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7357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1学案 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1记忆地表的五种基本形态,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六大板块的名称边界,地质构造的种类。2理解典型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能够用正确的理论(板块构造)解释部分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情景导入:李四光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四个中有三个,唐山、四川、邢台已经地震过了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地震后,8.3的云南地震提前53秒预警。这是什么道理呢。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 (二)思考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1比较内外力的区别。2.画图并描述六大板块的边界范围。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4.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并演示某一处地貌(如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等)的成因?5.画出一组地层示意图,并显示地质构造的类型,说明其特征。6.举例说明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三)自我检测1.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板块名称:A ,B ,C ,D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 大板块,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层运动的,地壳活动较多的地带总在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张裂地带。(4)阿拉伯半岛属于 板块,日本群岛属于 板块。(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撞的结果。(6)全部为大洋板块的是 板块. (7)图例N代表 边界,O代表 边界。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2)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构造。地形类型为 。其成因为 (4)B处的地形为 ,其成因是 。(5)D处的地形为 ,其成因是 。3.下图是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这个理想的储油构造属于 ,它能够保存大量石油的主要原因是 。(2)在储集层中,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的差异而产生的分界规律是:层是 ,层是 ,层是 。(3)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段时间的开采后,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人们往往采取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题。4.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5.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岩层形态看地质构造,图中A 处为 构造。(2)图中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 。(3)图中B、C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储存地下水的是 。(4)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如选作水库坝址等)的是 处。(5)图中所示岩石,按成因属于 。(6)从地形类型看,B处为 ;C处为 。(选作)6.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图224),回答(1)、(2)题。(1)从地形上看,该地属于( ) A平原 B山谷 C山脊D山地(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A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特大型水库补充学习材料: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4)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2.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它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高大的褶皱山系和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2)板块运动形成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形态:在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海沟、海岸山脉以及岛弧链等。如美洲西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亚洲东部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等。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海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供,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两种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1)褶皱:褶皱的概念:在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如图所示,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所以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应从岩石的新老关系去分析。 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2)断层 、 断层的概念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与地表形态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万佛顶等。4.比较背斜、向斜和断层地质构造产生原因 结构 特征 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背斜当原本水平的岩层因受地壳运动产生岩层向上弯曲隆起地形上,常形成山岭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疏松,容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地向斜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地形上,常形 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错动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位、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断层构造地带,易受侵蚀作用,常会发育成沟谷、河流5.地质构造的应用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的帮助。 (1)石油、天然气的储油构造以背斜最适宜,地下水的含水层以向斜构造最合适 (2)在背斜的山坡上修建大型工厂、铁路易产生滑坡,而打隧道以背斜为好、 (3)在断层交切部位,有利于矿体的形成,而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收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 (4)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阅读积累1.青藏高原成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2.台湾岛的成因一种看法认为,台湾是东亚岛弧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形成与东亚岛弧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所谓东亚岛弧即指东亚大陆架与太平洋西部海沟之间的岛弧,包括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及其附近小岛、菲律宾群岛等。东亚岛弧的形成,是以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为标志。而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则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在地壳运动中,东亚大陆架一方面受到来自大陆方向的强大挤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巨大而坚硬的太平洋地块的阻抗,于是在它前沿形成了一系列按东北西南方向排列的山脉东亚褶皱山系。当它露出海面时,便构成了东亚岛弧。 这一系列地质运动大约发生在2亿年前。此后在很长时间里,这里又为海水所淹没。大约4000万年前,地球上最近一次造山运动,使台湾及其附近小岛再次受到影响,又多次发生地壳运动,台湾大部分地区多因挤压褶皱而上升。大约在距今1000年2000万年时,这里重又被海水淹没,只有高耸的中央山脉凸露出海面,后来的山脉的两侧聚集起大量的沉积物。在距今200年300万年前,造山运动又再次剧烈进行,中央山脉再度被挤压上升,其两侧也褶皱成山,露出海面,这就是中央山脉以东、台东山脉以西的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因为越是靠近太平洋,受到太平洋地块的阻抗越大,褶皱山脉的山势越高耸,所以台湾的地势比起福建等都来得高峻。就台湾岛本身来说,也是东边比西边陡峭。 3.大地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其余部分称为泛大洋(图2-22)。在地壳演化到距今约2.5108年之后,泛大陆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开始分裂,并且分裂得较轻的陆块(硅铝层)象冰块浮于水面一样在较重的大洋地壳(硅镁层)上沿水平方向飘浮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缺陷:大陆和洋底毕竟是由极其坚硬的岩石构成的,即使最小的一块大陆(如大洋洲的重量可能有51018公斤),通过洋底移动到现在的位置所需要的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魏格纳曾经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而产生的离极力,来解释大陆向赤道的漂移。但是一些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离极力是非常小的,要使大陆移动必须要有大于离极力100万倍以上的力。即使离极力能够移动大陆,但对于形成褶皱山来说还显得太小。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至海沟一岛弧一线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说。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缺陷;板块构造学说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是目前还无法深入地壳之下,采取地幔物质,一睹地幔对流的情况;其二是海底的变化、构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