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鹤楼送别 3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496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鹤楼送别 3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鹤楼送别 3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鹤楼送别 3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鹤楼送别 3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A指名读B提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E学生上台表演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三、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鼎湖山听泉3-1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习: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鼎湖山听泉 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 肇庆 聆听 蒙眬 汩汩 B 草丛 暮色 古刹 汇聚 穿越 轻柔 清脆 草丰林茂 时隐时现 不绝于耳 交错流泻 清纯悦耳 山鸣谷应 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 繁花似锦 古树参天 万籁俱寂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铜管齐鸣 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 忽清忽浊 忽扬忽抑 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磅礴”,区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