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551550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 DB 11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DB XX/ XXXXXXXXX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health of water assessmen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BXX/ XXXXXXXXX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水生态健康分级 35 评价指标体系 36 水生态健康评价 46.1 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 .46.2 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 .96.3 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 .127 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 16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延伸标准 17参考文献 18DBXX/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振芳、吴玉梅、刘波、王浩、唐女。DBXX/ XXXXXXXXXII引 言为保护水生态环境,科学评估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指导水生态监测、评估、治理,规范水生态健康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DBXX/ XXXXXXXXX0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生态健康评价的范围、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评价范围为水生态监测站点断面上、下游50米水域。若监测站点位于闸坝前,评价范围为监测断面至上游50米水域;若监测站点位于闸坝后,评价范围为监测断面至下游50米水域。本规范适用于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评价范围为整个湖泊与水库。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L 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HJ 710-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GB/T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HJ 506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HJ 505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2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T 51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SL 88 水质 叶绿素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T 11894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SL 87 透明度的测定 透明度计法、圆盘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 water ecological health index根据评价指标单项评价,加权求和得到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3.2 DBXX/ XXXXXXXXX1生境指标 habitat index指水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地表水体生境受水文、河岸带环境、河道现状及水利工程等因素影响,在生境指标选择时应兼顾自然与人为因素。3.3 理化指标 physicochemical index指水质指标,是社会生产、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根本保障。3.4 生物指标 biological index指在环境质量监视与评价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参数。包括指示生物、生物指数、多样性指数、个体数量、生物量等。3.5 天然河床完整性 natural riverbed integrity指河流评价范围内天然底质河床面积占河床面积的比例。3.6 流量过程维持时间 flow process maintenance time指河流全年不断流时间3.7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 riparian vegetation coverage指评价范围内河岸带的植被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3.8 湖滨带植被覆盖率 lakeshore vegetation coverage指评价湖泊湖滨带的植被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3.9 库滨带植被覆盖率 bufferzone vegetation coverage指评价水库库滨带的植被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3.10 湖泊/水库更新周期 lakes/reservoirs regeneration cycle指湖泊/水库水体更新一次所需时间。3.11 汇水水质状况 water quality of confluence指汇入湖、库的水体水质情况,一般用水质类别表征,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附录A评价水质类别。3.12 DBXX/ XXXXXXXXX2劣V1类、劣V2类、劣V3类、劣V4类 inferior V1 class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低于V类的水质指标进行细化,细分为 4档,分别为劣V1类、劣V2类、劣V3类、劣V4类,分别对应一级A、一级B、二级、三级指标,根据附录A评价。3.13 大型水生植物 macrophyte指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中的水生类群以及藻类植物中可以假根着生的大型藻类,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适应的表现型,通过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形态,一般可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4 水生态健康分级依据水生态系统水量、水质及水生物特点,将地表水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个等级,对应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80(含)100、60(含)80、60,见表1。表 1 水生态健康等级水生态健康等级 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 等级特征健康 80(含) 100水体的水量、水质及其他自然条件足以支撑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水生态系统各要素齐全,生物多样性好,系统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水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等级的物种丰富。亚健康 60(含) 80水体的水量、水质及其他自然条件基本能支撑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水生态系统各要素基本齐全,生物多样性较好,有一定抗干扰能力。水生态系统中有处于较高等级的物种存在。不健康 60水体的水量、水质及其他自然条件难以支撑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水生态系统各要素不全,生物多样性差,容易受到外来干扰。水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等级的物种缺失。5 评价指标体系本标准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河流、湖泊、水库三套评价系统,其中河流又分为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两类分别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分三个层级,一级目标层(A)为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反映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特征;二级准则层(B)包括生境指标、理化指标、生物指标三类,反映完整水体生态系统状况,是决定水体水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三级指标层(C)是在二级指标下选择若干特征要素组成。DBXX/ XXXXXXXXX3表 2 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C)目标层(A)准则层(B) 河流 湖泊 水库天然河床完整性 湖泊更新周期 水库更新周期流量过程维持时间 平均水深 蓄水量河岸带植被覆盖率 水面面积 水面面积湖滨带植被覆盖度 库滨带植被覆盖度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生境指标汇水水质状况 汇水水质状况水温 水温 水温溶解氧(DO) 溶解氧(DO) 溶解氧(DO)pH 值(pH) pH 值(pH) pH 值(pH)生化需氧量(BOD 5) 生化需氧量(BOD 5) 生化需氧量(BOD 5)总磷(TP) 总磷(TP) 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氨氮(NH 4+-N) 氨氮(NH 4+-N) 氨氮(NH 4+-N)全盐量 全盐量 全盐量水体透明度 水体透明度叶绿素(Chla) 叶绿素(Chla)理化指标总氮(TN) 总氮(TN)鱼类 鱼类 鱼类大型水生植物 大型水生植物 大型水生植物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生物指标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合计 16 21 216 水生态健康评价6.1 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6.1.1 评价指标及权重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分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两类分别评价,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3与表4。表 3 山区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天然河床完整性(C1) 0.1流量过程维持时间(C2) 0.2河流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RiHI生境指标( B1) 0.4河岸带植被覆盖度(C3) 0.1DBXX/ XXXXXXXXX4表3(续)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水温(C4) 0.05溶解氧(C5) 0.05pH 值(C6) 0.05生化需氧量(C7) 0.05总磷(C8) 0.05高锰酸盐指数(C9) 0.05氨氮(C10) 0.05理化指标( B2) 0.4全盐量(C11) 0.05鱼类(C12) 0.04大型水生植物(C13) 0.04浮游植物(C14) 0.04浮游动物(C15) 0.04生物指标( B3) 0.2底栖动物(C16) 0.04表 4 平原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天然河床完整性(C1) 0.1流量过程维持时间(C2) 0.1生境指标( B1) 0.3河岸带植被覆盖度(C3) 0.1水温(C4) 0.025溶解氧(C5) 0.04pH 值(C6) 0.025生化需氧量(C7) 0.04总磷(C8) 0.04高锰酸盐指数(C9) 0.04氨氮(C10) 0.04理化指标( B2) 0.3全盐量(C11) 0.05鱼类(C12) 0.1大型水生植物(C13) 0.05浮游植物(C14) 0.1浮游动物(C15) 0.05河流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RiHI生物指标( B3) 0.4底栖动物(C16) 0.16.1.2 单指标评价单指标评价赋分原则:从优不从劣,各级间采用线性内插法取值。6.1.2.1 生境指标评价DBXX/ XXXXXXXXX5河流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见表5与表6。表 5 山区河流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表C1 C2 C3天然河床完整性 流量过程维持时间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生境指标 赋分(% ) (month) (% )权重 0.1 0.2 0.1取值方法 100 100 12 10090 90 9 90健康赋分8080 80 6 8070 70 5 70亚健康60赋分80 60 60 4 6050 50 3 5040 40 2 4030 30 1 3020 20 0.5 2010 10 0.25 10不健康赋分600 0 0 0表 6 平原河流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表C1 C2 C3天然河床完整性 流量过程维持时间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生境指标 赋分(% ) (month) (% )权重 0.1 0.1 0.1取值方法 100 100 11 10090 90 10 90健康赋分8080 80 9 8070 70 7 70亚健康60赋分80 60 60 5 6050 50 4 5040 40 3 4030 30 2 3020 20 1 2010 10 0.5 10不健康赋分600 0 0 06.1.2.2 理化指标评价DBXX/ XXXXXXXXX6河流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见表7与表8。表 7 山区河流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表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水温 溶解氧 pH 值 生化需 氧量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全盐量理化指标 赋分(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权重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取值方法 100 不受人为干扰 7.5 69 3 0.02 2 0.15 10090 - 6 - 3.5 0.1 4 0.5 500健康赋分8080 - 5 - 4 0.2 6 1 100070受人类干扰轻微,并不影响生物生存3 - 6 0.3 10 1.5 3000亚健康60赋分80 60 - 2 - 10 0.4 15 2 500050 受人类干扰,严重干扰生物生存 1.5 - 15 0.5 20 5 1000030 - 1.0 - 20 1.0 30 8 2000010 - 0.5 - 30 3.0 40 25 35000不健康赋分600 - 0 10 30 3.0 40 25 35000表 8 平原河流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表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水温 溶解氧 pH 值 生化需 氧量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全盐量理化指标 赋分(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权重 0.025 0.04 0.025 0.04 0.04 0.04 0.04 0.05取值方法 100 不受人为干扰 7.5 69 3 0.02 2 0.15 10090 - 6 - 3.5 0.1 4 0.5 500健康赋分8080 - 5 - 4 0.2 6 1 100070受人类干扰轻微,并不影响生物生存3 - 6 0.3 10 1.5 3000亚健康60赋分80 60 - 2 - 10 0.4 15 2 500050 受人类干扰,严重干扰生物生存 1.5 - 15 0.5 20 5 1000030 - 1.0 - 20 1.0 30 8 20000不健康赋分6010 - 0.5 - 30 3.0 40 25 35000DBXX/ XXXXXXXXX7理化指标 赋分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水温 溶解氧 pH 值 生化需 氧量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全盐量( ) (mg/L) (mg/L) (mg/L) (mg/L) (mg/L) (mg/L)权重 0.025 0.04 0.025 0.04 0.04 0.04 0.04 0.05取值方法 0 - 0 10 30 3.0 40 25 350006.1.2.3 生物指标评价河流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见表9与表10。表 9 山区河流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表C14 C15 C16 C17 C18鱼种 1 大型水生植物 2 浮游植物 3 浮游动物 4 底栖动物 5生物指标 赋分(species) (%) (10 4cells/L) (ind./L)权重 0.04 0.04 0.04 0.04 0.04取值方法 100 20 100 500 1000 490 15 85 1000 2000 3.5健康赋分8080 10 60 2000 3000 370 8 50 4000 4000 2亚健康60赋分 80 60 6 40 6000 5000 150 5 30 10000 6000 0.5不健康赋分60 0 0 0 10000 6000 0注 1:鱼类指标用鱼种数目表征,单位:species;注 2:大型水生植物指标用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表征,用水深 6 米以内的水域中,大型水生植物植被面积占水域面积的比例,单位:%;注 3:浮游植物指标用密度表征,单位:10 4cells/L;注 4:浮游动物指标用密度表征,单位:ind./L;注 5:底栖动物指标用香侬多样性指数表征。计算公式:(式 1)NniSilH1式中:n i第 i 种底栖动物个体数(或其它现存量参数);N总个体数(或其它现存量参数);底栖动物受到干扰越强,则香侬指数越低,以 95%为最佳期望值。表 10 平原河流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表生物指标 赋分 C14 C15 C16 C17 C18DBXX/ XXXXXXXXX8鱼种 大型水生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species) (%) (10 4cells/L) (ind./L)权重 0.1 0.05 0.1 0.05 0.1取值方法 100 20 100 500 1000 490 15 85 1000 2000 3.5健康赋分8080 10 60 2000 3000 3表10(续)C14 C15 C16 C17 C18鱼种 大型水生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生物指标 赋分(species) (%) (10 4cells/L) (ind./L)权重 0.1 0.05 0.1 0.05 0.1取值方法 70 8 50 4000 4000 2亚健康60赋分80 60 6 40 6000 5000 150 5 30 10000 6000 0.5不健康赋分60 0 0 0 10000 6000 0注:各指标评价赋分说明参见表 9 注。6.1.3 评价程序a) 选择评价河流,设置水生态监测站点。b) 对评价河流流域内点源、面源污染状况进行调查。c) 对评价河流的水文状况进行调查,获得水文数据。d) 春、夏、秋季对评价河流内的沉水植物、河岸带植被、流域植被等进行水生态监测,获得各类评价指标数据。1) 在年周期中的春、夏、秋三季开展水生态监测,每季度一次,对评价水体进行现场调查、取样,获得评价水体的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监测断面的选择要有代表性。2) 在水体表层 0.5m 深处取水化学和浮游生物水样。3) 按规范方法进行测定物理、化学和水生生物指标。e) 对采集的各项指标进行单项指标评价。f) 对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获得河流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6.2 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6.2.1 评价指标及权重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1。表 11 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湖泊水生态健康 生境指标( B1) 0.2 水体更新周期(C1) 0.05DBXX/ XXXXXXXXX9平均水深(C2) 0.025水面面积(C3) 0.025湖滨带植被覆盖度(C4) 0.05综合指数LaHI汇水水质状况(C5) 0.05表11(续)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水温(C6) 0.025溶解氧(C7) 0.025pH 值(C8) 0.025生化需氧量(C9) 0.025总磷(C10) 0.05高锰酸盐指数(C11) 0.05氨氮(C12) 0.025全盐量(C13) 0.025水体透明度(C14) 0.05叶绿素(C15) 0.05理化指标( B2) 0.4总氮(C16) 0.05鱼类(C17) 0.1大型水生植物(C18) 0.05浮游植物(C19) 0.1浮游动物(C20) 0.05湖泊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LaHI生物指标( B3) 0.4底栖动物(C21) 0.16.2.2 单指标评价单指标评价赋分原则:从优不从劣,各级间采用线性内插法取值。6.2.2.1 生境指标评价湖泊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见表12。表 12 湖泊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表C1 C2 C3 C4 C5湖泊更新周期 平均水深 水面面积 1 湖滨带植被覆盖度 汇水水质情况生境指标 赋分(year ) (m) (km 2) (% )权重 0.0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健康 100 0.5 1 10 100 IDBXX/ XXXXXXXXX10生境指标 赋分C1 C2 C3 C4 C5湖泊更新周期 平均水深 水面面积 1 湖滨带植被覆盖度 汇水水质情况(year ) (m) (km 2) ( %)权重 0.0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90 0.75 2 5 90 II赋分8080 1 3 2 80 III70 2 4 1 70 IV亚健康60赋分80 60 3 5 0.5 60 V50 4 6 0.1 50 劣 V140 5 7 - 40 -不健康赋分6030 6 8 - 30 劣 V2表12(续)C1 C2 C3 C4 C5湖泊更新周期 平均水深 水面面积 1 湖滨带植被覆盖度 汇水水质情况生境指标 赋分(年) (m) (km 2) (% )权重 0.0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20 7 9 - 20 -10 8 10 - 10 劣 V30 8 10 - 0 劣 V4注 1:水面面积小于 0.1km2 为坑塘,不适用本标准。6.2.2.2 理化指标评价湖泊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见表13。表 13 湖泊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表C6 C7 C8 C9 C10 C11水温 溶解氧 pH 值 生化需氧量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理化指标 赋分() (mg/L) (mg/L ) (mg/L) (mg/L)权重 0.025 0.02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100 不受人为干扰 7.5 69 3 0.001 0.1590 - 6 - 3.5 0.004 0.4健康赋分 8080 - 5 - 4 0.05 470 受人类干扰轻微,并不 影响生物生存 3 - 6 0.1 8亚健康60赋分80 60 - 2 - 10 0.6 25不健康赋分60 50受人类干扰,严重干扰生物生存 1.5 - 15 0.9 40DBXX/ XXXXXXXXX1130 - 1 - 20 1.1 5010 - 0.5 - 30 1.3 600 - 0 10 30 1.3 60表13(续)C12 C13 C14 C15 C16氨氮 全盐量 透明度 叶绿素 总氮理化指标 赋分(mg/L) (mg/L) (m) (mg/L) (mg/L )权重 0.025 0.025 0.05 0.05 0.05取值方法 100 0.15 100 10 0.0005 0.0290 0.5 500 5 0.001 0.05健康赋分8080 1 1000 1 0.01 0.5表13(续)C12 C13 C14 C15 C16氨氮 全盐量 透明度 叶绿素 总氮理化指标 赋分(mg/L) (mg/L) (m) (mg/L) (mg/L )权重 0.025 0.025 0.05 0.05 0.05取值方法 70 1.5 3000 0.5 0.026 1亚健康60赋分80 60 2 5000 0.3 0.16 650 5 10000 0.2 0.4 930 8 20000 0.15 0.7 1210 25 35000 0.1 1 15不健康赋分600 25 35000 1 156.2.2.3 生物指标评价湖泊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见表14。表 14 湖泊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表C17 C18 C19 C20 C21鱼种 大型水生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生物指标 赋分(species) (%) (10 4cells/L) ( ind./L)权重 0.1 0.05 0.1 0.05 0.1取值方法 100 20 100 500 1000 490 15 85 1000 2000 3.5健康赋分8080 10 60 2000 3000 3亚健康 70 8 50 4000 4000 2DBXX/ XXXXXXXXX1260赋分80 60 6 40 6000 5000 150 5 30 10000 6000 0.5不健康赋分60 0 0 0 10000 6000 0注:本表单项指标评价方法参看表9注。6.2.3 评价程序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程序与河流一致,参照本标准6.1.3节。6.3 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6.3.1 评价指标及权重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5。表 15 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水体更新周期(C1) 0.05蓄水量(C2) 0.025水面面积(C3) 0.025库滨带植被覆盖度(C4) 0.05生境指标( B1) 0.2汇水水质状况(C5) 0.05水温(C6) 0.025溶解氧(C7) 0.025pH 值(C8) 0.025生化需氧量(C9) 0.025总磷(C10) 0.05高锰酸盐指数(C11) 0.05氨氮(C12) 0.025全盐量(C13) 0.025水体透明度(C14) 0.05叶绿素(C15) 0.05理化指标( B2) 0.4总氮(C16) 0.05鱼类(C17) 0.1大型水生植物(C18) 0.05浮游植物(C19) 0.1浮游动物(C20) 0.05水库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ReHI生物指标( B3) 0.4底栖动物(C21) 0.16.3.2 单指标评价DBXX/ XXXXXXXXX13单指标评价赋分原则:从优不从劣,各级间采用线性内插法取值。6.3.2.1 生境指标评价水库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见表16。表 16 水库生境指标评价赋分表C1 C2 C3 C4 C5水库更新周期 蓄水量 1 水面面积 库滨带植被覆盖度 汇水水质状况生境指标 赋分(year ) (%) (km 2) (% )权重 0.0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100 0.5 100 100 100 I90 - 90 50 90 II健康赋分8080 1 80 10 80 III表16(续)C1 C2 C3 C4 C5水库更新周期 蓄水量 1 水面面积 2 库滨带植被覆盖度 汇水水质状况生境指标 赋分(year ) (%) (km 2) (% )权重 0.0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70 2 70 5 70 IV亚健康60赋分80 60 3 60 1 60 V50 4 50 0.5 50 劣 V140 5 40 0.1 40 -30 6 30 - 30 劣 V220 7 20 - 20 -10 8 10 - 10 劣 V3不健康赋分600 8 0 - 0 劣 V4注 1:蓄水量指标采用水库蓄水量占兴利库容的比例表征,单位:%。注 2:水面面积小于 0.1km2 为坑塘,不适用本标准。6.3.2.2 理化指标评价水库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见表17。表 17 水库理化指标评价赋分表C6 C7 C8 C9 C10 C11水温 溶解氧 pH 值 生化需氧量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理化指标 赋分() (mg/L) (mg/L) (mg/L) (mg/L )权重 0.025 0.025 0.025 0.025 0.05 0.05取值方法 DBXX/ XXXXXXXXX14100 不受人为干扰 7.5 69 3 0.001 0.1590 - 6 - 3.5 0.004 0.4健康赋分 8080 - 5 - 4 0.05 470 受人类干扰轻微,并不影响生物生存 3 - 6 0.1 8亚健康60赋分8060 - 2 - 10 0.6 2550 受人类干扰,严重 干扰生物生存 1.5 - 15 0.9 4030 - 1 - 20 1.1 5010 - 0.5 - 30 1.3 60不健康赋分600 - 0 10 30 1.3 60表17(续)C12 C13 C14 C15 C16氨氮 全盐量 透明度 叶绿素 总氮理化指标 赋分(mg/L ) (mg/L) (m) (mg/L) (mg/L)权重 0.025 0.025 0.05 0.05 0.05健康等级 100 0.15 100 10 0.0005 0.0290 0.5 500 5 0.001 0.05健康赋分8080 1 1000 1 0.01 0.570 1.5 3000 0.5 0.026 1亚健康60赋分80 60 2 5000 0.3 0.16 650 5 10000 0.2 0.4 930 8 20000 0.15 0.7 1210 25 35000 0.1 1 15不健康赋分600 25 35000 1 156.3.2.3 生物指标评价水库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见表18。表 18 水库生物指标评价赋分表C17 C18 C19 C20 C21鱼种数目 大型水生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生物指标 赋分(species) (%) (10 4cells/L) (ind./L)权重 0.1 0.05 0.1 0.05 0.1DBXX/ XXXXXXXXX15取值方法 100 20 100 500 1000 1090 15 85 1000 2000 8健康赋分8080 10 60 2000 3000 670 8 50 4000 4000 5亚健康60赋分80 60 6 40 6000 5000 350 5 30 10000 6000 2不健康赋分60 0 0 0 10000 6000 0注:本表单项指标评价方法参看表9注。6.3.3 评价程序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程序与河流一致,参照本标准6.1.3节。1 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根据各指标赋分与权重,计算评价对象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式 2)式中:C n指标赋分;Xn指标权重;N指标数目。参照表19,根据计算所得综合指数确定水生态健康等级。表 19 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健康等级表序号 水生态健康状况等级 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1 健康 80(含)1002 亚健康 60(含)803 不健康 060DBXX/ XXXXXXXXX16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延伸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毫克/升,凡注明者除外)序号 基本项目I 类 II 类 III 类 IV 类 V 类 劣 V1类 劣 V2类 劣 V3 类 劣 V4类1 pH(无量纲) 6-9 6-9 6-9 6-9 6-9 6-9 6-9 6-9 9 或100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20 30 40 405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3 4 6 10 10 20 30 306 氨氮 0.15 0.5 1.0 1.5 2.0 5.0 8.0 25 257总磷(河流,以 P 计) 0.02 0.1 0.2 0.3 0.4 0.5 1.0 3.0 3.08 铜 0.01 1.0 1.0 1.0 1.0 1.0 1.0 1.0 1.09 锌 0.05 1.0 1.0 2.0 2.0 2.0 2.0 2.0 2.010 氟化物(以 F计)1.0 1.0 1.0 1.5 1.5 1.5 1.5 1.5 1.511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0.1 0.1 0.1 0.112 砷 0.05 0.05 0.05 0.1 0.1 0.1 0.1 0.1 0.113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14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0.01 0.01 0.01 0.0115 六价铬 0.01 0.05 0.05 0.05 0.1 0.1 0.1 0.1 0.116 铅 0.01 0.01 0.05 0.05 0.1 0.1 0.1 0.1 0.117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0.5 0.5 0.5 0.518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0.5 0.5 0.5 0.519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1.0 3.0 5.0 5.02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0.5 1.0 2.0 2.0DBXX/ XXXXXXXXX1721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1.0 1.0 1.0 1.0DBXX/ XXXXXXXXX18参 考 文 献1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3 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2008 年9月.4 金相灿,屠清英.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 .1990年.5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 .2006年10月.6 孟伟,张远,渠晓东等.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 . 2011年4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