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29146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书刊、测量、观察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并能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2.通过分析与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意识到大自然的变化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信息,使学生产生探究自然、获取信息的好奇心和愿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3.了解年轮带给我们的各种信息;知道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人类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二、教学重点:了解年轮带给我们的各种信息;知道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人类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三、教学过程:(一)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引出研究的内容1.欣赏图片。(多媒体播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提出问题。(定格于一张有清晰年轮的图片)除了美丽,大自然中还蕴涵着许多令人惊叹的科学信息。(板书课题:20、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同学们想了解树木年轮所蕴含的信息吗?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3.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出示一个树墩)谁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自由汇报)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你能说出你这样猜测的根据吗 ?(学生自由回答)4.小结。树的年轮不仅可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还可以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环境、气候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质营养的供应等。年轮的研究已成为科学家研究大自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研究年轮,人们不仅可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而且还可以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未来事物的变化。同学们想不想亲自研究树木的年轮,来推测它的信息呢?(二)进行树木年轮的研究活动1.制定研究方法。你们准备研究什么内容?怎样去研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请小组长来领取研究的所需材料。(教师准备的材料应有:树墩,直尺,铅笔,放大镜,树木年轮的研究记录单,研究提示单等)研究提示以年轮髓心为原点,以东西和南北方向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从外向里逐个数清年轮圈数,并记录。测量每个方向生长轮距髓心的距离。树木年轮的研究记录年轮的圈数年轮最外层距髓心的距离年轮的完整程度(是否有缺损)年轮颜色的深浅年轮的疏密度研究时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汇报)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研究,同学之间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待会儿,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2.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在学生进行研究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一组,参与、协助搞研究,并指导学生填写好研究记录表)3.学生汇报与交流。(简单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学生上台展示记录表)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现象也得到了很多数据。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得出什么样的信息。4.学生分析研究数据。通过分析,你们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学生汇报分析结果)5.小结。根据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树木的年龄,从年轮的宽窄,了解树木的经历以及树木与当时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还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面的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年轮较宽6.了解来自大自然的其他信息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获知很多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同学们还知道从哪里也可以得到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播放图片)植物能告诉我们地下矿藏;地震前大自然有前兆;燕子低飞告诉我们要下雨;化石告诉我们地壳的变化(内容不应局限于以上几点,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谈)(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向人类传递信息,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仔细观察树冠的外形,看能否判断出树木生长的环境,相信你会有所收获。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学反思 教科版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小节内容。原教材是让学生通过混合实验和加热白糖的实验,观察实验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总结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从而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对于这类构建科学概念的内容,教师稍有不慎,学生就变成填压器,课堂成了说教课。为此在几次试教中,我努力让学生拥有课堂主动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其中体会很深。一、经验是个宝。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设计探究活动,如何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教学前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学生原有的经验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合理巧妙地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辅助教学。原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实验是观察黄豆和沙子的特点,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的特征,再将其混合,混合事物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留下样本,通过比较分析变化,同时利用搅拌、分离物质,做更细一步的观察比较,最后总结归纳出这个实验中物质变化的特点,从而构建形成物理变化的概念。第一次教学设计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点,可试教之后,发现宝贵的四十分钟打折了,时间远远不够,听课老师也指出这一实验早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操作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是否该借学生的经验来直接进入主题,由老师来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分析。同样第二个实验白糖加热,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白糖,有关白糖的特点也是一清二楚,但对于白糖加热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是个未知数,为此,让学生的已知经验与课堂知识产生冲突,产生探究区域,从而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提问是座桥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师利用问题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产生问题与老师在引导中抛出的问题交相辉映,构成了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提问是一座连接学生与教材的桥梁,更是一座连接学生与科学宝殿的桥梁,为此教师提问时应该做到:问点准确、难度适宜、时机得当、问法灵活。几次试教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我提的问题没有到位。记得一次试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热后的“白糖”与未加热的白糖不一样时,我是这样问的:“同学们,你们认为汤勺里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白糖”,这时,我又追问:“你看它和原来的白糖会一样吗?”学生又说:“这是黑色的糖。”此时,我有些着急了,要不现场来验证,于是我又请学生取水、取黑色物质,看是否会溶解。结果让我大跌眼镜,“老师我发现它溶解了!”(其实那是加热到黄色糊状时)最后还是由我纠正事实,直接告诉学生那已经不是白糖了,已经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学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上完课,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后来反复琢磨试教,将这里的提问重新设计,问题的方向与要求更明确,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收效果然很不错。“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加热后的物质和原来袋子里的白糖,你觉得它们一样吗?”学生马上就说出“不一样”,“哪儿不一样?”我接着追问:“你认为这还是白糖吗?”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告诉我“不是。”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这不就能水到渠成地归纳总结出化学变化的特点,从而构建化学变化的概念了吗?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有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最后“火眼金睛”一栏,学生判断“食盐溶解”是什么变化。可以说,课堂是流动的、有生命的。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得到锻炼,科学概念在这里得到巩固,科学知识在这里得到延伸。一个学生说是物理变化,理由有板有眼,而另一个说是化学变化,看似也是有理有据。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当学生不可开交之时,老师顺势列举事实,并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三、设计要合理(一)实验记录单的设计白糖加热实验是关键,可实验记录单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实验操作的效果及作用。第一次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状态颜色气味其它学生记录中,我发现第一栏显得幼稚,学生都已知道,没必要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完全可以由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课件呈现,而记录单上则可事先打印好,从而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白糖加热的变化。第二次加热白糖实验记录表白糖加热前预测加热后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颜色无色形状颗粒状气味无味其它这一次填写记录单比第一次顺利多了,学生们直奔主题,方向明确,但又出现新的问题,汇报中,善于观察的同学有着新的发现,有人说“冷却之后,糊状的物质马上变成块状。”也有人说“我发现汤勺的下面有黑乎乎的东西。”这都是珍贵的课堂资源,我们应有意地引导学生去发现,为此,我又多设计一栏“新的发现”。第三次加热白糖实验记录表白糖加热前预测加热后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颜色无色形状颗粒状气味无味其它新的发现(二)教材的处理设计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物质的变化,分析归纳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从而建立起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课堂一开始由直观有趣的白糖加热实验亮相,这样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避免试教中出现学生好奇实验材料,甚至悄悄玩材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情境中,一心一意玩的,不知不觉地认识化学变化,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同时,我对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在混合分离实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包括物质颜色、透明度、光泽等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学生解释后面白糖变化时会有所误导和混淆,学生很容易认为颜色、形状、有气味产生就是化学变化。并且,由于白糖和蜡烛以及金属勺都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难免会不全面,也影响它对于概念的理解。所以我把化学概念初步形成之后,再引到物理变化。试教中方案很多,唯独这一种既自然又直观。由问题演示比较发现形成概念。科学概念初步形成后,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验证和实践,因此设计判断、举例,加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接着让学生回顾实验中还产生的现象,利用已经学习到的科学概念尝试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用概念来判断和解释,要抓住主要的变化特点进行鉴别。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课内容在问题设置和探究方法的指导上应有所改变,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历过科学教育的学生,他们在科学观察习惯、科学思维发展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地区别,教师在指导上应熟悉学生的这些习惯,同时课前应调查了解孩子们的前概念知识,为教学设计的修补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试教之后心中的疑惑: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在传统教材中需要到初中学习,让小学生学习这样难度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仅凭借教材中混合物分离和加热白糖、蜡烛燃烧的实验,能否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准确概念?还有哪些适合的实验可以代替教材中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形成科学概念,毕竟加热白糖的实验涉及白糖的变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学生全面观察的难度比较大,而让学生马上利用刚学的概念来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有一定难度,效果也不一定会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