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梦圆飞天 2-2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41363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梦圆飞天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梦圆飞天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梦圆飞天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梦圆飞天 2-2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3.把握航天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2.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超越梦想,一起飞,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1.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学习小提示:(1)轻声读课文615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2)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3)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2.师生交流读书体会。(预设部分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顺序)预设1: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预设2:1)“十秒到计时”教学。读着到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好。2)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播放“神舟”号发射录像片段。句式练习:“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心中 。(学生小组自由说,然后再交流)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神舟飞天的呢?出示课文第12段的语句。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激动,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预设3:第14自然段写出了喜讯传遍全世界速度快。预设4:第15自然段表现了成功后人们的兴奋与自豪。你们自豪吗?(反复读)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轻声读一读,体会杨利伟的心情。指导抓住提示语读好这段话。2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美景的录像片段。 你们想说什么吗?指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出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学生读,师点评。3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他会说什么呢?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也要学习杨利伟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的奥妙!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1.神州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也成功,神舟七号也在xx年发射成功。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两首1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两课时题西林壁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2.培养学生探索诗意的能力。3.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观念。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生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苏轼。(一)揭示课题。1.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奇耙,它们有的格调清新, 有的意味深长,有的耐人寻味。2.师:古诗我们要怎样学习呢?(题目入手、读好诗歌、了解意思、体会意境)3.师:学古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味,悟出意蕴来。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题目)5.生齐读题目(二)认识苏轼。1.师: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2.生根据搜集资料回答,教师点评,引导查阅资料的方法和内容:生平、朝代、出生地、贡献。3.课件出示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三)了解题意。1.师:知道题的意思吗?西林又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西林寺图片)2.师:题目中的关键词都知道了,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3.师: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自读古诗。1.师:可能有同学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2.生自由读(二)检查反馈。1.师:谁来试一试? 生个别读 男生读 女生读 集体读2.师: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读得正确流畅吗?相机纠正学生的读音3.师: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三)吟诵诗歌。1.师:会读诗歌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现在再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诗歌。2.生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师并随时进行点评,相机范读(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读出了古诗的滋味了吗?)三、品味诗意,感悟哲理。(一)学习前两句诗。1.师:等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会读得更好。先让我们来看诗的前半部分,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只要说通了,说顺了,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去扣。2.生自由练说3.师: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4.师:你觉得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吗?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岭和峰吗?(课件图片出示岭和峰的图片)5.师:远近高低是指什么呢? 6.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师:你能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显出各不相同的姿态。7.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看庐山的?8.师:庐山到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就让我们一同观看庐山的录象,注意观察庐山的姿态,相信我们对这两句诗的体会更深,看时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课件播放录象)9.师: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庐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悬崖陡坡)10.师:为什么你们看到的庐山各不一样呢?(作者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11.师:如果同一座山呢,看到的会不会一样呢?(课件出示同一座山不同角度的图片)12.师:同一东西呢?能再举例子吗?(课件出示其他图片)13.师:就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师:现在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读这两句。生齐读,自由读 2.师:在说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了吗?3.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4.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5.师:平时的说话、写作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我们还没有这样类似的词语、故事?(盲人摸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当临绝顶,一览众山晓)6.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对事物、事情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后两句也因此成为千古佳句,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两句-生接读 。生个别读 配乐读(三)回归整首诗歌。1.师:当我们回过头来读这首诗时,相信我们的感受更加深刻了。2.师:现在我们都是诗人,身在美丽的庐山,想想诗人吟诵的样子,你也来吟诵一番。你可以怎样吟诵呢?(可以加上动作读)3.生自由练习 (生边写边吟,边走边吟,边捋着胡子吟诵,背着手吟诵)4.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吟诵?生上台表演。5.生齐背古诗。 四、古诗拓展,领悟特色。1.师:苏试笔下的题西林壁让我们领略了山的千姿百态,再让我们看看他游览庐山写的另一首诗,这首诗又向我们展示了庐山怎样的景观呢?(课件出示)高岩蔽(b)赤日,深谷来悲风 。擎(b)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注释:蔽 (b) :遮住 赤:红色深谷:深深的峡谷悲风:呼啸的风擎(b):同掰( b i)两白龙:两条白色的瀑布,东瀑和西瀑2.师:请你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学学这首诗。 3.生自由读后交流意思(课件瀑布图片)4.生吟诵诗歌,检查读的情况 师:心情会怎样,是惊喜?是赞叹?是感慨?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个别读 集体读5.师:自由读读这两首,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一个写景 一个先写景后哲理)6.苏轼游览庐山时被庐山秀色所陶醉,一气之下记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这些诗,有的是描绘庐山的一种景象,有的写出了自己的一种感觉。题西林壁是总结性的一首,也最耐人寻味-生接读。7.正因为如此,九百多年过去了,这首诗还闪闪生辉,在文人的著述里,在游客的谈笑间,在学生的课堂里,有多少人在揣摩他,回味他。-生接读,配乐读。五、课堂小结,延伸课外。师:这节课,我们用学古诗的方法,不仅读好了诗,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体会了诗的意境。相信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当我们以后再来读这两首诗又将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观书有感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