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551572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制说明-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编制说明-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编制说明-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本标准的制定是由“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的课题“ 油料油脂适度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的子课题 “油料油脂适度加工技术规范制定与实施 ”下达任务,完成年限:2019年底。由武汉轻工大学负责该标准的起草工作。该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开展本标准起草的各项工作。LS/xxxx-xxxx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制定项目是国家粮食局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第二批粮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国粮办2017177号)的通知正式下达的工作任务,由武汉轻工大学负责起草工作。2 协作单位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3 制定本标准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数量与种类日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食品健康问题受到重视。现阶段,食品的功能不仅仅是传统的“ 吃得饱” ,还要 “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养生”。我国加入WTO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对外贸易获得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对农产品和食品更加深入的认识,学者们逐渐剖析出这些产品自带或者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益或者有害的物质,对这些物质进行限量控制,增加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在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对农产品及食品适度的加工,保存其有益微量伴随物,尽量减少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我国也是花生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花生是中国三大油料作物、世界五大油料之一,也是目前总产量最高的油料作物。我国前三大油料作物花生、菜籽、大豆,后两者供给已严重依赖进口,花生成为仅存的具有国际争力的油料:一直是花生出口大国,一直号称高度自给。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更加青睐有益健康的食用油,饭店厨师更加看重风味更佳的食用油,花生油便成为了消费者更加钟意的选择,中国过去是花生出口大国,现在逐渐成为进口大国。随着国产油脂油料和进口油脂油料数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居民食用油的可供应量和人均年占有量得到了快速增长,也随之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随着食用植物油加工技术的革新和精炼程度的提高,食用油品质量得到了改善,但由于油脂在加工、储藏和流通过程中易出现氧化酸败、返色回味和货架期缩短等不安全因素,同时,现有食用植物油生产工艺过度加工现象突出,造成有害物质产生,如反式脂肪酸、甘油聚合物和重金属污染等,这些均构成了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食用植物油的过度加工不但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加剧环境污染,增加油脂损耗,还造成了天然营养素(如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等)的大量损失,严重降低了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安全品质。我国西南部地区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因为其湿热的气候条件很适宜黄曲霉繁殖,储存的食物很容易就发生霉变,人们摄入的食物中很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而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B 1(AFB1)毒性是亚硝胺的75倍,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花生很容易很黄曲霉污染,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对油脂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作出了严格限量,植物油脂(花生油、玉米油除外)10g/kg,并对花生油及玉米油做特殊要求20g/kg 。 2015年1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对80批次食品进行抽检的信息。其中合格产品76批次,不合格产品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为花生油产品,不合格原因为黄曲霉毒素B 1超标,其中一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了10倍。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400ppb(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急性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黄曲霉毒素B 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的限量范围为1-20g/kg,黄曲霉毒素总量(AFB 1、B 2、G 1、G 2)的限量范围为0-35g/kg。“土榨油”看似原生态实存安全隐患。除了原料品质是否过关的问题,“ 土榨油” 或自榨油还存在下列问题: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易氧化变质;榨油设备不易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会产生霉变,食品安全隐患很大;此外,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很大浪费。适度加工的前提是安全健康,保障食用油的安全后再考虑营养全面。浓香花生油生香过程中需要加热焙炒促使非酶褐变更加充分,炒坯、脱臭工艺环节高温加热容易产生苯并a芘(BaP )、3- 氯-1,2-丙二醇(3-MCPD),BaP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公认的强制癌物质,可以通过呼吸、摄入和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可损伤生殖系统,易导致皮肤癌、肺癌、上消化道肿瘤和不育症等疾病,GB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油脂及制品 10g/kg;3-MCPD广泛存在于高温处理的食品及酱油等调料品中,目前花生油中也发现了3-MCPD的存在, 3-MCPD属于“隐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具有抑制雄性激素生产、致使生殖能力下降和致癌等危害,GB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只对调味品作出限定(液态0.4mg/kg,固态1.0mg/kg),该标准未对食用油及其制品作出规定。在严苛条件下脱除花生油中毒素和污染物,使之达到国标要求的安全食用油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每一个油脂生产企业的责任,但过度的加工也会损害油料中有益的微量伴随物。天然营养素(如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等)极易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工艺阶段易导致流失。3 主要工作过程2016 年开始对该标准进行了相关研究,至 2018 年底完成研究工作并形成标准文本,具体见工作流程框图。接到子课题任务,制定计划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外进展标准立项,汇集专家意见进工厂实地调研,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一线工作者反应的问题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了解适度加工工艺症结所在,为标准制定做初步计划工厂调研参加项目推进会,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和内容,为标准的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编写标准草案稿将草案稿提交所属技术委员会讨论修改草案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粮油标委会”各位委员及相关单位意见根据征集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编写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及其它附件将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及其它附件送专业标准化技术工作组专业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审查并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后报粮油标委会秘书处粮油标委会委员审定 形成标准报批稿及相关上报材料报国标委审批 (二)编制原则及标准主要内容1 标准编写原则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方法是按照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4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以及 GB/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2 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并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建立在科学研究、验证、充分使用基础上。2 技术方案的确立 接到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下达的子课题任务书后,子课题负责人立即组织专项研究人员联合制定计划,并按照课题任务开展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组织专项人员进行周期性的汇报交流,并提出要求和建议,根据汇报的进度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本标准以GB/T 1534-2017花生油为蓝本,监测花生从运储、花生预处理制油、精炼、成品花生油储存到灌装,每一个工艺环节适度加工情况。成品油在符合GB2716-2018植物油、GB/T 1534-2017花生油前提条件下,增加各工艺环节加工工艺参数变化对有益微量伴随物含量的影响以及未实施在花生油中的污染物指标(3-MCPD)变化情况。3 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技术要求、包装、贮存和运输等。4 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4.1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根据调研的花生油加工企业中花生油加工工艺,以及现有的花生油常规加工工艺,对传统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作适当调整,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并采集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定义、质量指标项目和指标值。4.2 关于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参照了 GB/T 8873-2008粮油名词术语 油脂工业,同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STAN 210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以及粮食大辞典、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等权威书籍。按照 GB/T 20001.1标准编写规则第 1 部分:术语 中“4 术语标准”的规定,制定术语标准的目标是获得一种标准化的术语集,其中概念和术语一一对应,以避免歧义和误解。因此,对于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也是经过了严格的推敲。“适度加工( Moderate processing)”,适度,指的是适合要求的程度,在本规程中,适度加工定义为:在高效去除原料中霉变粒,适度脱除油脂中胶质、游离脂肪酸、色素、臭味等影响油脂品质成分、适度控制焙炒条件,有效地保留油脂中固有的有益成分,减少反式脂肪酸、3,4-苯丙芘(BaP)、3-氯-1,2-丙二醇(3-MCPD )、缩水甘油酯、塑化剂、黄曲霉毒素 B1 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残留,使油脂更加符合安全、健康、营养的要求。“光电分选 (Photoelectric sortin)”,利用光源光束携带信息、正常花生仁与异色颗粒光学特异性,对花生进行拍照对比或者用近红外透射对比透射率,并将光强变化转化为电信息进行解调分析处理,将处理结果传送到分离设备将花生仁中的霉变粒、未剥壳粒、黄斑粒、虫蛀粒、杂质等分选去除。“水洗干燥(Washing and drying)”,实际上包含有两个步骤,即水洗(washing)和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其中水洗指:悬浮在碱炼油中残存的皂粒,以水洗去的操作。皂液水重沉在下层,油轻浮于上层,故两物得以分离,需控制好操作条件,防止乳化造成损失;而真空干燥指:负压状态下除去油脂中水的方法。因此,将水洗干燥定义为:悬浮在碱炼油中残存的皂粒,以水洗去除并在负压状态下除去油脂中水分的方法。因此,本标准中,将其定义为:悬浮在碱炼油中残存的皂粒,以水洗去除并在负压状态下除去油脂中水分的过程。“辐照(irradiation)”,利用射线将被照射物发生物理性能或者化学组成发生变化。辐照去除黄曲霉毒素B 1的方法主要有紫外辐照、-射线辐照、电子束辐照及微波辐照。辐照产生的射线对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产生不可恢复破坏,从而达到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目的。其他的术语和定义,均引用 GB/T 8873-2008粮油名词术语 油脂工业中相关术语和定义。4.3 生产技术要求4.3.1 加工企业的基本要求CCAA 00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中规定了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因此,该行业标准中的人员、环境、车间及设施、生产设备均应符合 CCAA 0003 的相关标准规定;同时也应符合 GB 895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相应规定。油脂适度加工中,要添加水作为反应介质或者作为洗涤剂,由于生产食用油,因此,该标准中规定其中的加工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GB 2760 的规定。其他的试剂和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4.4 原料要求适度加工规程中,花生原料应符合 GB/1534 和 GB 19641 的要求,这也是原料的最基本要求。而且规定每一批次原料均需经质检人员抽样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入库。4.5 产品要求采用花生油适度加工工艺制得的花生油,制取工艺方面应该符合适度制油工艺的工艺要求。同时根据此适度制油工艺,制得的花生油成品油的质量应符合 GB 1534 相关等级的品质要求,符合大众食用要求;而成品饼、粕应符合 GB/T 13383-2008 食用花生饼、粕 相关花生饼、粕质量要求。4.6 制油工艺与特征指标编制说明4.6.1 原料选取试验按照油料等级全的原则选取原料,见表1。表1 试验原料表原料 来源花生油(压榨毛油)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青岛有限公司花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青岛有限公司4.6.2 运输与储藏图 1 不同花生油料花生油 AFB1含量随储存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一级、二级花生料花生油在储存时间段内变化不明显,几乎都是未检出水平,三级、四级花生料花生油 AFB1 变化明显增高,三级花生油料第 8 周花生油 AFB1 含量超标,四级花生油料第五周花生油 AFB1 含量超标。花生油适度加工应该选择三级以上花生油料。4.6.3 预处理-压榨部分4.6.3.1 清理及筛选需要对加工原料进行清理、除杂。4.6.3.2 花生仁脱皮花生仁脱皮是花生冷榨制油和利用冷榨花生饼生产食用花生蛋白粉必需的工序。花生米脱红衣后冷榨花生油可以大大改善花生油的色泽及透明度,同时符合食用花生蛋白粉的色泽感官指标要求。4.6.3.3 破碎为使油料具有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坯条件,花生油料在轧坯前需进行破碎。花生油料破碎后利于有效轧坯、水分传递以及浸出取油。花生破碎粒度为 68瓣,粉末度控制为通过 20 目/英尺筛不超过 5%,破碎水分 12%。4.6.3.4 轧坯油料轧坯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出油阻力减小);增大油料的表面积(粒状片状);使生坯达到最大的一致性(厚薄均匀),具体做法是,用轧辊机将调质后的花生由颗粒状压制成薄片状。轧坯要求坯片厚度 0.8mm1.0mm,轧坯后,花生坯片不得露油。花生一般制油工艺是:预处理蒸炒预榨浸出;预处理蒸坯炒坯压榨。而不需要进行轧坯处理的,为了使该规程具有囊括性,引用一般油料轧坯要求,规定花生轧坯质量。4.6.3.5 蒸炒蒸炒是为了通过高温和水分作用,使料坯在微观生态、化学组成以及物理状态方面发生变化,以提高压榨出油率改善油脂和饼粕的质量。蒸炒使油料细胞受到彻底破坏,使蛋白质变性,油脂聚集,油脂粘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料坯的弹性和塑性得到调整,酶类被钝化。运用花生蒸炒设备(如立式蒸炒锅、卧式蒸炒锅、圆筒炒锅等),将轧坯后的生坯经过湿润、蒸坯、炒坯等处理将花生坯坯片炒制成为熟坯。对于常规一次压榨工艺,此标准中要求蒸坯出料温度温度 85100,蒸坯时间50min60min,炒坯温度210 ,炒坯时间30min。料坯加热温度越高,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越深,但当温度超过 130时,蛋白质变性增加的幅度大为降低,过高的蒸料温度对提高蛋白质变性程度的作用不大,反而容易造成料坯焦化,形成不正常的深色油和饼。蒸炒后,油料不滴油不成团不出生粉,含水率6%。蒸炒温度过高或蒸炒时间过长,会使油料焦糊,油脂色泽变深,油渣增多,对后续精炼不利,且油料出料温度不宜超过 210,炒坯 30min。花生油BaP 含量、 3-MCPD 含量随出料温度变化情况如图 2、图 3、图 4 所示。图 2 花生油 BaP 含量随出料温、时间度变化趋势图 3 花生油 3-MCPD 含量随出料温度变化趋势图 4 出料温度 220、3-MCPD 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4.6.3.6 预榨花生油适度加工规程中,若定采用低温压榨工艺,即在较低压榨温度下,通过榨机压力将蒸炒后的熟胚压榨出油,为浸出工段提供仍含有较高残油的饼料。低温预榨工艺要求根据反馈的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且为了保证数据具有囊括性,限定入榨温度:6065,入榨水分10%;出饼温度100。若采用普通压榨工艺,限定入榨温度190,出饼温度170。4.6.4 油脂浸出脱溶部分花生饼、油渣、脱胶磷脂进入浸出器中,利用有机溶剂对其进行浸泡、喷淋等处理,浸出其中的油脂,混合油经长管蒸发器多次汽提蒸发得到浸出毛油,浸出后的粕通过蒸脱机进行蒸脱,后再干燥和冷却成为成品粕。浸出工艺和质量参数,见表 2。表 2 浸出工艺和质量参数毛油残溶(ppm) 成品粕残溶(ppm) 粕中残油(%)100 700 1.5GB/T 13383-2008 食用花生饼、粕中规定了花生粕粕的质量要求,花生成品粕的其他指标均执行 GB/T 13383-2008 的规定。4.6.5 花生毛油精炼部分4.6.5.1 毛油过滤采用过滤设备,经过重力沉降,滤去浸出毛油或预榨毛油中的机械杂质,即经过过滤处理的花生毛油含杂质小于 0.5%,水分及挥发物小于 0.5%。助虑剂使用量一般1%,助滤剂使用量过高,不易于保存油中有益微量伴随物。生产企业中过滤后的毛油均能达到该指标,该指标对于油脂的后续精炼也是最低要求。4.6.5.2 脱胶采用不同的方式脱除油脂中的胶质和胶质吸附的部分杂质,以提升油脂的品质。浸出花生毛油通过水化脱胶的方式脱除浸出毛油的胶质,浓香花生油经过快速降温、凝集养晶、吸附过滤的物理精炼将磷脂、蜡质和固体杂质同时脱除。4.6.5.3 脱酸用不同的脱酸方式,脱除花生油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以降低油脂酸值。其中常规碱炼脱酸操作参数和无水洗长混脱酸操作参数分别如下所述。4.6.5.3.1 常规碱炼脱酸操作参数见表 3。表 3 碱炼脱酸操作参数磷酸浓度(%) 磷酸用量(%) 碱浓度(Be) 脱酸油酸值(mgKOH/g)85 0.2 24 0.20目前采用的碱浓度一般都小于 24 Be,磷酸浓度 85%,磷酸用量为0.02% 0.04%,脱酸油酸值 0.20mgKOH/g。4.6.5.3.2 无水洗长混脱酸操作参数见表 4。表 4 无水洗长混脱酸操作参数碱浓度 脱酸温度 反应时间硅藻土吸附 脱酸油酸值(KOH)(Be) () (min) 硅藻土用量(%,按油重计)混合温度()混合时间(min)(mg/g)24 7075 3045 0.10.3 95105 2040min 0.20而规定其他的不涉及到上表所列原辅料用量和工艺参数的脱酸方式(如水蒸气蒸馏脱酸、溶剂萃取脱酸、酶法脱酸等),其脱酸要求指标以 GB 1534 成品油为准。4.6.5.4 水洗干燥由于脱酸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皂和游离碱,需通过用软水洗涤,离心脱水之后,再进行真空干燥,以方便后续脱色和脱臭等处理。脱酸油水洗及干燥参数,见表 5。表 5 脱酸油水洗及干燥参数洗涤温度() 软水添加量(%/次) 干燥温度() 操作绝对压强(kPa)含水量(%)8595 15 95105 2.54.0 0.10软水添加量,要根据脱酸油残皂情况确定水洗次数,一般水洗 13 次。4.6.5.5 脱色倡导采用预脱色复脱色工艺,即用一次脱色后的废白土进行预先脱色,再用低活性凹凸棒土配合少量活性炭,进行复脱色,以除去油中色素,改善色泽,以提高油脂品质,脱色油应符合 GB 1534 相应等级成品油色泽要求。由于油脂的色泽和与加工原料的状况相关,原料品质的控制对油脂的脱色影响重大,因此,提倡脱色工艺减少吸附剂用量,减少有害吸附剂的应用。脱色工艺参数见表 10。表 10 脱色工艺参数项目 脱色温度() 脱色时间(min)脱色剂添加量(%)操作绝对压强(kPa)工艺指标 110 30 2.0 2.54.04.6.5.6 脱臭油脂的脱臭,即在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真空度条件下,运用水蒸气蒸馏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脱除油脂中的臭味成分,并最大限度保留油脂中原本具有的微量营养成分,如维生素 E、甾醇等,脱臭温度不宜超过 150。脱臭过程 BaP及 3-MCPD 含量变化情况。图 5 不同蒸汽通量 BaP 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6 脱臭 2h、不同脱臭温度 3-MCPD 含量变化趋势4.7 卫生要求的确立卫生指标项目引用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8955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生产用水引用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检验引用 GB 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5 包装、贮存和运输包装:引用 GB/T 17374 及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贮存:应贮存于卫生、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尤其要避开有异常异味的物品。器具应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运输:引用 GB/T 30354 的规定。运输车辆和器具应保持清洁和卫生,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于同一运输单元。(三)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本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既体现了为消费者提供关于花生油适度加工方面的客观信息,又体现了目前广大油脂加工企业的油脂生产要求和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主题,它可促进 “适度加工”观念在工业,尤其是粮油工业中推广和普及。同时鉴于目前粮油过度加工的现象极为严重,提出油脂的适度加工,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提高了油脂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可以增强增强油脂行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竞争能力和地位。此外,“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的制定,为我国“花生油适度加工”的发展提供了较高的技术平台和理论指导,为“花生油的适度加工”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1 参考的国际标准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CODEX-STAN 210-2003(2005)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相关的指标。2 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修订,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强制性、推荐性标准,本标准所涉内容在植物油及花生油标准要求范围内,若有内容冲突,已植物油及花生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准。(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无(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于规范花生油加工技术,倡导花生油适度加工,指导生产发展,提高花生油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性,保障广大老百姓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本标准的宣贯实施,在各有关花生油的科研、生产、加工等环节实施本标准,并授权有关油料油脂质检机构监督检查标准的实施情况,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技术优势和监督职能。建议将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尽快发布实施。1 首先应在实施前保证文本的充足供应,让每个使用者都能及时得到文本。这是保证新标准贯彻实施的基础。2 发布后、实施前应将信息在媒体上广为宣传。尤其在花生油的主要消费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3 本次制定,不仅与花生油生产厂家有关,而且与每个花生油消费者有关。对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疑问,要在媒体上撰文事先予以解释。4 要分别标准的不同使用对象,消费者、生产厂家、质量监管部门等,有侧重点地进行培训、宣传。5 实施的过渡期宜定为 6 个月。6 建议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对强制性指标的监测。(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花生油适度加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起草组2018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