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27286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反思 教科版执教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反思如下:一、教材单元理解: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日标。二、教材本课分析:1.教材背景目标: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2.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部分的内容,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容易理解,对空气、火、电和声音是否是物质,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学生对感官容易观察到的、特别是触觉可感知到的实在物体,很容易接受为物质,如空气和火。由于学生对空气进行过观察研究,知道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确认空气是物质比较容易,对火是不是物质的确定也好解决。但是学生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难度。怎样解决声音、电、光也是物质?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本质,电的产生和本质上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振动就不产生声音,所以,声音可以看作是振动的物体,声波相当于把振动进行传递。电、光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教科书最后就直接告诉学生记住“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概念。第二部分:物质在变化这部分的内容,也是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同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教科书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教科书当中,要求学生比较归纳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因此,可以从是否变成了另外的材料(物质)上进行比较,这样思考的方向会更集中,也符合教科书设计的意图。第三部分:让物质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这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人为因素可以造成物质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里可以重点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做点文章。因为燃烧的内容,在五年级教科书中删除了,只有在这个单元出现,所以对燃烧是怎么回事,可以插人到这里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教科书的补充。三、教材教学处理:1.世界由物质构成。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辅助以举例例证的方式进行。(1)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质?让学生举例,例子越多越好,这样归纳的结果越有说服力。在举例的基础上,得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2)讨论空气、火、声音、电、光是不是物质,为什么?对声音、电、光的辨别,从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进行辨别,最后确定它们都是物质。得出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是物质。(3)总结: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2.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的。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要区别出两种不同的变化,一种是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另一种是实质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东西。而且要讨论,有些物质变化的速度相当缓慢。(1)观察把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压扁,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改变了物体的材料?(2)观察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图片,回忆水的这种变化是否是变成了其他物质? (3)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4)点燃火柴,观察火柴的燃烧,它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火柴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5)观察生锈的铁钉,思考铁与铁锈是否相同?(6)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7)岩石、房屋、马路在发生变化吗?你的依据是什么?(8)你认为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3.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便于观察的、有典型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质的变化。如铁丝的弯折、观察燃烧的蜡烛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观察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最后总结出物质变化,两类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四、本课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在教学1、2环节中学生自由表达的内容、时间过长,以至到第三环节时间不足。在教学“让物质发生变化”这一教学环节时,原本让学生填写相应的报告单,由于前面时间花得太多,后面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布置学生课后自由实验,下节课汇报交流,事实也证明这样处理是对的。2.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性强,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学生也比较守纪,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性强,教学效果较好。3.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物质变化的速度快慢是一个相对概念,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对所列的几种物质变化进行比较再确定快慢,这样比较科学。五、我的教学特色:1.反思从教以来:科学课改以来,也及时地参与了各种培训和其他学习。对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也有所体会。自认能合格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2.做学生的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我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研究方法展示科学学科的魅力。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索问题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理放松,则必然会活跃思维、富于想象、乐于探索,学习也就成了非常快乐的事情和为之追求的目标。3.轻松活泼、幽默有趣。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能得充分以实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后进生(有个别学生上课积极,就是不做作业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六、努力弥补不足:1.在处理一些细节上还有待加强,课堂教学中还要更加紧凑,不拖沓,让科学教学课堂的学习更有效。2.语言的问题。本课中,存在教师教学言语组织不精、过多的问题。在如今“生本化”的课堂中,教师应扮演一种旁听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多的“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介入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评价,为此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能言简意赅、能起到点睛的作用,避免讲的过多、言语不够简练。3.缺少科学知识的积淀,平时不善于、不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有待今后加强。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1教学反思 教科版执教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反思如下:一、教材单元理解: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日标。二、教材本课分析:1.教材背景目标: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2.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部分的内容,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容易理解,对空气、火、电和声音是否是物质,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学生对感官容易观察到的、特别是触觉可感知到的实在物体,很容易接受为物质,如空气和火。由于学生对空气进行过观察研究,知道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确认空气是物质比较容易,对火是不是物质的确定也好解决。但是学生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难度。怎样解决声音、电、光也是物质?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本质,电的产生和本质上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振动就不产生声音,所以,声音可以看作是振动的物体,声波相当于把振动进行传递。电、光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教科书最后就直接告诉学生记住“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概念。第二部分:物质在变化这部分的内容,也是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同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教科书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教科书当中,要求学生比较归纳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因此,可以从是否变成了另外的材料(物质)上进行比较,这样思考的方向会更集中,也符合教科书设计的意图。第三部分:让物质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这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人为因素可以造成物质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里可以重点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做点文章。因为燃烧的内容,在五年级教科书中删除了,只有在这个单元出现,所以对燃烧是怎么回事,可以插人到这里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教科书的补充。三、教材教学处理:1.世界由物质构成。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辅助以举例例证的方式进行。(1)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质?让学生举例,例子越多越好,这样归纳的结果越有说服力。在举例的基础上,得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2)讨论空气、火、声音、电、光是不是物质,为什么?对声音、电、光的辨别,从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进行辨别,最后确定它们都是物质。得出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是物质。(3)总结: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2.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的。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要区别出两种不同的变化,一种是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另一种是实质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东西。而且要讨论,有些物质变化的速度相当缓慢。(1)观察把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压扁,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改变了物体的材料?(2)观察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图片,回忆水的这种变化是否是变成了其他物质? (3)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4)点燃火柴,观察火柴的燃烧,它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火柴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5)观察生锈的铁钉,思考铁与铁锈是否相同?(6)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7)岩石、房屋、马路在发生变化吗?你的依据是什么?(8)你认为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3.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便于观察的、有典型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质的变化。如铁丝的弯折、观察燃烧的蜡烛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观察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最后总结出物质变化,两类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四、本课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在教学1、2环节中学生自由表达的内容、时间过长,以至到第三环节时间不足。在教学“让物质发生变化”这一教学环节时,原本让学生填写相应的报告单,由于前面时间花得太多,后面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布置学生课后自由实验,下节课汇报交流,事实也证明这样处理是对的。2.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性强,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学生也比较守纪,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性强,教学效果较好。3.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物质变化的速度快慢是一个相对概念,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对所列的几种物质变化进行比较再确定快慢,这样比较科学。五、我的教学特色:1.反思从教以来:科学课改以来,也及时地参与了各种培训和其他学习。对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也有所体会。自认能合格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2.做学生的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我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研究方法展示科学学科的魅力。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索问题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理放松,则必然会活跃思维、富于想象、乐于探索,学习也就成了非常快乐的事情和为之追求的目标。3.轻松活泼、幽默有趣。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能得充分以实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后进生(有个别学生上课积极,就是不做作业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六、努力弥补不足:1.在处理一些细节上还有待加强,课堂教学中还要更加紧凑,不拖沓,让科学教学课堂的学习更有效。2.语言的问题。本课中,存在教师教学言语组织不精、过多的问题。在如今“生本化”的课堂中,教师应扮演一种旁听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多的“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介入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评价,为此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能言简意赅、能起到点睛的作用,避免讲的过多、言语不够简练。3.缺少科学知识的积淀,平时不善于、不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有待今后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