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 题论语十二章课时安排共( 2 )课时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2.归纳文言现象。3.理解每一章所体现的思想。4.领悟论语的深刻含义,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2.归纳文言现象。教学难点领悟论语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讲授法 朗读法 品味法教学准备PPT课前作业背诵论语十二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 )环节 一一、导入: 1.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明确感叹的语气。上句中哪些词语有感叹的意味?明确者、夫、不。师小结:关注这些文言词语,有加强感叹语气的效果,让我们体会到发自肺腑的感叹。2.文中哪些虚词也有类似的表现力?明确哉、也、乎、亦、焉等这些词语的语气都是一样的吗?明确不一样,“哉”“也”饱含赞扬的语气。“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语气,有着快乐的语气。“焉”显示出肯定的语气。“亦”透露出高兴的语气。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这几个语气助词的作用。二、归纳概括重点文言现象1.通假字。(1)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诚信;今义:相信)(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活用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知识)(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乐趣)(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优点,长处)(7)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4.一词多义。(1)为(2)而(3)知(4)其课中作业朗读论语十二章。环节二三、反复吟诵,理解内涵1.理解每一章语录阐述的道理。【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做好小组的分工,把十二章的内容分配到小组中,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反复吟诵,展开讨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明确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明确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明确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用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明确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做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确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确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确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确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取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明确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2.课文中有哪些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哪些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明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第1、2、8则。关于学习态度的格言有:6、7、9则。关于学习方法的格言有:1、4、5、12则。3.请根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明确抓关键词。(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相处讲究忠诚、诚信。(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重视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个人道德修养。(3)“人不知而不愠。”宽广胸怀。(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求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4.结合课文有关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谈谈自己悟出的求学之道。明确抓关键词。(1)“学而时习之”“学”与“习”统一起来。(2)“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统一起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四、学生质疑,合作探究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中作业齐背论语十二章。环节三五、拓展延伸通过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做归结并板书: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六、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课中作业背诵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本文。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修改人: )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