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4955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堂实录 苏教版许多植物除了可以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甚至有些植物主要依靠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因为营养繁殖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原来的优良性状,所以园艺生产和农业生产上常常利用人工的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些花卉和果树等。例如葡萄的栽培就是通过扦插枝条的方式进行的,而不用种子繁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植物的种子繁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一些人工的营养繁殖的方法,从中体会创造生命的乐趣。本课是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上做了如下安排:第一部分,引发学生讨论植物除了利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利用哪些方式来繁殖。教材36页提供了一组材料,分别是叶繁殖、地下茎繁殖、根繁殖和茎繁殖,其实学生对植物的营养繁殖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教材提供的材料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以便他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类,在相互讨论启发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模糊的认识清晰化。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选一种可以用茎繁殖的植物,种活这株植物,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实践活动。课堂上主要的任务是和学生一起根据前面的对营养繁殖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植物,并根据学生的选择讨论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讨论、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时要注意探讨一些技术性的细节,尽可能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课后应有组织地安排学生种植、管理自己的植物,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要撒手不管。第三部分,选用植物的根、叶繁殖。这是一个拓展活动,一般种类不是十分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几种植物让学生和茎繁殖一起进行尝试,进一步提高认识。实际教学中也可以和第二部分合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某种植物进行实验。本课需要的材料有:教师准备: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资料(最好利用照片等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常见的可供营养繁殖的植物;月季、葡萄的枝条;土豆、大蒜头;落地生根的叶;大丽菊、蒲公英的根;夹竹桃或桃树等其他适合压条法繁殖的植物(最好在学校的苗圃进行);枝剪、刀、草木灰等必要的工具材料。学生准备:花盆或合适的替代品、土、剪刀、塑料袋、水、杯子;自带的植物(可以不带,选用教师提供的)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教学过程设计【说明】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最好可以安排一个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园艺场实地参观考察,在园艺场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不妨多考虑考虑如何组织学生去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园艺场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资源。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一定很好。而且在后续的栽培植物方面也可以省却不少准备材料的烦恼,获得不少技术方面的指点,大大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呢!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案,大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这里的材料准备、教学方案也是按照我们的“常态”来设计的。一、导入。1.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7.师生共同探讨。【评析】一个概念的掌握必须经历归纳、演绎两个阶段。实事求是地说,植物的营养繁殖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至少可以说相关的认识只是一粒一粒的沙子,是一盘散沙,它们内在的联系只有通过诸如本课这样的系统学习才能凸现出来。因此帮助学生归纳共同特点,建立类的概念是这个部分的重点。要注意的是,“营养繁殖”的名称是学生经验中所没有的,教师在教学应该给出命名。同样只有通过推理演绎才能巩固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3.汇报。4.谈话: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5.播放电脑课件。【注意】可以把有关的营养繁殖的方法如叶繁殖、根繁殖都包括在里面,这样效率比较高。每种方法都要参照教材的方法,讲清步骤,突出重点。技术细节要作适当讲解,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1.谈话: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4.教师小结。【评析】检验本课教学的效果最好就是看是否已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一棵植物是最好的试金石,因为只有热爱科学的人才会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没有实践的科学学习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培养有实践精神的人!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教学片断赏析“学生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的教学片断师: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生:我见过菊花就是这样的,菊花可以剪一段埋在沙子里,后来放到花盆里就可以开花了。生:柳树也是只要直接剪一段枝条就可以变成一株小柳树的。师:那么,像菊花、柳树用来繁殖出新的植物的是它的哪个部分呢?生:菊花用的是茎,柳树的是树枝。师:树枝、枝条属于植物的什么部分?生:茎。师:看来,菊花、柳树都可以用茎来繁殖。下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植物也是可以不用种子繁殖的,并且把它们分类,例如是用茎繁殖的就归在一起。开始吧。(学生分组活动)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哪个组先来?(学生汇报、教师尽可能归类整理)师:你们能说说这样分类的依据吗?生:我们是根据用来繁殖的部分是属于植物的哪个部分来分的。师: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营养繁殖)根据营养繁殖具体是用那个部分繁殖的,我们就可以分别称它们为根繁殖、茎繁殖和叶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师:除了上面我们已经知道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的?生:马铃薯是可以用根来繁殖的。生:不对,马铃薯是种子繁殖的。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爷爷上次对我爸爸说要留一点马铃薯留种,我就记住了,留种不就是留种子吗?有的植物的种子是长在地里的。生:不对的,我们以前就学过马铃薯是地下茎。师:你们觉得哪个同学的意见对呢?生:是地下茎。生:地下茎,因为它会长出芽来的。【片断评析】一个概念的掌握必定要经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上面的片段中,我们采用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呈现,并通过分类加以整理,促使学生逐步把握了营养繁殖的内涵。最后通过举例,再一次从理性走向感性,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正是这样的过程才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什么是营养繁殖。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的: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3.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4.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教科书上提出的四种假设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对昼夜交替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2.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二、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及其证据: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3.讨论交流:“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日心说”是怎样反驳“地心说”的?“日心说”的证据充分吗?4.思考:如果按照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三、修正自己的观点:1.小组交流: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什么变化?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种解释?保留哪一种解释?为什么?板书设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地心说 日心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