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钓鱼的启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教学重点:懂得从小接受教育的重要,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教学难点: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1生活是一本书。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2交流词语和句子。(1)交流字形词意。(2)出示词语检查。(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导入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引导学生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里的是与非简单吗?做起来难在哪里呢?“我抬头目光投向了父亲”,结合这句话请学生想象,当时“我”的心理活动,以及父亲面对孩子委屈的泪水时会说些什么?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三、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兴奋 放鱼回湖沮丧 受到启示感激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镜泊湖奇观 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词语的意思。2. 学习根据课文的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 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体会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2. 了解文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学生: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消灾弭祸、消灾祛病、绮丽多变、峭拔、耸峙、万斛等。2. 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3. 查找资料,了解镜泊湖景观。教学设计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1.揭示单元学习目标。2.揭题: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确需要好词好句好篇章去讴歌。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前往第一站,先来学习(板示:镜泊湖奇观)3.读题,引导学生关注题眼。(“奇”)二、理清层次,概括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2.交流,理清课文线索。(板书:由来、位置、景观特点、著名景点)过渡:对,课文就是按这样的线索来叙述的。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学习概括内容。那么镜泊湖的由来、位置、景观特点、著名景点,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可以借助填空说一说。(1)出示填空:传说镜泊湖是 ,其实是因为_形成的。它位于_。镜泊湖自然景色的最大特点是_和_。镜泊湖的著名景点有 和 。(2)交流。(小结:按照课文叙述的线索,将各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做简要的概述,这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说明: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目标就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针对写景文章的特点,适时地在进行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主要内容的训练很重要,能让学生通过自读,发现理清课文线索,知道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脉络。4. 再读课题,关注“奇观”,明确课文叙述重点。(3-5小节)过渡;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起来领略景观的奇特!说明:抓住对 “奇观”的解释,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重点就是写镜泊湖奇特的景观。三、精读课文,想像品味。(一)学习第3小节,感受镜泊湖自然景观的静态美。1.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是(齐说),出示:自然朴实、绮丽多变(读读这两个词,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读。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1)出示: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引导学生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明白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是一个极美的世外桃源。引读: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只有只有只有(2)出示: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朴实”不等于单调,花树缤纷,湖水清澈,四周叠起的峰峦变化万千,如屏似壁、石岛耸峙、倒影奇幻,朴实中有绮丽,自然中有变化,相融相衬不可分割。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更突出了它的“奇”。画面呈现,师读总起,生读具体叙述,再次感受“奇特”。说明:这段课文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通过生动准确的描述来介绍镜泊湖自然景观的静态美的。引导学生注意“自然朴实”与“绮丽多变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很重要,它们概括了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也正是这种“矛盾”突现了景观的奇特。要让学生在交流、品读与感悟中领会到作者的表达用意:朴实中有绮丽,自然中有变化,相融相衬不可分割,的确是奇观。(二)学习第4小节,感受吊水楼瀑布的奇特和壮观。1.媒体:吊水楼瀑布(先闻其声,再现其形)。你感受到了什么?2.多么奇特而又壮观的景象,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的,自由读,划一划让你感到“奇”的地方。3.交流。出示: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引读突出数字。理解“蚀”,体会瀑布的冲击力。说明:渗透列数据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据使瀑布的形象更为具体化,而“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除了让学生明白这说明时代的久远,还要让他们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2)出示: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交流对“奇”的感受。指名读,为什么这么读?重点词语泛红。引导品味,“跌”强调了水突然从上往下落的状态;“抛散”写出了水花从高处四散时的美;“溅”更是写出了水与他物相撞时的那种力量那种壮观。静静流淌的湖水变为声闻数里的瀑布,抛散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这声势同镜泊湖的幽静形成了对照,动与静是如此谐调地配合起来,真正是人间“奇观”!大声自由读,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看画面背诵。(3)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引导理解从不结冰断流的原因。4.作者惊讶于瀑布的“奇”,以至于顾不上赞叹,你能给该节加一个总起,赞美一下吗?5.选一个最恰当的总起,齐读第4节,读出雄浑壮观的气势。说明:要让学生多读。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这一段学习的结束部分,让学生给该段加一个总起,是对第3节学习的一个迁移,又是一次写的训练。过渡: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三)合作学习第5节,感受地下森林的奇特。(1)默读第5小节,划出体现地下森林“奇特”的句子。(2)在组内介绍地下森林的奇特。(3)小组学习汇报。(引导学生注意火山口的奇特大而深;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动物、植物的种类繁多;地下森林幽静而又充满活力。)(4)指名当小导游介绍地下森林。开头可加上“请跟我一起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地下森林,你们瞧,地下森林欣欣向荣、充满生机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创导协作探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阅读感受必定是个性的,多元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提升这种感受的品质。当“小导游”这一语言实践活动,既能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又是在3、4小节“先概括后具体”写作方法渗透基础上的一次从读到写的巧妙过渡,使训练层层递进。四、总结回顾,关注叙述特点。1.看板书回顾:课文以镜泊湖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的自然景观作铺垫,衬托两个著名景点的奇特与壮丽,令我们惊叹不已。如此从面到点,动静交融,向我们展示着镜泊湖的奇观。2.思考:既然课文写镜泊湖奇观,为什么还要写有关它来历的奇特传说呢?指名读第一节。(交流。小结:对于奇特的事物,人们总会对它充满遐想,充满向往,而作者的这一叙述也会给镜泊湖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五、作业。1.积累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2.学做小导游: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向爸爸妈妈介绍镜泊湖八景中的一景。附板书:镜 泊 湖 奇 观由来位置特点 朴实绮丽景点 吊水楼瀑布 地 下 森 林 雄浑壮观 欣欣向荣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镜泊湖奇观是一篇描写景物的优秀作品。课文先写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再从总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重点写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两处景色,介绍了镜泊湖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文中作者运用大量准确、鲜活的语句,生动逼真地描述了镜泊湖的神奇、美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抒发了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全文围绕“奇”字进行描写,处处以奇制胜。先是以一则令人称奇的神话故事开头,将读者深深地吸引住。同时,也为这一景观的介绍增添了一些神秘感。接着,以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的自然景观作铺垫,继而衬托两个著名景点的奇特与壮丽,令人惊叹不已。如此点面结合,动静交融,向读者展示着镜泊湖的奇观。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体会镜泊湖景色“奇”在哪里是本文的阅读重点;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了解文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是阅读的难点。而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领略镜泊湖的美丽、神奇,获得美的享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观察、写景的方法。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本册阅读教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 在这一学段,我们不但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了解课文总体上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以及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令人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并进而学习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让他们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但要继续训练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体会写景文章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并适时进行训练。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词语的意思。在预习时自主识字,阅读时读准“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字音;掌握“弭”、“峙”、“斛”等几个难写字的写法;查字典理解“万斛”、“弭”、“祛” ;在语境中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欣欣向荣”;运用媒体理解“峭拔、耸峙”等词语的含义。 本文生字颇多,词语生动,教师可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地指导。目标二:学习根据课文的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初步了解写景类文章的特点。告诉学生写景文章的一般线索。对于这类文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将各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连贯地概述下来。刚开始训练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课文内容的填空做铺垫。总之,单元目标的落实需扎实有效,且需在课内落实。目标三: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的“奇”。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观察、写景的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体会其景之“奇”,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要通过反复朗读进行理解品味。教学第3节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关注“自然朴实”与“绮丽多变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让学生在交流、品读与感悟中领会到作者的表达用意:朴实中有绮丽,自然中有变化,相融相衬不可分割,的确是奇观。学习第4小节,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准确的词句描写,感受瀑布的雄浑壮观,背诵生动优美的语段。第5小节,可通过自学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个性化阅读,进而进行语言实践,深化对“奇观”的理解。目标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媒体画面的呈现,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感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为“奇观”而惊叹,热爱自然的情感也就会油然而升。四、教学设计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本课的情景引入,镜泊湖画面呈现,秀丽的湖光一定会一下子吸引学生,使他们对 “奇观”充满向往。在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自然朴实”与“绮丽多变 ”的时候,媒体上出现“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还有“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的景象,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缤纷的画面会吸引每一位学生,“峭拔、耸峙”等词语的意思显然,“自然朴实”与“绮丽多变 ”也相融相衬,不再矛盾了。又如瀑布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首先就给人一种力量与壮观的遐想,而画面的呈现更是给了作者的描写以清晰的诠释与补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地下森林”的奇特,仅凭文字的介绍,学生是很难想象的,画面上火山口的出现,随即地下森林显露在火山口下方,这一奇景一定会令学生们惊叹不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创导协作探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阅读感受必定是个性的,多元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提升这种感受的品质。有准备的协作学习是一条有效的策略。在品味瀑布的雄浑壮观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阅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随即教师鼓励他们交流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阅读,使学生们在交流中丰富他们的认识。在阅读了3、4小节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自学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在组内介绍地下森林的奇特,互相补充快乐交流,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向全班作汇报,使学生们体会合作的乐趣。面对学生通过协作讨论得出的阅读感受,教师要予以肯定,同时又要抓住契机点拨提高。(三)加强写作方法渗透,使读写有机结合。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优秀作品,适合阅读积累,同样也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些写作方法的渗透和训练,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教学第3节时,让学生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教学第4节时,学习第3节的方法给第四节加上总起句,既检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是一次写的训练;第5小节教学时,“小导游”的语言实践活动,更是一次从读到写的巧妙过渡,使训练层层递进。关于课后反思一位伟人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你不一定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更深的感觉它。我们可以欣赏一篇美文,为它陶醉,为它倾倒,但我们并不能马上理解它的妙处,而一旦你理解了它的妙处时,你却能处处感觉到它的存在,成为真正的欣赏。这叫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生的阅读心理正是如此。就如他们知道镜泊湖奇观这篇文章很美,但是却不能马上知道它为什么美。其中的道理,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他,直接灌给他,因为语文是需要感悟的,只有他自己感悟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他知道为什么美,又要由他自己感悟出来,这就需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教师存在的价值 。 要谈论如何讲究方法,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作为教师必须首先领悟到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语言形式),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文学美),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语言规律)。镜泊湖奇观一文就是一篇优秀的写景作品,它具有写景文章的一般特点,它有它语言表达的规律,有它布局谋篇的特点。而教师理解到了文章的妙处,要使学生同样理解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你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要由他们自己悟得,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一种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讲究启发思维的方法了。教师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的一般规律,来设计教学步骤:或者再现作者创作的思维过程如本课教学时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或再现文章生成的原创情境如画面的辅助,或加或减,或比较或衬托。学生根据这些步骤,才能经过自己的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最后悟得文章的妙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如本课教学中镜泊湖奇观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由此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其二,是循着启发的思路条件,一步步思考,自己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即是“对话”的过程,通过与作者对话(读原文),与同伴对话(讨论、交流),证明或者修改自己思考的成果,达到明理增智,获得成功快感,增强阅读信心的作用。知道文章为什么精彩,还要知道怎样创造同样的精彩,也需要讲究方法、策略。就是要因势利导,学以致用,迁移实践,以形成能力。找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如“当一回小导游”,让学生用自己悟得的方法去尝试表达,在实践中品尝创造的快乐,增强语言创新的能力。他会明白:噢,原来这种方法并不难,原来我也会做。本课的教学使我再一次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除了要从阅读教学找活水,还必须打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 案 例师: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是生:齐说,出示: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师:读读这两个词,有什么疑问吗?生:镜泊湖自然景观“自然朴实”怎么又会是“绮丽多变”的呢?生:我也觉得这是矛盾的。 师:别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问。先请位同学把这一节读一读。(指名读。)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师: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生:因为那里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所以说是自然朴实的。师:能说得具体些吗,句子中的哪些描写,告诉你镜泊湖景观是自然朴实的。生:那儿,除了一些精致的别墅外很少有人工的点缀。生: “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等事物,都是天然形成的, 也就是“自然朴实”的。师:(出示画面)的确,这是一个极美的世外桃源,极少有人工点缀,所以作者说它“自然朴实”。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师:(引读)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只有只有只有师:既然说是“自然朴实”,怎么又会“绮丽多变”呢?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它的确又是“绮丽多变”的。“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虽然是自然的但它的景色并不单调。师:先让我们看看画面,现在谁能补充说明一下?生:四周的花、树、高高低低的山峰都倒映在水里,再加上湖中耸立的石岛,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生:在不同的时候,那些事物的影子也会变化,那就更奇特了!师:说得好!生:花树缤纷,湖水清澈,峰峦变化万千,这些事物的颜色形态交织在一起,是有一种“绮丽多变”的感觉。师:是呀,“自然朴实”不等于单调,你们看,花树缤纷,湖水清澈,四周叠起的峰峦变化万千,石岛耸峙、倒影奇幻,朴实中有绮丽,自然中有变化,而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就是为了突出它的“奇特”!师:这一段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更突现了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让我们再次感受它的奇特!师:读总起。生:读具体叙述。我觉得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示范,是前人给后学做的一种运用母语表情达意的示范。这也许是前人的本意,也许不是,但编者把它编入教材,绝对是把它作为母语的范本,而选入的文章,也是绝对可以称为母语范文的。叶圣陶说:课文是例子。例子意味着还有很多,例子意味着隐含规律,例子意味着是一种示范。这种示范作用可以使学生见识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欣赏汉语表达技巧艺术感染力,感受汉语表达艺术的极致高度,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为学生的思维表达作出了实例示范。站在写作者的角色进行阅读、思考,能够破除对文章作者盲目敬畏的迷信心理,培养写作自信,增长对文章艺术功力的感悟力。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满足于“看热闹”,培养“看门道”的意识,才有可能成为“内行”。培养学生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去进行阅读的角色意识,才可能自主地、无羁绊的思考,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效果的一个关键,也是打通阅读与写作通道的关键。 探究、实践活动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一下镜泊湖八景中的其他景点,感受自然的伟大。活动二: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向爸爸妈妈介绍镜泊湖八景中的一景,当一回小导游。活动三:收集自然奇观的资料和图片,在班级中介绍,并小组合作编一份以“奇观”为名的小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