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307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_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2分)A曦月(x)沿溯(sh)绝山献(yn)飞漱(s)B属引(zh) 素湍(tun) 欲颓(tu) 藻荇(xng)C缥碧(pio) 轩邈(mio) 经纶(ln) 横柯(k)D戾天(l) 牛犊(d) 萋萋(q) 燕然(yn)【解析】A 项,沿溯(s),飞漱(s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A叠障长啸竞跃隐天蔽日B沿溯巫峡藻荇夕日欲颓C答谢晓雾经论风烟俱净D间肃俱备缥碧疏条交映【解析】A项,叠嶂;C项,经纶;D项,涧肃。3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2 分) A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良多趣味(甚,很)B晓雾将歇(消散)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夕日欲颓(颓废)D急湍甚箭(甚至) 千转不穷(多) 【解析】B项,“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C项,“颓”的意思是:坠落;D项,“甚”的意思是:超过。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2 分)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蝉则千转不穷 D属引凄异5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D)(2分)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A BC D【解析】第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第是对的总结,第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6下列对相应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2分)A三峡中第四段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B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C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D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解析】A,渔歌歌谣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描写。7根据提示填空。(6分)(1)征蓬出汉塞,_归雁入胡天_。(王维使至塞上)(2)_仍怜故乡水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3)几处早莺争暖树,_谁家新燕啄春泥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冰霜正惨凄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第(其二)(5)答谢中书书 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_晓雾将歇_,_猿鸟乱鸣_;_夕日欲颓_,_沉鳞竞跃_。(6)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战争的课外古诗文的名句。_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_8名著导读。(5分)(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西行漫记_,作者是_埃德加斯诺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_。(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D)(2分)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9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6分)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分)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2分)示例: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三、阅读(共41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011题。(4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10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分)第一问:“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第二问: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11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感情:尾联表达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内心的苦闷和怅惘的心情,并露出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的意向。分析:诗人登东皋远望安逸闲适的秋日晚景图,诗人油然而生的不是愉悦之情,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可见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二)阅读三峡,完成1215题。(8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或王命急宣(有时)(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14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2分)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15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连绵高峻);写“水”,突出夏季水流汹涌(或:壮美),春冬之水的清澈(或:秀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0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2)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8.就全文而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后有什么变化? (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转忧,写孤寂之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宽慰。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欣喜,悠闲。19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分)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2022题。(10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o),麦陇朝雊(g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负势竞上(凭借(仗恃,依靠,依仗)(2)鸢飞戾天者 (至(到)(3)白鸥矫翼 (举起(抬起,展开)(4)倘能从我游乎 (跟随(随从,跟着,随着)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然是中有深趣矣!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22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2分)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参考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五)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第2325题。(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 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风力虽尚劲【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2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25翻译下列句子。(2分)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狄青凭借才华、勇气,知晓谋略,多次立下战功。26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2分) 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 。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凭借才华、勇气,知晓谋略,多次立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四、作文(50分)27请以“周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书真情,忌抄袭。(3)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