硝酸 HCl NH3 NH4Cl NH3 HNO3 NH4NO3 NH3的还原性 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 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 完成下表 红褐 白 Fe3 3NH3 H2O Fe OH 3 Al3 3NH3 H2O Al OH 3 4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 铵盐及NH的检验 1 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色固体 均易溶于水 2 铵盐的化学性质 白 CO2 H2O NH4HCO3NH3 3 NH的检验未知液呈碱性湿润的色石蕊试纸变色 则证明含NH 蓝 红 3 追根求源 喷泉实验的原理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是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 挤压滴管的胶头 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 形成喷泉 1 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 使瓶内压强减小 形成压强差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 能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 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 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 从实验条件上讲 烧瓶内气体要充满 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 可以形成喷泉的组合液体是水时 NH3 HCl SO2 NO2 O2等气体均可 液体是NaOH溶液时 Cl2 CO2 H2S SO2等气体均可 另外SO2和氯水 CH2 CH2与溴水等组合也可形成喷泉 总之 组合条件是 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或通过反应 使气体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 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负压 产生压强差的方法一般有 一是使烧瓶外气压增大 烧瓶内气压不变 二是使烧瓶外气压不变 烧瓶内气压减小 上述形成喷泉的组合选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1 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 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4Cl 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 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 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不相同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发生了化学变化 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 是物理变化 深度思考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 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晶体中含有NH 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把NH3通入稀HNO3中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 是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 5O24NO 6H2O 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 H2O 除水外 在1mol L 1氨水中 NH3 H2O NH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mol L 1 答案 正确 不正确 NH3本身不导电 溶于水 与水发生反应NH3 H2ONH3 H2ONH OH 而导电 故NH3不是电解质 不正确 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 H2O和少量的NH 不正确 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 得到NH4NO3溶液 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pH 7 不正确 产生的NO是污染性气体 3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在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并加热 2 在NH4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3 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4 在饱和NH4Cl溶液中滴加NaAlO2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 递进题组 题组一氨和铵盐的性质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 产物均有NH3B 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C 在盛有硫酸亚铁铵 NH4 2Fe SO4 2 溶液的试管中 滴加少量NaOH溶液 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D 铵盐都易溶于水 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解析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 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 NO2和H2O A项错 Fe2 比NH更易结合OH 因而加入少量NaOH 不会产生NH3 C项错 NH4HCO3 NH4 2S溶液等均呈碱性 D项错 答案B 2 右图的装置中 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 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 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 CO2 NaHCO3溶液 无色喷泉B NH3 H2O中含酚酞 红色喷泉C H2S CuSO4溶液 黑色喷泉D HCl AgNO3溶液 白色喷泉 解析CO2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因此不能形成喷泉 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 H2O NH3 H2O发生电离生成OH 遇酚酞使之显红色 H2S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 HCl极易溶于水 且和AgNO3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因此A不正确 答案A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 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NH4NO3 3 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 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充分溶解后 再通入氨气 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 充分溶解后 再通入二氧化碳 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答案乙同学方案合适 CO2在水中溶解度小 先通CO2再通NH3生成的NH4HCO3的量少 而且易生成 NH4 2CO3 先通NH3至饱和再通CO2至过量 保证产物量大 且生成的全部是NH4HCO3 题组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 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 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1 3 5 某研究小组要快速制取干燥的氨气 提供的药品有 浓氨水 氯化铵固体 氢氧化钠固体 蒸馏水 碱石灰 提供的仪器如下所示 必要的塞子 玻璃导管 橡胶管 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 1 需选择的药品是 该小组选择的药品混合后快速放氨气的原因 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浓氨水 氢氧化钠固体 或 气球逐渐变大 2 若用下图甲装置收集NH3 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 3 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 观察到的现象是 漏斗下端边沿与水面接触时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 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1 加热浓氨水 1 反应原理 NH3 H2ONH3 H2O 2 装置 见图甲 方法指导 2 装置 见图乙 2 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递进题组 知识梳理 考点四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知识梳理 注意箭头指出可体现物质的性质 指向可寻找该物质的制备方法 递进题组 题组一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 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 NH4Cl 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 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解析NaHCO3不能用作肥料 A项错 Na2CO3很稳定 受热时不易分解 B项错 图中的NaCl是强酸强碱盐 不水解 D项错 答案C 2 在下列物质转化中 A是一种正盐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 E是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 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 A B C D E均含同一种元素 当X是强碱时 A B C D 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 1 A是 Y是 Z是 2 当X是强酸时 E是 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3 当X是强碱时 E是 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考查氮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由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 容易联想D比C增加1个氧原子 则D可能是氧化物 而E为酸 则应为含氧酸 而Y是能提供 O 的物质 A为正盐 与碱反应放出的物质能连续两次氧化最后得一含氧酸 可推知A可能是铵盐 HNO3 而A与强酸反应时 生成的物质也会连续氧化两次 最后生成含氧酸 则A可能为硫化物 含S2 答案 1 NH4 2SO2H2O 1 有关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推断题常以 产生白烟 红棕色气体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等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2 不同价态的含氮物质的转化 1 歧化 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如 3NO2 H2O 2HNO3 NO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 规律方法 2 归中 6NO 4NH3 5N2 6H2ONO2 NO 2NaOH 2NaNO2 H2O 题组二含氮物质的性质与实验综合3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 NaNO2 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 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 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 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 还有 ab 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 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 或 不会 发生倒吸 原因是 4 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 再通入空气 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 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 氢两种气体 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 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 OH 4 某化学活动小组想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夹持装置已略去 进行实验 探究Na2O2与NO反应的产物 实验前 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NaNO2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NaNO2溶液显弱碱性 原因 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实验开始时 先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和足量稀硝酸 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装置中放入碳酸钙的目的是 2 装置B C中的试剂分别是B C E的作用是 3 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 4 假如Na2O2已反应完全 为确定D中固体产物的成分 甲同学将固体溶于水后 经测定发现溶液呈强碱性 再向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由此现象推断固体产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5 乙同学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密闭加热 发现白色固体部分变为淡黄色 此现象说明固体产物中还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根据以上推测 写出Na2O2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探究NO与过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设计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产生NO时 要除尽装置中的空气 装置必须干燥 防止水与过氧化钠反应 排尽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防止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 采取措施 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信息挖掘 反应 暗示如果产物中有硝酸钠 受热会产生氧气 信息 暗示若D中固体呈黄色 一定有硝酸钠 亚硝酸钠以外的物质生成 亚硝酸钠具有还原性 加入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会发生反应 高锰酸钾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信息 暗示亚硝酸钠溶液呈弱碱性 若产物溶于水呈强碱性 说明有强碱生成 若显中性 说明没有亚硝酸钠生成 答案 1 使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 NaOH溶液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CO2 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 干扰产物的判断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E装置的气体出口处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若复燃 则说明有氧气生成 若不复燃 说明无氧气产生 4 Na2O NaNO2 5 NaNO32Na2O2 2NO NaNO3 NaNO2 Na2O 现象描述答题模板1 全面描述现象的程序 海 陆 空 海 溶液有什么变化 陆 固体有什么变化 空 气体有什么变化 答题模板 2 规范描述现象的答题模板如 1 颜色 由 具体颜色 变为 具体颜色 2 气体 溶液中产生 颜色 的气泡 或 在固体表面产生 颜色 气泡 3 沉淀 在 颜色 溶液中产生 颜色 的沉淀 浑浊 1 2 3 4 1 2014高考涉及氮及化合物选项正误判断 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1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因而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2014 广东理综 9C 解析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是因为氨气易溶于水 1 2 3 4 2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HNO3中 溶液变蓝 则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2014 广东理综 22C 解析铜丝伸入到稀H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实验室用锌粒 稀HNO3以及试管 带导管的橡皮塞可制取H2 2014 安徽理综 9C 解析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 锌粒与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H2 1 2 3 4 4 由于反应物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 因而常温下 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 稀硝酸 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2014 安徽理综 12B 解析浓硝酸使铝片在常温下钝化 5 制二氧化氮时 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2014 天津理综 2D 解析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产生NO 不能用水吸收 1 2 3 4 6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 g 和NO2 2014 重庆理综 2B 解析Br2 g 和NO2都具有强氧化性 都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7 Cu溶于稀HNO3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H NO Cu2 NO2 H2O 2014 江苏 7A 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 1 2 3 4 8 NH3 O2和HNO3三种物质中 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 2014 江苏 8B 解析O2和HNO3二者不能反应 1 2 3 4 2 往年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1 检验NH时 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 微热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2013 福建理综 10D 解析混淆了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的作用 2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可用作制冷剂 2013 江苏 4A 1 2 3 4 3 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 反应为NH3 HCl NH4Cl 2013 北京理综 8A改编 解析利用HCl和NH3反应生成白烟 NH4Cl 方程式正确 4 实验室用NH4Cl和Ca OH 2制备NH3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2 广东理综 10D 1 2 3 4 5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2012 重庆理综 7C 6 将分别充满HCl 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 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2012 山东理综 12D 1 2 3 4 7 向装有Fe NO3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是因为HNO3分解生成了NO2 2011 四川理综 11A 8 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2012 广东理综 9C 1 2 3 4 3 2012 上海 16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 其中正确的是 A 是氨气发生装置B 是氨气发生装置C 是氨气吸收装置D 是氨气收集 检验装置 1 2 3 4 解析装置 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 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 选项A错误 装置 中的漏斗放置过低 不能防止倒吸 选项C错误 装置 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湿润的棉花 选项D错误 答案B 1 2 3 4 4 2013 大纲全国卷 28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1 2 3 4 回答下列问题 1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 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验 微热b 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 停止加热冷却后 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气密性良好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1 2 3 4 2 写出NaNO2和 NH4 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NaNO2中N元素显 3价 在反应中将 NH4 2SO4中 3价氮氧化 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 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 NH4 2SO4 2NaNO22N2 Na2SO4 4H2O 1 2 3 4 3 C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 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 解析由于开始装置中含有空气 故利用硫酸亚铁除去空气中的O2及反应中生成的氮氧化物 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水剂 将生成的N2干燥 除去氧气 及氮氧化物 不能 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除去水蒸气 1 2 3 4 4 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镁是活泼金属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5 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 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1 2 3 4 解析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NH3 故只要检验加入水后能否生成氨气即可知是否有Mg3N2生成 金属镁的检验可以通过加入酸来检验 答案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 加入少量蒸馏水 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 可闻到刺激性氨味 或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试纸变蓝 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 弃去上层清液 加入盐酸 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N O Si 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O S 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 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 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 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D N Si 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 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 SiO2和S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则O N S 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A错误 硫的氧化物不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B错误 汽车尾气中的NOx主要是空气中的N2 O2在气缸内化合生成 C正确 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 得不到NO2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C 2 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 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 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 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水 都是混合物 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 数目相同B 两水 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C 两水 都有刺激性气味 都能漂白有机色素D 两水 放置时间较久后 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A项 氨水中的微粒有NH3 H2O H2O NH3三种分子和NH OH H 三种离子 氯水中有Cl2 HClO H2O三种分子和Cl ClO H OH 四种离子 所以微粒的种类 数目均不相同 C项 氨水没有漂白性 不能漂白有机色素 D项 两水 的变质原因不相同 氨水因挥发而 变质 而氯水主要因HClO分解而变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B 3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N2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 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能看到先产生白色沉淀 后沉淀溶解C 可用浓硫酸或者浓硝酸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D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Cu NO3 2固体 铜粉就会溶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A项中N2不是污染气体 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错误 Al OH 3不能溶于氨水 浓硫酸只有在加热时才能与铜反应 热的浓硫酸不能使铝钝化 因而B C项均不正确 在稀硫酸中加入Cu NO3 2 NO在H 作用下能溶解铜 D项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加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 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B C D 解析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 能降低温度 并且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 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故能使幕布不易着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图所示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 L 1的硝酸 加热充分反应后 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NO Fe3 H NO NO2A B C D 解析本题对Fe与浓HNO3由于相对量不同而得到不同产物的知识进行了考查 Fe与浓HNO3反应可能生成Fe NO3 2 Fe过量 或Fe NO3 3 Fe不足 和NO2 故一定存在NO和NO2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N2O俗称 笑气 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 以下反应能产生N2O 3CO 2NO23CO2 N2O 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N2O 消耗1 5molCOB 等物质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C N2O只具有氧化性 无还原性D N2O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使人中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由方程式知 生成1molN2O时消耗3molCO A错误 1molN2O与1molCO2都含有22mol电子 B正确 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是氮元素的中间价态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硝酸浓度越大 消耗的硝酸越少 硝酸浓度不同 生成的Fe NO3 3的物质的量相同 硝酸浓度越大 产生的气体越少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A 只有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依据Fe 4HNO3 稀 Fe NO3 3 NO 2H2O及Fe 6HNO3 浓 Fe NO3 3 3NO2 3H2O可知 硝酸浓度越大 消耗的硝酸越多 错 根据铁原子守恒 最后生成的Fe NO3 3的物质的量相同 正确 硝酸浓度越大 产生的气体越多 错 因3NO2 H2O 2HNO3 NO 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均为NO 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 正确 答案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装有Fe NO3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结论 HNO3分解成了NO2B 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 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C 灼热的铂丝与NH3 O2混合气接触 铂丝继续保持红热 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 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常温下能与Fe发生剧烈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A选项 HNO3与Fe2 反应生成NO NO与空气接触生成NO2 错误 B选项 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错误 D选项 常温下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硝酸铜是制备Cu Zn 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 制取硝酸铜现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用 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3Cu 8HNO3 稀 3Cu NO3 2 2NO 4H2O 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 Cu 4HNO3 浓 Cu NO3 2 2NO2 2H2O 通氧气于铜屑与稀硝酸的体系中制取 2Cu 4HNO3 O2 2Cu NO3 2 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 最多B 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 产生的有毒气体比 多C 三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 D 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解析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 所以A错误 C正确 C 10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 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 最多能溶解9 6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 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 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 1molB OA段产生的是NO AB段的反应为Fe 2Fe3 3Fe2 BC段产生氢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 H2SO4浓度为2 5mol L 1解析关键看图 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 从题干图中看出 注意只是第二份100mL OA段产生的是NO AB段的反应为Fe 2Fe3 3Fe2 BC段产生氢气 反应为Fe 2H Fe2 H2 可知反应完了 第二份中NO应为 3 3 0 1mol 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 即0 25mol 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 2 5mol L 1 NO物质的量为0 2mol 所以选A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2012 江苏 16 2 3 4 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 含NO NO2 反应 既能净化尾气 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 NO2 2 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上述工艺中采用气 液逆流接触吸收 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 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 其目的是 滤渣可循环使用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 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 1 若n NO n NO2 1 1 则会导致 若n NO n NO2 1 1 则会导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使尾气中的NO NO2被充分吸收 Ca OH 2 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Ca NO2 2中 Ca NO3 2含量升高 4 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 在酸性溶液中Ca NO2 2会发生分解 产物之一是NO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A B C D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气体单质 E F均为气体 且F为红棕色 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D的化学式为 2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3 Y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 利用该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0 1mol L 1的X溶液和0 1mol L 1的Y溶液等体积混合 溶液呈 性 填 酸 碱 或 中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本框图题的突破口之一是 白烟 是挥发性酸和氨气相遇后的产物 由此可推知D是H2 突破口之二是 红棕色气体 F应为NO2 反推可知E为NO C为O2 Z为H2O Y为NH3 X为HCl G为HNO3 4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H4Cl 铵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H2 3 4NH3 6NO 5N2 6H2O 13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 氨的催化氧化 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 A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硝酸铵 碳酸铵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熟石灰 氢氧化钠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 则该药品可以是 填选项编号 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时 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 选填下列仪器编号 固定装置省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该装置补充完整后 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 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3 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完成以下问题 装置B的作用是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A B处试剂足量 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题目对制取氨气的药品有限制条件 2 根据实验的药品特点选择仪器和分析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现象 答案 1 或 efgh 2 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吸收CO2和水蒸气 并生成O2 4NH3 5O24NO 6H2O 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 溶液变蓝色 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亚硝酸钠 NaNO2 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 照相 生产橡胶 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也常用于鱼类 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 但因其有毒 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格限制 现用下图所示仪器 夹持装置已省略 及药品 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 NO NO2 2OH 2NO H2O 气体液化的温度 NO2为21 NO为 1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 仪器的连接顺序 按左 右连接 为A C 解析根据NO NO2的液化温度和性质可知装置D用于检验NO 装置E用于检验NO2 装置B为尾气处理装置 NO2会干扰NO的检验 所以为了检验装置A中的气体产物 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 C E D B 答案ED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 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目的是 解析由于NO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 所以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防止可能产生的NO被氧化成NO2 造成对A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防止可能产生的NO被氧化成NO2 造成对 A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3 在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滴入70 硫酸后 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 依据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解析 利用装置D检验NO 开始时装置D中无色 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即可证明NO的存在 装置E的作用是降温冷凝 使NO2完全液化 避免干扰NO的检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装置D中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 冷凝 使NO2完全液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 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装置C 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 解析因为NO2 O2和水共同作用可以产生HNO3 所以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 O2 4NaOH 4NaNO3 2H2O 如果没有装置C A中挥发出的水蒸气能与NO2反应产生NO 造成对NO的来源认识不清 4NO2 O2 4NaOH 4NaNO3 2H2O 水蒸气会与NO2反应产生NO 造成对NO的来源认识不清 5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 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O2 H2SO4 Na2SO4 NO2 NO 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NaNO2 H2SO4 Na2SO4 NO2 NO 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