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想和做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3188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想和做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想和做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想和做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想和做课题:想和做第1-2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第二课时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重点、难点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3.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4.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段落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论证特点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文中的举例论证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本文的分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1、 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二、具体论述(怎么样?)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 (第6-7段)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写出: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2、有的人空想不做。3、有的人死做不想。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想和做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想和做的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本文作者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的。二、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识记生疏词语。标记段落,归纳每一段的段意。三、朗读课文(请若干个同学逐段连读,朗诵全文)四、思考问题(学生分组研讨,然后集中意见,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修正)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出来。答案: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A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的;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的;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出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的学术团体。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的?答案:道理之一: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是通过上述事例A、B、C来论述的。道理之二: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通过上述第一组事例D和第二组事例E、F、G来论述的。分析下面5句话在原文各段中所起的作用是归纳作用还是过渡作用。A第6段中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过渡)B第5段中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归纳)C第2段中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过渡)D第7段中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归纳)E第9段中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断的去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归纳)五、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概括文意。(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修正六、课后作业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整理听课笔记。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让5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第1-5段。同时思考并回答问题:在课文1-2段中,作者列举了想和做分离的哪两种表现?并在课本上划出主要词语明确:文章先从反面列举这两种表现,一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二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主要词语: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根据习惯、命令、通例、依葫芦画瓢。学生分组研讨下列问题,并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解。(讲解的同时打出投影片)A、作者对这两种人怎么样评价?请用课文第3段的原话简明回答。明确:对前一种人瞧不起,对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B、课文怎么样阐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不值得赞美?(请根据课文第4段回答)。明确:课文把这种人与牛马进行类比,成年累月、在鞭子下、永远不会想一想,表明牛马不动脑筋,这正是只做不想的人的写照。C、分析课文第5段,简述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讲解:第5 段是一个关键的段落,它总上启下,提出了中心论点。1-2句总结上文,不会用空想和死做准确地概括了上述两种表现。第3句指空想死做的害处-不会得到进步。第4句提出作者的主张和看法,鲜明地揭示了中心论点:想和做是不可分割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即论述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齐读课文第6、7两段。学生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D、课文怎么样转入论述想和做怎样联结起来?第6节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第6、7两段有什么联系?明确:课文论述了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以后,进一步论述了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第6段首先用设问句,鲜明地提出并简要回答所要阐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去接近实际,就要观察,还得有行动。再举学游泳的例子来证明,反复强调试验即行动的重要性。用一定要等句同如果只等句构成正确和错误的鲜明对照,论述了学会游泳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靠行动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指出行动-想-行动,循环往复,才能获得真正的道理,只有行动,才能证明想得对不对。三、研读课文第三、四两部分让学生齐读课文第8、9两段。学生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E、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举出了什么实例?最后是怎么样说理的?第9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教师修正并归纳:指出看法-有些学生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举出实例-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只读不想;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只记不想等。简要说理-不能以旧悟新,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第9段是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想的重要性。四、阅读全文,归纳小结。学生各自读全文,整体理解本文写作的思路和目的。归纳小结:本文沿着想和做为什么要联结起来,怎样联结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如何联结起?quot;的思路展开论证。在论证自己见解的时候,举例很重要。先举例(或列举现象)后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第一、二部分);举例和说理相结合,重视分析说理,富有说服力(第三、四部分)。这样(材料与观点统一),有助于培养人们用事实证明论点的能力。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研讨课文,回答问题(见能力训练)课文为什么叙议结合说理透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集中意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指导解题:为什么说谈骨气这篇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解说: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对骨气作了社会的阶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侵入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闻一多先生在国民党反动派面前正气凛然、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进行论证。三个论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阐述了中心论点。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全文逐层阐述,首尾呼应,层次井然,脉络分明。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引用的三个例证都采用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叙后议,先叙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杀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的议论。饿者事例是夹叙夹议,叙故事,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意义,继而联想,使故事得以发展,最后进一步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闻一多事例首尾是议,中间是叙,先议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战士,再叙闻一多被害的事迹,最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高度评价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叙议的紧密结合,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统一起来,论据能说明论点,论点能统率论据,叙议结合,说理更为实在、充实而透彻。探讨文中的两种说法文章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又说: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quot;。这两种说法是否有矛盾?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提示:这两种说法不矛盾。由于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骨气总是带有时代的局限、阶级的烙印的,如文天祥的骨气,既表现了他不畏强暴、不甘屈辱、为民族利益而死的英雄气慨,又表现了他对南宋小朝廷的忠心。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异族的入侵,就都是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继承。板书设计: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