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杠杆的平衡》精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56317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杠杆的平衡》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杠杆的平衡》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杠杆的平衡》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杠杆的平衡精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6页至11页“杠杆的平衡”。教材与学况分析第一单元简单机械中的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统整知识内容。共安排了五个课,按照“杠杆”、“杠杆的平衡”、“滑轮、轮轴和齿轮”、“斜面”这种知识体系认识。可见“杠杆的平衡”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三个活动和一个资料:活动1 研究杠杆的平衡;活动2 制作简易小天平;活动3 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资料 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这四项逐层递进的活动。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杠杆平衡规律,寻找杠杆平衡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次教学只是完成活动1研究杠杆的平衡的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科学课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常常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实验的研究和观察中去。尤其是研究“杠杆的平衡”是在研究完第一课“杠杆”的基础上。有一部分教学内容会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小心呵护那分可贵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何将学生本能的、盲目的、无序的探究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原有认识结构有所整合与重组,是我在设计时重点研究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活动1 研究杠杆的平衡。让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用;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4.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6.尊重证据,意愿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教学准备 平衡尺子、钩码、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激情 导入 复习:看图说说彬彬和琪琪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你能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大屏幕出示课文驱动页的内容)学生观察后发现瘦小的波波能把小胖撬起来的原因是波波和小胖离支点位置不一样。波波离支点远,小胖离支点近。波波使用了省力杠杆。观察:这些是生活中的秤和天平,说一说秤、天平是不是杠杆?(课件展示一组秤、天平的图片)谈话:天平是人心目中的公平公正的代表,这是为什么?(天平平衡)小结:怎样才能使杠杆平衡呢?杠杆的平衡与什么有关?波波和小胖坐在什么位置上,跷跷板才能平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二课“杠杆的平衡”(板书课题:2杠杆的平衡)【设计意图】由复习杠杆的知识导入到将要研究杠杆平衡这部分新的知识,起到整合“杠杆”这部分知识完整性的作用。再次展示特殊的杠杆秤和天平,引出新课。学生感知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教学评析】这种设计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上节课杠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存在的差异,以便相应地调整教学目标,从注重个体发展出发,课堂学习内容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二、探究新知。完成活动1 研究杠杆的平衡小结:我们将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的平衡。(老师介绍杠杆尺及其指导学生固定杠杆尺),我们将确定杠杆尺的一侧上的一点为阻力点,在该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老师在杠杆尺的左侧距离支点4格的位置挂2个钩码。猜一猜:大家试着说说,你将怎样确定动力点?要挂几个钩码?说出你的理由。(由于刚刚看过天平,大家会想到在右侧距离支点4格位置挂2个钩码。)说一说:按照上边说的方案,你要怎样做找到杠杆的平衡?评一评:大家的方案。(要多几次实验,才能达到结论的正确性.)做一做:学生动手操作。(提醒要把结果做好记录) 小组实验记录表实验顺序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123456汇报实验的结果:(这样的方案肯定得出:左右距离相等,所挂重物也相同)【设计意图】实验这样出示是为了克服学生实验的盲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模拟生活而做,是有顺序的。要先想好你将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才能做。【教学评析】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合作中生成的,是在细致的科学测量和分析比较中生成。因此教师设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从而使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科学性。议一议:波波和小胖体重不一样,那么波波和小胖所坐在什么位置上,跷跷板才能平衡。说说你得实验方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驱动页)把小胖做阻力,阻力点离支点近;波波为动力点,动力点离支点远。在离支点近的2格位置挂3个钩码,模仿小胖。然后在平衡尺的另一端,离支点远的位置试着挂钩码,模仿波波。小结:大家想的好!不过我还是要提醒,这样的模仿次数越多,结论就越真实。做一做:学生动手操作。(提醒要把结果做好记录) 小组实验记录表实验顺序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123456汇报实验的结果:(肯定出现下面的情况) 小组实验记录表实验顺序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123322144132418分析实验记录:你能在你的实验记录中找到杠杆平衡的规律吗?很多同学都会想到的是: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加上钩码(个)等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加上钩码(个)如果没有上图中3组的实验,还可以老师给出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为2,钩码(个)为3,学生再次找到动力点的距离(格)数和钩码(个)数,然后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规律:最后的出结论: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乘以钩码(个)等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乘以钩码(个)【设计意图】学生有第一个实验的结论,可生活中有问题用你的结论解释不通,说明你得结论的不确切。怎么办?再模仿生活,再想办法。科学的方法就是产生生活的需要。这样学生不会因为实验的结论不正确而苦恼,反而更激起学习的兴趣。【教学评析】这种设计带来的学习方式改变了短促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使其不再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做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三、掌握规律1、为了证实我们得出的规律是正确的,老师出题你给答案,然后你再平衡尺上做出来。 小组实验记录表实验顺序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1313234236114448513265212、波波和小胖坐在什么位置上,跷跷板才能平衡?【整体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同学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实验验证猜想、从现象中发现规律、像科学家一样发布自己的认识、听取他人的意见改正认识、最后总结规律等。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同时树立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培养敢于否定他人、不迷信权威的意识。能在争辩中求得科学规律的正确与真实。这样的课堂给每个学生都带来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整体教学评析】本课的设计中以小胖和波波玩的跷跷板为主线展开的。又以解决两人的座位而得出杠杆平衡的规律,最后解决两人的坐位置而结束课程。这样课堂体现整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验数据,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强调力求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体现出以学生学习方式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海峡风情惠安女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下册海西家园第五课海峡风情惠安女。我将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文本分析1.分析教材海峡风情惠安女是福建少年出版社出版的海西家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蓝色海西”的第一课,是讲述有关海西福建惠安女的风情及惠安女的服饰特色。2.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惠安女的特殊服饰、 劳动生活。能够通过惠安女的服饰判断认识惠安人。(2)过程与方法:看图,读文,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惠安女的劳动生活的学习,感受惠安女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3.教学重难点惠安女的服饰特色及劳动生活二论学情分析。因为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对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兴趣不是很浓厚而且认为不是考试科目,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了解知识。三说教法设想1、直观教学所谓直观教学,即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本篇课文应用图片和视频,能够给学生与直观的视觉享受。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学和观赏图片,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四说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的活动是课堂的主流。观赏中了解,诵读中掌握,在联系实际中会创造,都将使学生在成就感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五说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有关惠安女的服饰、劳动生活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欣赏到惠安女服饰特点,让学生直观感悟到惠安女的勤劳。(二)走进课文,了解知识学生小组间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惠安女的资料,有助于对本课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1.完成阅读的第一个层面,读准字音,了解知识。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内容。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板书:海峡风情惠安女 惠安女 服饰特色: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劳动生活:勤劳俭朴,吃苦耐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