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24352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二是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背斜向斜表现 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外力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图1地质构造【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该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分析。1、复习重点:结合地理现象分析“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朗读考试要点;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复习要从认识地壳变动入手,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掌握实例加深理解是关键。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图1读图:探究活动1:比较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完成表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比较表,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内、外力作用内容,完成表1。利用表1将“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表1:内、外力作用比较表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地球 热能 、 、 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主要是 能 、 、 、 、重力、化学作用削低高山,填平盆地,地表趋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复习除了对比它们的区别外,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因为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虽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看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其形成原因充分说明了内外力的互相作用:内力作用使地壳不断下降,而外力作用(泥沙的堆积),对地壳的下降起补偿作用。而黄土高原的形成又是外力作用的风沙堆积占优势。复习时要时时和已学过的中国地形、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地形相联系,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 褶皱与断层褶皱、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产生的原因、结构特征、形成的主要地貌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探究活动2:比较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完成表2。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比较表,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学生自主学习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完成表2。利用表2将“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表2 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比较表地质构造岩层形态未侵蚀时的地形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褶皱背斜岩层上拱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较为发育,常被侵蚀成谷地适合隧道经过,可能为储油构造向斜岩层下凹成为谷地有些向斜因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成为地下水的储存空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等断块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复习褶皱的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要注意三个问题:原始形态应是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凹陷;变化了的形态是背斜容易成山,向斜容易成谷。其根本原因是受力不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造成的。典型例题1(xx年江苏卷)图2图2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 B. C. D. (2)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2)。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6,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1。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1.D 2.C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知识点。读图可知均为谷地;在背斜构造判断中为断层(谷地),据图并通过计算可知地下部分起伏较小,只有为背斜谷。该题要正确解答,可以借助于绘图的方法(如图3所示),即添加辅助线画出岩层的实际形态,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第(2)题,本题考查断层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处岩层出现断裂且有明显下降现象。典型例题2(xx年江苏卷) 图3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3图3(1)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图4ABCD图5ABCD(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3)。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6,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2。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1.B 2.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是“向斜的主要特点和地表形态”。试题以“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为命题素材,将等高线图与地层分布图结合,考查学生对地形一地层对应关系的判读,对地形和地层剖面图的判读。这一条题目对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绘制地理示意图的能力要求较高。M图6第(1)题,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图形是哪一幅图?方法一:从图1等高线图中可以读出M点位于山地一侧山脊上,结合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向斜成山的地质构造简图(如图6所示),从右侧侧视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方法二:沿着地层的延伸方向画出完整的地层图(如图7所示),其中A图中地层是水平;根据C图和D图地层弯曲方向判断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符合向斜岩层弯曲特征的只有B图。ABCD图7地形地层第(2)题,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哪一幅图?这一条题目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沿XY线为向斜轴部,剖面图为右侧视图(如图8所示)。1和4在同一地层的轴部、因此高度相同,2和3为同一地层的轴部,因此高度相同。x143图8内容解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虽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看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其形成原因充分说明了内外力的互相作用:内力作用使地壳不断下降,而外力作用(泥沙的堆积),对地壳的下降起补偿作用。而黄土高原的形成又是外力作用的风沙堆积占优势。复习时要时时和已学过的中国地形、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地形相联系,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2.外力作用与地貌区分两个概念:外力和外力作用。外力包括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外力作用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判断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应确定外力是什么?是哪一种具体作用形成的。流水、风、冰川是主要的外力作用,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探究活动3:比较风力、流水、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完成表3。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外力作用之间的差异性。学生讨论、判断地表形态形成的外力作用,完成表3。利用地貌景观图和表3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表3:风力、流水、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区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_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_的地表形态冲积扇、冲积平原、_等_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_、沙垄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等典型例题3 (xx年江苏卷)图9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 B. C. D.(2)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3的图(图9),指出景观图在考查本考点中的重要性。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关注地貌景观图。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1.D 2.C思路点拨:本题组考查地貌景观图的判读和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第(1)题,本题考查了江南丘陵景观。读图可以看出为山区、为喀斯特地貌、为黄土高原地貌、为江南丘陵景观。第(2)题,考查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黄土沉积、流水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图10【重点图像】【图像解读】结合实例认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地貌形态,学会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各种地貌形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