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2093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5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思考探究:遥感技术可用于哪些自然灾害的监测?提示:台风、沙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森林火灾、赤潮等突发性灾害的发现。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防灾抗灾救灾的工作方针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发生频率高。2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3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二、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1灾害监测(1)地位: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2)监测手段: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2灾害预报(1)意义: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2)内容:对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及程度预先作出的警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预报。3防灾(1)地位: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2)内容:灾前准备好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确定合适的储备地点,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为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4抗灾(1)定义:运用修建工程设施等各种手段来抵抗自然灾害。(2)举例:在大江大河流域修建水利防洪工程、抗旱工程,在沿海岸线修建了防护工程。5救灾形成了一个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的系统。6灾后重建(1)定义:是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2)救助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3)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制定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减灾项目工程。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时间段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内容手段或形式灾害发生前灾害监测监测灾害的先期性措施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灾害预报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根据灾害发生前的各种先兆和监测获得的各种资料防灾灾前减少灾害损失的防避措施准备好救灾物资,确定储备地点抗灾抵抗自然灾害的手段大江大河流域修建防洪工程、抗旱工程,沿海岸线修建防护工程灾害发生后救灾对灾民进行的救护和救济措施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系统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活动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二、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抗御灾害1991年特大洪灾、1994年17号台风、1996年丽江地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和xx年汶川地震重大减灾项目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农作物的重大病虫鼠害监测网络工程、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国际减灾合作获得了“开展减灾活动最好国家之一”的美誉 应用体验不可少 我国为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建立了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A沈阳B哈尔滨C重庆 D成都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基地的选择都是由受灾种类决定的B我国把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C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交通通行能力D遇灾时若采用空运救援,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在4小时之内到达3下列选项属于救灾物资四大类中救生类物品的是()A救灾食物 B破拆工具C医疗器械 D单帐篷解析:1.C2.B3.B第1题,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应满足救灾物资及时到达灾区的需要,故应考虑其分布、通达性、安全性等,因此设立成都为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就不再设立重庆。第2题,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可以在7个小时之内到达。第3题,救灾食物是生活类物品,医疗器械是医用物品,单帐篷是取暖御寒类物品。4读灾后恢复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2)我国多年来坚持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_”,救灾工作方针是“_”。(3)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_。解析:根据图中核心措施的具体内容不难填出修复、重建的应为灾区的生命线与生产线。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民政部。答案:(1)从上到下依次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生命线生产线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2)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3)民政部P56思考提示1.这些主题涉及了洪涝、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热岛效应等灾害,易受损失的机构是学校和医院,易受损失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因为病人、妇女和儿童是弱势群体,在灾害中避灾和抗灾能力弱。2山区同学可以选择地质灾害与生命主题,平原地区可以选择旱涝灾害与农业生产的主题。P59思考提示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的防灾减灾手段主要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同时,防灾减灾又是一项社会行动,所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一项重要手段。 防灾减灾的对策 情景导入先思考 据新华网消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部门通过加快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于xx年年底前实现我国各类灾害预警通过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实时发布,应急信息发布全国统一联动。思考探究:材料反映了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哪项策略?提示: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建立灾害管理系统(1)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大灾:由中央直接指挥、统一部署,各部门分工负责,军队积极参与。一般灾害: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模式管理。(2)成立国家减灾中心。2实施减灾策略(1)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2)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3)实行减灾分区管理。(4)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5)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6)加强国际合作。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建立灾害管理系统二、自然灾害的防御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解析:洪灾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原因,暴雨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良;二是人为原因,人类活动集中在洪灾多发地区(河谷地带)。洪灾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人类搬离灾害高危险区等。答案: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地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2(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P63思考提示防灾减灾对策主要作用建立灾害管理系统灾害应急管理快速统计、评估和管理灾情,并对灾害进行系统监测与分析,以改进有关防灾减灾的对策)中央政府防灾救灾管理职能部门成立国家减灾中心我国灾害的信息收集、综合、制作、发布,直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实施减灾策略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加强监测预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各种减灾救灾工作实行减灾分区管理有利于重点、分层次地实施减灾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保护资源、环境,使森林、淡水等资源不至于减少,环境得到好转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改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P66思考提示五项措施之间的关系:前四项措施中的前一项措施依次是后一项措施的实施条件,第五项措施是前四项措施实施的保障。五项措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如下: 一、选择题四川汶川地震后,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BC D2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 BC D解析:1.B2.C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工作。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主要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AaBbCc Dd4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A冲锋舟 B食品C矿泉水 D棉衣解析:3.B4.A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D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6图中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霜冻干旱土地荒漠化泥石流A BC D7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解析:5.C6.B7.C第5题,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是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的侵袭。第6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第7题,“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三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不易存活的,即森林覆盖率不可能提高到50%左右;应实行 乔、灌、草相结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综合题8(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考查冻害危害、频发成因分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冻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减产以及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方面。P区域南部为山岭,海拔较高,气温低,易发生冻害;P区域北部受南部山地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此堆积,易发生冻害。第(2)题,考查冻害防御。可从监测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解答。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9夏季风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夏季风的前沿就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位置,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图中资料,指出1986年江淮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2)针对该种自然灾害采取什么工程性的措施加以防御?解析:第(1)题,江淮地区即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范围,大致纬度在30N至35N之间;图中显示从6月16日至8月1日期间,夏季风沿纬度位置基本在江淮地区,说明雨带位于此位置,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2)题,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是工程性措施,按此范围回答即可。答案:(1)洪涝灾害。锋面雨带从6月16日到8月1日始终徘徊在江淮地区,且8月上旬之后,雨带又迅速退回到江淮地区,雨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2)修筑堤防,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削减洪锋;在重点保护地区附近修建分洪工程(或滞洪、蓄洪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