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24805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基础夯实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纸带将被释放瞬间的四种情况如照片所示,其中最合适的是(D)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面列出一些实验步骤:A用天平称出重物和夹子的重量B把重物系在夹子上C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上端用手提着,下端夹上系住重物的夹子,再把纸带向上拉,让夹子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D把打点计时器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把输出电压调至6V(电源不接通)E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边的铁架台上,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F在纸带上选取几个点,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G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时间H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响声稳定后释放纸带I切断电源J更换纸带,重新进行两次K在三条纸带中选出较好的一条L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完成报告M拆下导线,整理器材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有_A、G_,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EDBCHIJMKFL_(填写字母)。解析:只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没必要称量重物的质量。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仪器,不再需要秒表。3(闽侯二中、闽清高中、永泰二中、连侨中学、长乐二中xxxx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时,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_交流_(填“直流”或“交流”)输出端上。(2)开始打点计时的时候,两个操作步骤“接通电源”和“松开纸带”的顺序应该是:先_接通电源_。(3)某同学在使用质量为m的重物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选定的纸带上依次取计数点如图所示。纸带上所打的点记录了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那么纸带的_左_端(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4)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的动能略大于重锤的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B)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B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C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Hz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2)开始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3)由纸带可看出左端与重物相连,(4)由于存在摩擦阻力重锤的势能应略大于动能,不可能存在动能大于势能的情况。4用如图(甲)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g,m2150g,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则(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2.4_m/s;(2)在打0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_0.58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_0.60_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_。(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9.7_m/s2。解析:(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大小为v102m/s2.4m/s(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为Ekm1v2m2v20501032.42J1501032.42J00.58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2gh05m1gh0515010310(38.4021.60)102J5010310(38.4021.60)102J0.60J实验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系统的机械能守恒。(3)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m2ghm1ghm2v2m1v20,整理得v2gh可见,重力加速度g大小等于h图象斜率的2倍,则g2m/s29.7m/s2。 能力提升 1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s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m/s2,小球质量m0.2k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时刻t2t3t4t5速度(ms1)4.994.483.98(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5时刻小球的速度v5_3.48_m/s;(2)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Ep_1.24_J,动能减少量Ek_1.28_J;(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p与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得Ep_”“”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存在空气阻力_。解析:(1)t5时刻小球的速度v5102m/s3.48m/s;(2)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Epmgh250.29.8(23.6821.1618.66)102J1.24J,动能减少量Ekmvmv1.28J;(3)EpEk,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上升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_甲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2)下图是某种方案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4.83_m/s2;该纸带是采用_乙_(选项“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3)下图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BC)AvNgnTBvNCvN DvNg(n1)T解析:(1)比较甲、乙两种方案,乙方案中产生的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大于甲方案,因此应选的方案是甲。(2)由题意得:a4.83m/s,所以该纸带是采用乙实验方案得到的。(3)计算N点速度应通过实验得到的纸带,经测量计算得出,所以应选B、C。3(山东省潍坊市xxxx学年高三模拟)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点,光电门固定在A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作为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和计时器示数t,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Ep与动能变化大小E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1)用E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B_之间的竖直距离。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C钢球在A点时的底端(2)用Ekmv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_1.50(1.491.51都算对)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0 s,则钢球的速度为v_1.50(1.491.51都算对)_m/s。(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Ep(102J)4.8929.78614.6919.5929.38Ek(102J)5.0410.115.120.029.8他发现表中的Ep与Ek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解析:(1)要测量钢球下落的高度,应测量开始释放时钢球的球心到钢球在A点时球心的竖直距离,选B。(2)根据题图可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1.50cm,若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0s,则钢球的速度vm/s1.50m/s。(3)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钢球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因此动能的增加量会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题中表格数值表明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显然误差不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而是由遮光条在钢球的下面,测得的速度比钢球的实际速度大造成的。(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E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v。答案:(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Ek小于Ep,但表中Ek大于Ep。(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E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v。点评: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