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2081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绿水江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教学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一) 复习歌曲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2、广西民歌采茶歌(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板书设计:纯净、优美随笔:学会演唱本首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教学目标:1、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2、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3、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教学重、难点: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教学过程:(一)了解西湖的美景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象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2、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二) 欣赏歌曲西湖春晓 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3、 第二遍: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 4、 第四遍: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三) 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1、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2、朗读扬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四)板书设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课后小结随笔: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了解一些赞美西湖的诗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教学目标: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教学重、难点: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4、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二、欣赏: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a)初听江南好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2、分段复听a)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b)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c)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d)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f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g)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h)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i)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j)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三、知识拓展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1、 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2、看江南(1)小桥流水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看一看: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2)苏州园林(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欣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3、唱江南(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4、舞江南(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5、画江南(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6、板书设计: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7、课后小结:随笔:感受到了民乐合奏优美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花的旋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茉莉花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歌唱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教师: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请大家欣赏几首民歌。2、民歌的题材有几种? (课件)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放录音或者范唱(1)太阳出来喜洋洋(2)放马山歌(3)川江船夫号子(4)无锡景学生回答。3、板书: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4、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江苏民歌 茉莉花三、歌曲学唱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4、歌曲教唱 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5、放开声音唱一唱。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四、欣赏(课件)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2、创编动作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3、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山西民歌茉莉花 苏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4、唱唱歌曲,并表演动作。五、欣赏各种形式的茉莉花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族乐团出访欧洲时,曾经在世界顶尖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其中就有茉莉花,很受当地观众的喜欢。由此可见,茉莉花的魅力。1、电子琴曲茉莉花2、古筝曲茉莉花3、萨克斯独奏茉莉花六、小结: 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演绎这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领取体会这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七、齐唱歌曲,下课。 八、板书设计 优美芬芳的茉莉花江苏民歌 亲切抒情 婉转柔美细腻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雪绒花教学目标: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教学重点、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的著名唱段传遍了全球。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则是他们全家在家庭沙龙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教学准备:VCD光盘、歌曲挂谱、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三、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google 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六、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樱花2、活动百花园教学目标:了解一些歌颂花的歌曲,欣赏赞扬花的作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欣赏歌曲樱花师: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三月竞相开放。乐曲樱花是根据日本同名歌曲改编的,乐曲表现了人们结伴同行、踏春赏花的愉快心情。我们一齐来唱一唱这首歌。2、活动:(1)播放几首有关于花的歌曲。(2)课本上的几首歌曲请同学们来唱一唱。(3)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在课本上将它们用线连一连。(4)你还知道那些赞美花的艺术作品,说一说。例:课本上卜算子.咏梅一、 小结:随笔:感受日本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的魅力。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