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通电线圈(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46913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通电线圈(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通电线圈(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通电线圈(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通电线圈(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教法建议: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教学重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自行发现问题: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2提问: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3学生质疑。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二、研究电磁铁的性质。1演示实验:(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2谈话: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3讨论: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4谈话: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6汇报结果:(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 有磁性断电 没磁性)三、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1讨论:(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思考:(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为什么?4分组实验: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5汇报结果:(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6师生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板书有两极)四、认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原因1思考: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关于电磁铁的南北极问题,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2学生质疑:(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极,有的是南极,这是为什么?)3谈话:(1)两个实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钻木取火教学教法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一、活动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注意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疾驰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并做好记录,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实验用的主体材料手钻、木板、砂纸、钢条等,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资料。二、活动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也可以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从而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自然地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分析教科书活动准备中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活动一: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处理、应用能力,提高资料的应用价值,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小组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可以按照故事类、科学知识类、历史类等来分,也可以按照钻木取火、阳遂取火、火镰火石取火、其他取火方式来分,不管学生怎样分,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应该加以肯定。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要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交流时,不仅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还要交流对资料的处理过程和分类结果,并阐述理由或依据,以利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有若干种不同的解释,教师不要给予评价,要尽量让学生针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展开辩解或争论,使道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学生通过充分辩论,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这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从而进入验证环节。至于验证的方法,要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由组合、自行验证,充分体现本套教科书空间大、灵活性强的特点。最后,要让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前面的猜想、假设相比较,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本活动通过猜想与假设、交流与辩解、实验与验证、结论与反思等过程,让学生动脑想、开口说、动手做,充分体现本套教科书的挑战性、活动性、自主性和自由度。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空间、给自由,要让学生不只是“学科学”,更应该是真枪真刀的“做科学”,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酸甜苦辣。活动二:教师可以先直接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教科书上展示的五幅图片做引子,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举例说明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自由活动:本课的自由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如果时间允许,完全可以将两个活动一并展开,还可以将第二个自由活动放到活动二中进行。拓展活动:本课的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延伸,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完成。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搜集到的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并以此为基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与摩擦生热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本拓展活动只是一个指向,教师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适合学生课后探究的题目或活动,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