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38558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语文S版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读读背背”“能说会道”三项训练,其中“语海畅游”包括加偏旁成新字、词语辨析、句子填空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1能用指定的偏旁组字。2比较词语、理解词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3朗读诗歌,积累语言。4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本课学习内容:语海畅游。一揭示新课,提出学习要求二指导学习,落实训练内容(一)说一说,填一填1学生自由审题,明确题意。2出示偏旁“工”“良”,让学生读准。3说出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比一比,谁说得多。4把新字写在圆圈里。5教师列举其他偏旁让学生组成新字。(你还能用哪些偏旁说出新字来?)(二)读读比比1自由读词语,找出每组词语的特点。2同桌互读词语,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词语吗?(三)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1让学生反复读例句,明白题目要求。2想一想,填上什么词语合适。3动笔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读句子。4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第二课时本课学习内容:读读背背、能说会道。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二指导背诵1自由读句子,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读音。3指名读,检查正音。4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5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6指名读、齐读,并尝试背诵。三朗读诗歌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停顿和情感。3小组内互读,比一比谁读得好。4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这首诗歌中知道了什么?四能说会道1播放动画聪明的小羊,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2把你刚才看到的故事说一说。3说说为什么狼不敢吃小山羊。4假如你是小山羊,还有什么吓跑狼的好办法?编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时 一片树叶 2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师:上节课后请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内容,并且请同学们去查找了有关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一片树叶。先请同学们看投影,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东山魅夷。(投影幻灯片1,东山魁夷照片)师:东山魁夷,出生于1908年,死于xx年,是日本当代著名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的美文成就很高,因此,他与川端康成并称为双壁,代表作有一片树叶听泉等。师:东山魁夷亦文亦画,在日本文坛和画坛都独树一帜,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东山魁夷的风景画。(投影幻灯片2:风景画红叶;幻灯片3:风景画绿谷幻灯片4:风景画枫叶 幻灯片5:风景画仲夏幻灯片6:以上四幅风景画组画)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最欣赏的或者说你最喜欢的一幅风景画,用一句话来描绘一下。生1:我最欣赏枫叶,枫叶如丹,凝聚着火一般炽热的生命力。师:好的。枫叶如丹,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生2:我最欣赏绿谷这幅画,路是人类开辟的,而森林是大自然的孩子,林中小径与广密的森林完美整合,这似乎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师笑,学生掌声起)师:诉说着第一次亲密接触,好的,再请说说看。生3:我选的是仲夏这幅画,清风戏白云,碧波映绿堤,好一派仲夏之景,沁人心脾。师:好的,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一种古典的味道,再清说说看。生4:我也较喜欢仲夏这幅画,我觉得茂密的树和清澈的水,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深遂大自然的心灵世界。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仿佛把我们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其实东山的文章如同他的画一样。他的主题始终围绕着自然、生命。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作画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和情感,所以刘白羽先生说:东山魁夷的作品别有一种喜欢的情致。其实,在文章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感悟,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请你圈划出本文的主旨,并简单地说明一下你的理由。(生翻书查找圈划)师:请说说看。生5:文章主旨在这篇课文倒数21第二段我们同时师:能否简单地说明一下理由。生5: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一片树叶,通观整篇文章,作者是从一片树叶的冒芽到凋落,从中折射出人类生命的轮回,也就是作者从中所得到的感悟。这个感悟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师:好,同学们都同意她的观点吗?生(齐声):同意!师:但是刚才所说的主旨里,有一个错字,同学们能否把它找出来?请说说看。生6:是赋下的于。师:应该怎么写?生6:应该是预习的预,去掉右边一半。师:这个字在古文中解释为-师生一起说:我的意思。师:很好,同学们的基本上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在你们预习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把它们归了归类,大致上有这样几个问题。(投影三个问题,幻灯片7)请同学看投影。师:第一问题是:课题是一片树叶,而文章前半部分运用大量笔墨描绘圆山夜樱花的美景,它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同学们提的非常集中,很多同学都提了这个问题。我们有些同学甚至还提出了更大胆的,否定的意见。请说说看生7:我觉得文章的前半部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与后文有脱节,削弱了文章的整体性。师:她认为是削弱了文章的整体性,请说说看。生8: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圆山夜樱花,但是课题是一片树叶,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认为这里是一处败笔。师:(强调)败笔!请说说看。生9:我觉得课题是一片树叶,那么如果让我写的话,是围绕着一片树叶展开的。由此看来,前文的圆山夜樱花看来就过于冗长了,应该可以适当地删减一下。师:过于冗长了,应当可以删减一下,请说说看。师10:我同意前面几个同学的看法,我觉得如果让我写一篇这样的作文,前面也写那么长的一段,我想我的作文也就会失败了,会被说为败?师:要否定的,枪毙的。那么你是如何来看待的?第2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文中要穿插进战争?这似乎与美景是格格不入的。第3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有关风景画的主张?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再认真地去研读课文。我们请两位同学把课文的前半部分朗读一下,先请,读到我正好赶在花月相会的时刻。然后请读到领悟出生命的根本意义。在2位同学读的时候,我们大家还可以再看看投影。其中涉及到了圆山夜樱花,那么东山魁夷也有一幅画,就是描绘圆山夜樱花的,花月相会图。(投影幻灯片8;花月图)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好,先请朗读。师:朗读生11生12:(读课文)师:很好,朗读得声情并茂。好像天地间只有月和花了。接下来,还是要请同学们思考刚才的三个问题。(投影幻灯片7)师:结合你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查找的一些资料,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请四人一组开始讨论。(学生热烈讨论,师巡视,分钟)师:好,我们集中,先针对第一个问题,我的来集体交流一下,先请说说看。生13:我觉得,它还是为主旨服务的,虽然前半部分写圆山夜樱花,但它并没有游离到主旨之外,而是紧扣主旨的。圆月与樱花的偶然相遇,使作者在不经意间被叩开了心扉,让他去感受到一种动人魂魄的绝美,作者在他自己的另一篇散文旅程中曾说过?quot;我把美看成是生命的感动。所以他才可以感知到:世界上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人类在心灵深处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热爱自然的生命。随后他写到一片树叶,将一片树叶作为一个例子,由特殊写到一般,来揭示全文的主旨,也就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师:好。的意思是:一片树叶只不过是个例子,在前面大量铺垫的基础上,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所以前面是很有作用的。生14:我认为作者前半部分描绘了圆山盛开的樱花和一轮明亮的月亮以及我这三个毫不相干又随时变幻着的个性,将他们在这同一个瞬间进行了融合,创造出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曾经说过,活着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着的人们在瞬间感觉到的同时,存在于地球上的时候,自然和生命才会相通,作者抓住了自然和生命的相通,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师:好,这幅花月相对图,课文是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的。(追问)这幅画,这幅画,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者捕捉到的。生15:是不期而遇的。师:你怎么知道是不期而遇的。生15:(迟疑)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除了不期而遇。生15:?quot;两相邂逅。师:好,是两相邂逅,再请说说看。生16:是偶遇。师;那为什么说是偶遇呢?生16:因为花开是短促的。月圆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两样美景在同一时间相会是偶然的。师:正因为花,月是这样,还有呢?生16:人。师:对,是人在这刹那间与花,月相会,这是非常的偶然。如果跨过了这个时空,它会发生新的变化,因为生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好,请同学的找找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生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请说说看。生17:生命本身是富于变化的,我们与大自然同根相连,永无休止地描绘着新生和消亡。师:很好,我们把它圈划下来。其实,在袁鹰的枫叶如丹中也有相应的表述: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孕育,长大,挫折,成熟、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一共同的过程。自然与人世是处处相通的。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圆山夜樱花以后,首先提出来的是-(板书)生命的变化。好,继续,再请同学说说看。生18:前面第一部分并没有游离在主旨之外,而是为后文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铺垫作用,我认为作者除了提到生命富于变化外,还提到了生命是短暂的,花开是短暂的,月圆也是短暂的,花月人三者有机地结合是更为短暂的。短暂的东西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短暂东西的珍惜之情,这与后面的主旨相吻合。师:因为它是短暂的,好,再请。生19:前后两半部分的主旨是一脉相承的,层层递进的。师:怎么样层层递进的?生19:因为第一个例子是说两相邂逅的动人情怀,这一点让他感到了樱花的短暂和生命的短暂以及月圆三者融合在一起。师:允许老师打断一下,你刚才说了一个词语动人情怀,还有哪个词语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19:欣喜。师:对,是欣喜。好,继续吧!生19:然后,作者在后半部分举了一片树叶的例子,由树叶的生长,成熟,消亡为止,也提出了生命的短暂,两者是有机地方结合在一起的。由此作者得出最后结论:我们应该珍惜赋予自己的生命,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因为人和大自然一样,都是造物主的恩赐,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彼此的生命。师:好,说说看。生20:我认为樱花的花期是短暂的,月圆也是短暂的,人相对于宇宙万物来说,他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三样短暂的东西遭遇在一起,那里非常难得的,所以说,作者通过这三样不期而遇,为我们揭示出后文的主题,只有彼此的珍惜,我们才有幸于这两相邂逅的动人情怀。师:这三个都表达出同一个意思,我看是这样的:生命是短暂的,是瞬间即逝的。那为什么瞬间即逝,就能够产生美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日本这一个民族,它是个很奇特的民族。有人说;他是一个菊花和刀相融合的民族。日本的文化和审美观同我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有差距的,日本人认为什么是美的?他们认为有限的美是美的。它不是追求一种无限美,它认为瞬间即逝就是美。在日本,樱花是他的国花,樱花的花期特别短,所以日本有一个传统,在日本的北方欣赏樱花的盛开,后一路南下,一直追随着樱花的开放,直至日本的南方,这我们需要注意。所以东山魁夷认为瞬间即逝,这样短暂的东西,才能够是美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同学们请注意看,那就是:花用自己的凋落,显现出生的光辉,花是美的。正因为它的短暂,生命的短暂,所以它是美的。我们需要珍惜我们的生命。(板书:生命的短暂)师:我们接下去继续讨论,东山描绘了圆山夜樱花的美景,整个给我们的感觉是清新的,宁静的,详和的。但是,在作品中穿插进战争。战争给人的感受是什么?血腥的,残酷的,残忍的,痛苦的,悲伤的。这样穿插进战争,是否同整篇文章,或者说同全文前半部分描绘的美景是格格不入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生21: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写到战?quot;,并不是与美景格格不入的在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自话然风景会敲开心灵的门扉,这是我在战争中的体验,当生命之火渐熄将尽的时候,才觉得映入眼帘的景色是那样充实的生命,我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可是在这以前,那对我只不过是不屑一顾而已。而在课前,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我也发现在东山魁夷其他一些散文中也有类似的表白,比如说,在旅程中,他这样写道:作为二等兵的我,在战争终结之时,所感受的对于美的深深恩慕,正是来源于这种样一种心态。时时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从那时候起,映现在我眼里的风景便照上了光辉。从这些材料都能够让我们看到。是战争的经历使作者形成了如此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在战争中作者亲眼目睹了死亡,自己也亲身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这让他比别人更懂得生命的真谛,也更热爱生命。师:战争让他懂得了很多的东西,他懂得了珍惜生命。好,请回答。生22:刚才分析了战争对东山魁夷人生观的影响,我想补充的是,战争对东山魁夷的艺术主张同样有影响力。在残酷血腥战争后,东山对任何人都抱有一种无法忍受的不信任感,唯有无声胜有声的自然,能给他心灵的慰籍,哪怕是残冬荒漠,他都能与大自然相互依偎,感到有充实感,所以他会文章中提到战争。师:因为战争能够给他带来一种思索,并且通过战争,让他感受到与自然是那样的充实,生命的充实。再请说说看。生23:东山魁夷在文中三处提到战争,都集中在文章的中心部分。我认为,他这样写,并且安排这三处是有他的用意的。一处是刚才提到的,在战争中的体验。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感到了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他不禁发出了要珍惜生命的感叹。二、三处都是写战争结束后的事情,他写道:战后,在激变的时代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正走着脱离时代的道路。但是,东山先生马上就说,我要坚持到底。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半个世纪的时间,日本已经从二战的战败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样快的物质发展速度,但是人类却与自然日益疏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山先生显然感到了一种生存的危机。发出了这种感叹,他呼唤朴素的人性,呼唤清澄的自然,呼唤回归自然,所以这三处战争正是体现他的主旨。师:说得很深刻,其实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整个社会随着工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必然将远离自然,那么人类的精神与大自然的碰撞就会那么激烈,我们的文学艺术世界也就没有了那种史诗和悲壮,所以东山魁夷呼唤我们要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其实,这种主张在我们的很多作品中,很多的人物都有表述。庄子,战国时代的哲学家。他就说过,天地有大美。卢梭,法国启蒙的哲学家。他也提出,让我们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让我们去亲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能够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充实。(板书:生命的充实)师;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有关风景画的主张呢?生24:我们已经知道东山先生既是个优秀的散文家,又是个优秀的风景画家,那么我认为,风景画就是表达他思想情感的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既然如此的话,我认为作者提到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的时候,就不可避免要谈到他对风景画的见解。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提到有关他风景画的主张。因为他是个画家,又是个文学家。再请说说看。生25:东山先生风景画的主张体现在是他的画中很少有人物,画的风景是心灵的象征,永远诉说着人类的心语。我想人类的心语也就是人类心底想要诉说的语言,想要表达的情感。像东山魁夷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艺术家,他有着敏锐的触觉。他不能无视于生活的种种变故,磨难和领悟,所以他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抒发这种感情,他选择了作画,选择了自然作为画的主体,是因为他在与自然长期相处中,他看到了自然中所孕含着的生命的变化-短暂和充实。我在他的散文风景巡礼中看到这样一句话?quot;自然对于我来说,是充裕的生命感觉的对象,是我内心的表象。所以我觉得,正因为作者爱自然,所以他画自然,也希望通过他自己的画来感染他周围的人。师:好的!再请说说看。生26:我知道东山先生与风景的对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看到风景的闪光,是因为我的心变得无比澄净了。所以我想,东山先生在与大自然交流的时候,必然怀着一颗十分圣洁、十分虔诚、十分由衷的心灵。在作者的眼中,只有大自然才能听懂人类的心语,那么作者所画出的自然风景,也就是成为作者感到他内心世界的载体。所以我觉得作者的内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已被熏陶得十分纯洁和十分虔诚了。师:载体!大自然作为作者表达他自己心声的载体。其实我们都学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这样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乃心语。东山的画中虽然没有人,但是,在画中,却处处能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处处能够流露出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情感。师:好的,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所以综合同学的意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山魁夷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请同学们注意看看课文注解。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生27:(朗读注解)师:(追问)那么你看东山魁夷的散文有哪些特点?生27:文中有画。师:好,文中有画。生27:画中有性。师:画中是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很好!生27:情中有理。师:为什么说是情中有理呢?生27:因为在注解中写道:它融入对人生哲理的议论。师:对,又融入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所以我们看看-(投影幻灯片9: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理)师:这构成东山魁夷散文的基本特色,而文中的情、理,在课文的前半部分中,它都能得到体现。但是,为了使文章能够体现得更为明确,更为集中,所以在这样层层铺垫之下,它通过一片叶子,来作为一个例子,理智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旨,那就是生命的真谛。(板书:生命的真谛)师:这就是刚才所说的:我们要珍惜赋予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能够理解吗?这样我们把这篇文章的主旨,既要把它找到,更应该去很好地把握。接下去,老师总结一下。师:总结:对一篇课文的主旨把握是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注意一条,对主旨把握时,我看有这样三个方法,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角度来把握。第一,我们需要有一点背景资料,同学们在回答的过程中,都谈到了东山魁夷的其他作品,或者涉及到了东山魁夷的个人的人生经历。如果我们没有这些背景资料,如果我们在评论的过程中,不能够知人论事,那么我想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欣赏和把握就有所欠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人文主义,我们没有办法走近莎士比亚;如果我们不能了解欧o 亨利的手法,我们对欧o亨利短篇小说的理解肯定也不会很准确。所以我们必须去了解一些背景资料。第二个角度是应该对课文的行文思路和脉络,做一个清晰地把握。派什么用处,干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很好地去揭示文章的主旨。第三,如果我们能从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关键字词加以认真品味,仔细品味,抓住不期而遇,偶遇两相邂逅动人情怀欣喜等词语去认真品味一下。那么我想应当从文章的主旨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整篇课文,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我们刚才反讨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赏析的文章,做在作文本上。师:最后,老师想用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对东山魁夷的评论来作为我们这一节课的小结。读着它,仿佛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启示,人间的净福,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