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寒假回头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20939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寒假回头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寒假回头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绍兴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寒假回头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回头考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52分)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文学史上,那些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无不点缀着梅兰竹菊的意象。比如,一部红楼梦,梅兰竹菊四君子在大观园中频频亮相,甚至是许多儿女的精神寄托。白雪寒冬,盛开着红梅的栊翠庵,住着傲视俗物的妙玉;千竿翠竹掩映的潇湘馆里,黛玉风骨逸志,泪洒斑竹,以“咏絮才”夺魁菊花诗。曹雪芹将梅兰竹菊美好的意象,赋予了大观园中一群身处世外桃园而远离俗尘的儿女们,寄托着文人理想的人格境界。非但文学作品,【甲】。王冕的梅、郑思肖的兰、郑板桥的竹、朱耷的菊写意传神,尽显君子之风。历代文人墨客的反复吟咏勾画,共同赋予了梅兰竹菊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古文、古画中,四君子意象层出不穷,华夏士人的精神血液便浸染在这水墨之中,流淌在字里行间。1、欣赏书法作品,将里面的话按现代汉语书写规范抄写在田字格里。(4分)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画线词的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点缀(zhu)鸿篇巨著 B赋予(y)世外桃园C浸染(qn)层出不穷 D意蕴(yn)风骨逸志3、在文中【甲】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国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更是寄寓了画家许多情怀B国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更是彰显了画家美好品格C画家在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君子更是寄寓了许多情怀D画家在国画中更是通过梅兰竹菊四君子彰显了画家美好品格4、文中“咏絮才”在历史上指的是( )(4分)A东汉蔡文姬B东晋谢道韫C东汉班昭C宋代李清照5、补写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4分)桃李满园春锦绣, 。A输得梅花一段香 B兰芝饶阶座凝香C胜过桂花十里香D不及蔷薇满院香6、古诗文填空(11分)(1)此夜曲中闻折柳,_ 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_ _。(岑参逢入京使)(3)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4)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5)东市买骏马,_,_, 。(木兰诗)(6)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7)_,_,双兔傍地走,_ _?(木兰诗)7、汉语中有众多的敬辞和谦辞,在同别人打交道时准确使用这些词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请填出下列语境所用的敬辞和谦辞。(6分)(1)欢迎购买说 (2)等候客人说 (3)问人姓氏说 (4)无暇陪客说 (5)称己见解说 (6)贵宾来到说 8、名字往往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包含着深刻的寓意。猜猜下面的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4分)(1)焦若愚( ) (2)甘如饴( )(3)丁慧中( ) (4)刘海粟( )9、寒假里,我们阅读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回答下列问题(11分)(1)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 (品行),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 。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 (品行)的行尸走肉。(2)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以及大学教授 。(3)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 写的,主要讲述法国_ _(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_(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是 二、现代文阅读(24分)时光倒转了我们的角色(1)晚上,我妈给我打电话,例行一问之后,她突然抽噎起来,语不能成句。(2)心忽地一紧。无数个不好的念头飘过,强迫自己定了定神,故作镇定地安慰她,别哭别哭,慢慢说。$(3)我妈是个大夫,或许是职业使然,她生活中敏感、自律、坚韧,偶尔情绪激动也不过是声调拔高几度,总的来说,偏高冷范儿吧。此刻,她压低了声音,竭力控制着语调,试图挂断电话:“妈妈一会儿再给你打。”我相信,她重拨过来说的话一定不是现在要说的。我克制着紧张,放慢了语速:“不要挂,现在说,好不好?”然后,就听到哭声越来越大,贴在耳边,却震得心慌。(4)这个反常的电话,诱因却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她和我弟因为琐事拌了嘴,一个精心准备了午饭想着言归于好,一个却赌气不肯吃饭,摆出了冷战的架势,两天没说话。(5)哦,就这样么?我试着想象电话那边的样子,家里客厅的棕色沙发上,我妈举着电话,捏着纸巾,啜泣低语,很生气,更多的可能是委屈。(6)但这真不像她。(7)记得是在大三的时候,我妈腰椎间盘突出,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我每次打电话,响一声两声就被接起来,虽然觉得奇怪,但完全听不出异样,以为她只是不忙。直到她能下床走动,病情好转,才轻描淡写地说她停诊一个多月,当然可以随时接电话。(8)在我妈看来,她就是医生,没必要让一个千里之外的孩子牵肠挂肚。等我寒假回家,我妈看上去一如往常,上班,坐诊,忙着给我做好吃的,我跟以前一样晚睡晚起玩得不亦乐乎,这事连同这病轻得好像没有来过。(9)有时候,一个不算坏的结果会让人不想回忆过程的艰辛。但现在想来,久不归家的女儿,面对病愈的母亲,却不知道关心安慰。我妈除了难过,应该也有委屈吧?从上大学起,聚少离多就成了常态,和父母的交流都淹没在了电话里,进行时中的喜怒哀乐被生生地沉淀下来,直到嘘寒问暖都成了惯例。+(10)现在,我妈正努力打破这个惯例。A她把这场冲突的每个细节都讲给我听,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甚至我弟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所有这些都是证据,都是要让我得出一个结论:错的是那个浑小子!,(11)然而,还原现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之前讲的故事太少,信息通报式交流的后果就是严肃有余生动不足。(12)B现在,为了证明她本认为不需要证明的A结论,她不得不给我讲A1,A2,A3(13)听着听着,我心里突然一阵发酸。小时候,我和弟弟为一个苹果吵到我妈那里,说一堆理由,列一堆证据,只为让我妈把大个儿苹果分给自己(14)在我妈看来,苹果的归属当然不是大事,正如在我眼里,这场争执也是小事一桩。但我妈就像那时的我们,离题万里却不自觉,越说越多,只等我表态说,是啊,是他做得不对。(15)猝不及防,时光就倒转了我们的角色。已经到了我担心她的时候。10、第3段“震得心慌”的原因是 。(4分)11、如果将第5段画线句改为“哦,原来是这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6分) 12、下列对文中A、B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两句中省略号与13段中的作用一致,都是省略所说内容。B两句中内容引出了第13段中“我”对小时候往事的回忆。C两句中内容与第三段的“高冷范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两句中内容琐碎纷杂,意在突出母亲说话已经喋喋不休。13、(10分)文中第7、8、13段分别插入了大学时、小时候的往事,从写作目的上看,它与标题中的“ ”一词相呼应,其具体表现为:(1)从前的母亲,自律、坚韧,卧病在床却不以为然现在的母亲, (2)从前的“我”,为一个苹果的大小与弟弟争执不休现在的“我” 而电话事件又将这个词巧妙地指向了文章的情感与思想,作者借这个词想表达的是:(3) 三、文言文阅读(16分)前辈勤学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1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4分)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1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就明而读 就:即,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 盖:大约,表推测。C.无垢乃晚年 乃:是,表判断。 D.辄执书立窗下 辄:就,连词。16、选出对“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两项。( )(4分)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B.是向友人说明,他学问上的长进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离开过书案有直接关系。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说明学问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读。17、“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四、古诗阅读(8分)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18、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4分) 19、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打印9份)2、A 3、C 4、B 5、B7、惠顾、恭候、贵姓、失陪、拙见、莅临8、大智若愚、甘之如饴、秀外慧中、沧海一粟 9、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 生物学(或“博物学”) 尼摩 阿龙纳斯逃出鹦鹉螺号潜艇回国后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10、 一向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母亲,突然大声哭泣,让我以为家中发生了大事。 11、 原句既写出了“我”得知母亲无大事后的释然,又写出我对母亲发生如此大变化的疑惑,而改句只是写出了“我”放心的心理。 12、 A 13、倒转 ;琐碎、啰嗦,和弟争执想求得我的理解 ;耐心倾听母亲的哭诉,开始担心母亲;曾经母亲是我们倾吐的对象,保护着我们,如今就是我们关心母亲,担负起责任来的时候了。14、C 15、A 16、BD 17、用的是间接衬托手法。用留在窗下石上的足迹至今还宛然犹存,隐隐约约的样子,间接衬托出他坚持不懈的勤奋精神。18、猎猎秋风中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的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19、既交待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附译文:胡澹安去见杨龟山,杨龟山举起自己的两个臂肘给他看,说:“我这两个臂肘有三十年没有离开过书案,这以后在学问上才有了些进步。”张无垢被贬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卧室里有一个小矮窗,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手拿书卷立在窗前开始趁着日光读书,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四年。等到他回北方的时候,窗下的石头上,双脚留下的痕迹隐约可见,至今还存在着。前辈们从事学习勤奋刻苦都像这样,然而杨龟山是少年时的事,张无垢却是晚年的事,更难能可贵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