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5808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5、缅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邓爷爷的照片) 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1) “永生”是什么意思? (2)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3、指导难读的小节: 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1) 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的骨灰。 b、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 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b、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一(1) 飞向大海二(24) 撒向大海三(57) 告别大海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 崭:上小下大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 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 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上的描红。 六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4节。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二、精读感悟(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 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 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 “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过渡: 邓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xx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1、学习第2节: (1) 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 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 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1) 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2) 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 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 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5)邓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 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 再次齐读。 f 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 练习背诵第3节。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 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 、 听到什么了? B、 体会一下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 、 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 、 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 、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 、 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 、“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 “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 、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 、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爷爷的照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2、搜集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作业设计: 一、选字填空撒 洒1鲜花伴着骨灰,( )向无垠的大海。2伟人离去,全国人民( )下了热泪。僵 疆1我国是世界上海( )线最长的国家之一。2那条蛇一动不动,彷佛冻( )了。二、填上合适的词。( )的大海 ( )的历史 ( )浪花三、句子练习1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的骨灰。(缩句)2 邓爷爷永生!(把句子写具体)3 他属于中国。他属于世界。(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并为一句)四、造句1、爱戴2、奔腾不息五、填空1、 本文是一篇( ),记叙了历史伟人( )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 ),表达了人民( )之情。全文的线索是( )( )( )。附送: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教案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 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 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 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高146米,相当于40层大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数字,板书:数字;朗读指导:我们的综合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综合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 三、过渡: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 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精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