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关链接-倒数。教材分析:倒数可以看作纯数学性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不太强。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最终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倒数这部分知识比较独立,因此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但对于倒数这一新知识他们还是头一回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类问题,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抓住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互为”,为学生较好地理解倒数的意义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遵循“观察发现揭示概念提出质疑合作讨论汇报总结”的思路,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交流、探究中完成对倒数的认识,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要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倒数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教学难点是: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0为什么没有倒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每组一张接力赛卡片,每人一张练习卡。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生谈话,直击难点。(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碰到好朋友,美国人会热情地拥抱对方,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怎样?几个人才能握手?(与生握手)在老师与大家的相处中,我感觉咱们都相互成为了好朋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为好朋友”这句话的?(2)根据学生的初步理解,再问:杨老师是朋友,这句话对吗?应该怎样说?2.比赛激趣,自然导入。(1)进行“小小设计接力赛”。 比赛内容:请你设计有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并使乘积为1。比赛规则:每人每次设计一式,写完后按顺序立即传给小组内其他成员。比赛时间:1分钟。比赛结果评定标准:写得又对又多的为胜。(重复的只能算一个)师简评:短短1分钟你们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本领真大,由此也反映出数学课堂里“时间就是效率”的真谛,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还能写吗?能写多少个?(2)师小结导入:咱们刚才写的这些算式里面就藏着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倒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由“朋友”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倒数意义的关键“互为”这一难点,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为学生较好地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再利用小比赛来激发兴趣,使学生刚进入新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1.理解倒数的意义。(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组比赛时写的几个算式,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前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与后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这几道算式的乘积都是1。(3)揭示概念:数学上像这样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4)引导质疑:看到倒数这个概念,你会产生什么问题?(5)学生交流问题:“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倒数是一个数还是两个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6)自主探究: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这些问题。(7)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8)组织小组交流及汇报,重点抓住对“互为”的理解。(9)师小结:正像“我和大家相互成为好朋友”这句话一样,倒数表示的也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说的倒数是,而不能说是倒数。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寻找,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通过学生“观察发现揭示概念提出质疑合作讨论汇报总结”的流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倒数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初步了解求倒数的方法。2探索求倒数的方法。(1)小游戏“找朋友”。请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课件出示:、6、)练习后,质疑“为什么、6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我们给它找个朋友好吗?”(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怎样表示它的结果?小组交流。(3)各小组汇报结果。(4)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与6的倒数,并揭示归纳: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新组成的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强调格式,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写的倒数是,或是的倒数即可。(5)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特殊的数的倒数情况。学生可能提出1有倒数吗?0有倒数吗?小数有倒数吗?(6)尝试发现:动脑筋,我能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1和0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并追问:0为什么没有倒数?说明理由。(7)小组交流后,师小结: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还是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而不得1,根据倒数的意义,这说明0没有倒数;根据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0可以看作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变成,零不能作分母,可见0没有倒数。小数也有倒数,应先将它们化成分数,再求倒数。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找朋友的游戏切入,引导学生在自由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三、巩固提高,拓展外延1填空。8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0.7的倒数是( )(有的同学填写成7.0对吗?) 和( )互为倒数。 是( )的倒数。 ( )0.25=12判断。(1)是倒数。 ( )(2)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3)15的倒数是。( )(4)求的倒数的写法是。 ( )3先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 (2) 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 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一定是整数(分母)。(3) (4)3 9 15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 不为0的整数,它的倒数的分子一定是1。4思考:( )=( )=( )6=1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辨析,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倒数概念的掌握,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旧知里构建新知,应用新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四、总结提高,学科整合1.谈方法与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怎样学习的?有什么收获?2.欣赏有趣的倒数现象:最后,让我们轻松一下。来看看语言文字、对联和自然景观中有趣的“倒数”现象吧!(1)汉字:“吴吞”,“杏呆”;(2)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师解释:这幅对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对联,上联就是这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你看对得多好。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3)不仅文学中有“倒”的现象,而且自然界中也有非常美丽的景观。3小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一定能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学讨论的作用。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做到了学科整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欣赏到了与此知识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使数学、语文、科学有机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自然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板书设计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6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学案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精打细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 我 调控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总结三、巩固练习。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2、交流方法:(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P65,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打扫卫生教学目标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 三、巩固四、总结。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平舆五小教学案教学内容打电话教学目标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2、练一练/1,2,3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 2.380.345.20.325325 1610.462.笔算。6.840.912 25.841.799.641.5 3.判断。1.441.88 11.72.645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币兑换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呈现中国银行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P71/1,2,3,4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除的尽吗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表示循环小数。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教学难点会表示循环小数。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书P73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 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667千米。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调查“生活垃圾”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1、创设情境。2、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试一试: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设计复习内容小数除法达成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第7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复习二、探讨三、生活中的图形。四、动手做。五、巩固与提高六、板书设计: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2、折一折,剪一剪。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4、画一画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复习二、探讨三、生活中的图形。四、动手做。五、巩固与提高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 教学内容平移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三、画一画,掌握平移运动的特征。四、巩固练习看书中的三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观察并讨论:讨论:平移时应注意什么?按要求画一画:完成书中26页题目平舆五小教学案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欣赏图案。二、说一说三、画一画四、练一练五、实践活动。板书设计: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的?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绘图的策略: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2、继续画下去。学生独立完成。1、图案设计。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制作“雪花”。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二、看书质疑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四、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揭示概念(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2认识倍数与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关系:乘数乘数=积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为不是零的自然数。找因数和倍数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然后全班交流方法。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1、课本第3页第3题。2、游戏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4和5的倍数。 自然数范围内(零除外)。 4和5是20的因数。平舆五小教学案教学内容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5倍数的特征,能熟 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2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难点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15的倍数的特征(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2)观察、思考: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合作交流:是5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验证: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猜数游戏: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5的倍数。2、用0、5、8组成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教学内容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特征,能够熟练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教学重点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难点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结: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 的倍数?12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在书第4页找出2的倍数。(2)观察、思考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交流:是2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验证:说出几个较大数,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2、奇数、偶数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进行你问我答练习。3、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观察以上2的倍数里,哪些还是5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用0、5、8组成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 )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 )使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 )3、教材第2题: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板书设计: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 的倍数叫偶数。不是2 的倍数叫奇数。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活动一:复习巩固。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活动三:试一试活动四:练一练全课小结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3、说说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1、你们的猜想对吗?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3、建议学生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看4、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28 45 53 87 36 65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2、准备卡片:3、0、4、5 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1 )是3的倍数。(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1)30、45、54 (2)30、54 (3)30、45 (4)30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找因数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重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应用拓展。(四)总结与评价: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活动一:合作探究。(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2、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4、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12共有几个因数?谁能按顺序说出来?5、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活动二:勇于尝试1、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2、9的因数有哪些?15的因数有哪些?3、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1、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2、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一共有几种排法呢?3、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1、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2、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教学内容找质数教学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游戏学知(二)游戏练知全课小结板书设计:1、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用上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张纸上。(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2、汇报:可能的情况:(1)1 9 3 3(2)1 24 2 12 3 8 4 63、那第二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 板书: 1 11 114、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5、哪个组也遇到了和他们组同样的困难?板书:29、7、13、17。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板书:29、7、13、17的约数。6、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约数)7、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数的约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约数。请你仔细观察约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小组讨论)汇报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按约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8、如果按个数这种分法要分多少类啊?能不能再概括分一分?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9、你们按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那么“1”怎么办呢?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游戏,好吗?1、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师质数还是合数了吗?课件出示数1、2、3、23、31、33、49、51、37、41、47、25、63、74、36、70刚才有的组在选择时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2、猜电话号码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以内最小的质数。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10以内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以内最大的偶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练习教学目标1、练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第1题二、第2题三、第3题四、第4题五、第5题六、第6题七、猜数游戏八、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集体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问题。有4种可能:9、18、27、54。独立完成之后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可以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第1项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 ,第3项结论是36或92。先解决第1个问题,交流一下你是如何思考的,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第2问是引导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注意联系一下生活的实际,如每盒里装2瓶、9瓶、10瓶都是比较合理的,但每盒里装90瓶就不太合理了。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规律:“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要求: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认真做好记录。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以内最小的质数。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10以内最小的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以内最大的偶数。 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重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教学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整理复习第一、二、三单元二、整理复习第单元三、练一练: 让学生先罗列出所学知识,再组织归纳,明确联系 所学的面积公式,讨论他们之间的联系。1、第1,2,3题: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进行筛选。2、第4题:先摆一摆,再总结规律。3、第5题:指名分析错误原因4、第6题:注意估商的方法。5、第8题:独立做、再讨论。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画法。6、第9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2、3、5的倍数的特征。7、第14题:寻找“万能钥匙”的基本策略是筛选法,本题先根据是两位数而且是5的倍数这两个条件,这个数可能是:95,85,75,65,55,45,35,25,15。再根据“所有因数的和为48”这一条件,排除“95、85、75、65、55”这五个数,接着求“45、35、25、15”的所有因子,直至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数。答案是:35。 教学内容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新课教学二、归纳比较的方法:三、练习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4、17页 第4题。5、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平 舆 五 小 教 学 案教学内容地毯上的图形教学目标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2图形有什么特点?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说如何分割?为什么这样分割?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4、19页第3题第二部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底和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教学难点画高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谈话导入(二)认识“高” (三)练习巩固 (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3)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2、出示三角形 (1)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学习,猜一猜我们要对这个三角形做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三角形的高的概念。(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 ,画出的高更精确。 3、出示梯形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1)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3)画梯形的高 4、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观察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自我调控一、激发二、尝试三、应用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