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07097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 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 从内容上看 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发展 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标了然于胸 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本单元包括两课内容 即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和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主要阐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探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途径等知识点 单元重点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单元难点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结合新的实践 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自主学习01 课前预习有的放矢 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的见证 三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 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1 内因 中国 的日渐没落 2 外因 西方近代 的巨大冲击 2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合作学习02 名师解读互动探究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 是指历史悠久 没有中断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 始终辉煌 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 近代的衰微和现代再创辉煌的过程 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政治进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汉字与史书典籍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 其规模之大 存留之丰 为世界所仅有 1 中华文化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各民族的语言 艺术 传统习俗 如音乐 舞蹈 戏曲 祭祀 婚丧礼仪 中医药技术和陶瓷制造 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的重要见证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要重视几个细节 因为这几个细节往往会成为选择题的干扰项出现 文字的作用与汉字作用的区别 史书典籍不同于文学著作 汉字作用与史书典籍的差别 三字经 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 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 其中的许多观念 诸如 人之初 性本善 等 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血脉中 至今仍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理解 三字经 流传至今仍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提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 传统启蒙学读物 三字经 中的许多观念 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影响 说明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2 正确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使命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全面把握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3 借鉴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4 立足社会实践 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华文化与前面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 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的影响 2 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 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创新 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 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创新 要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青年学生应怎样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作贡献 提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推陈出新 博采众长 培养创新精神 推进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提高学习03 方向方法例练提升 例1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 可以浮动的 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 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解析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要在时代变化中与时俱进 排除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不是相互促进 排除 题中观点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故选A项 答案 A 例2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 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 包容广纳B 推陈出新C 博大精深D 源远流长 解析 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之长久 故选D A C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 但不是对材料的反映 材料也没有反映出青花瓷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故排除B 答案 D 例3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重视整理文化典籍的原因和意义 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的文化典籍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排除 本题选B 答案 B 例4 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 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 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 千古未绝者 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 其中 文明圣火 千古未绝者 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 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源远流长B 唯我独尊C 博大精深D 独树一帜 解析 这四句话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故A项正确 其余各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 与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一起并称为 四大文明古国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 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有关知识可知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秦朝 故选B项 答案 B 2 早在秦汉以前 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到了五代 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 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相当普遍 一直到明代 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 出现了沿用至今的春联 这主要说明 A 中华文化一成不变B 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C 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根据题意 应选D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指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 从未发生过中断 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A项说法错误 B C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3 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三千年以后还能看懂 汉字可以 这说明 A 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 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 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 钱伟长先生这句话说明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 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故B错误 C项观点本身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4 文明圣火 千古未绝者 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 A 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B 中华文化优越无双C 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D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解析 在古代社会 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故A错误 世界各国文化各有特色 故B错误 C本身说法错误 一定的政治 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中华文化要与时俱进 故选D 答案 D 5 近代中国要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就要做到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全面认识和把握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容易漏选 要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必须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继承的基础上 还要发展 创新 否则 中华文化就失去了根基 所以 正确 也正确 答案 D 1 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中华民族文化 像一块巨大的磁石 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 她那灿烂的成就 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 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 尤其崇拜孔子 他大声疾呼 欧洲人对中国 应该赞美 应该惭愧 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 卜德说 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 甚至 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 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 中国的科技常常让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 论语 加算盘 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 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 讲授 四书五经 2 中医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众所周知的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 火药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元时期 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 已为全世界所公认 世界著名的哲学家 史学家 政治家对此都有明确的论断 马克思在19世纪指出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20世纪指出 要是没有这种贡献 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 因为如果没有火药 纸 印刷术和磁针 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中国古代的 大发明 不只这四项 还有中医学 中医学不是一般的发明 而是 大发明 是比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更杰出的发明和创造 可称为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它由中国首创 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 这里所称之中医学 是指从远古到1840年所形成的经典中医药学术体系 它由中国独创 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 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 第二 它传播至全世界并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中医学早已开始走出国门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又进入国际化的新阶段 现已传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科学价值和卓越疗效已经为世界医学界所公认 中医学正在被地球村的居民们日益广泛地接受 第三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作为 大发明 的价值和意义已得到世界公认 中医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 首先是在医学方面 中医学有别于西医学的思维方式 理论内容 防治原理 治疗方法 可补西医学之不足 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推动医学发展和变革 为人类健康作出特有的贡献 其次是在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方面 中医学关于人的生命运动的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的认识 有力地推动着生命科学的研究 将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国外著名医学家和科学家们一再指出 经络 问题可能包含着若干项诺贝尔奖级的课题 中国要拿诺贝尔奖 最有希望的是中医药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一再指出 中医现代化将推动人体科学的突破 形成一场科学革命 引起一次东方式的文艺复兴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真正理解 总结了以后 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 要引起科学革命 这不是简单的问题 这是人类历史上再一次出现的跟文艺复兴一样的大事 中医学不仅是 大发明 而且其发明和创造的程度都大大超出了其他四大发明 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