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分享的快乐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02306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分享的快乐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分享的快乐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分享的快乐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分享的快乐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与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8组,每组5人,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1灵活处理教材。分享的快乐这课教科书上有三幅图,一是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的场面,二是春游时,一名同学没带水,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是上课同桌没有带彩笔,我应该怎么做?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活动内容。通过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活动的快乐,取得第一的小队队员因为集体的荣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快乐、感受快乐。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快乐的事情,目的是让他们感觉到当自己快乐时,总是想尽快地与别人分享。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2回归生活,突出课堂的经验性。本课程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节课由拔河比赛中作为基石将学生引到快乐,体验分享的快乐上来。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一些记忆深刻的快乐的事,仍然围绕着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这些事,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在快乐的时候总是想尽快地让别人知道,而那时,听你倾诉的人也会跟随你的心情也很快乐。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很寂寞,通常都是自己玩玩具、看书等等,但今天,他们和同学们一同活动,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同玩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就是分享,原来分享也很快乐,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体验快乐。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拔河比赛,让他们在其中体会快乐;得到奖品的同学在品尝橘子时分给小组同学,分享快乐;互相欣赏自己喜爱的物品,感受分享的快乐。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孩子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与共享,是一种增值的快乐。学生通过活动,不仅仅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与人分享,更主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快乐,只有快乐,他们才会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整节课,都是全班同学在共同活动,并且使他们自己在活动,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4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评价,以鼓励的发展性评价为主。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具有强化与教育功能。教师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和肯定,强化了其积极因素;对于学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使他们明确了努力方向,这样,评价对学生就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比如本节课同学们的拔河比赛之后,对于获胜组我们给予祝贺,但没有获胜的同学会很遗憾,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快乐情绪,这时,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只要你们努力,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并告诉他们要有能承担挫折的勇气,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才会成功。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快乐的事,这样,其他的孩子们就又会回到快乐中去。孩子在说快乐的事情时,当他们说到自己或集体的到某种荣誉时,我都会向他们表示祝贺,让他们体会到大家与他们一同分享快乐的感觉,自己也很快乐,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的评价,恰当的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为人的道理。在整个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性、活动性、生活化,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1 人教新课标版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与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8组,每组5人,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1灵活处理教材。分享的快乐这课教科书上有三幅图,一是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的场面,二是春游时,一名同学没带水,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是上课同桌没有带彩笔,我应该怎么做?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活动内容。通过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活动的快乐,取得第一的小队队员因为集体的荣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快乐、感受快乐。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快乐的事情,目的是让他们感觉到当自己快乐时,总是想尽快地与别人分享。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2回归生活,突出课堂的经验性。本课程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节课由拔河比赛中作为基石将学生引到快乐,体验分享的快乐上来。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一些记忆深刻的快乐的事,仍然围绕着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这些事,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在快乐的时候总是想尽快地让别人知道,而那时,听你倾诉的人也会跟随你的心情也很快乐。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很寂寞,通常都是自己玩玩具、看书等等,但今天,他们和同学们一同活动,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同玩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就是分享,原来分享也很快乐,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体验快乐。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拔河比赛,让他们在其中体会快乐;得到奖品的同学在品尝橘子时分给小组同学,分享快乐;互相欣赏自己喜爱的物品,感受分享的快乐。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孩子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与共享,是一种增值的快乐。学生通过活动,不仅仅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与人分享,更主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快乐,只有快乐,他们才会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整节课,都是全班同学在共同活动,并且使他们自己在活动,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4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评价,以鼓励的发展性评价为主。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具有强化与教育功能。教师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和肯定,强化了其积极因素;对于学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使他们明确了努力方向,这样,评价对学生就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比如本节课同学们的拔河比赛之后,对于获胜组我们给予祝贺,但没有获胜的同学会很遗憾,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快乐情绪,这时,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只要你们努力,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并告诉他们要有能承担挫折的勇气,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才会成功。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快乐的事,这样,其他的孩子们就又会回到快乐中去。孩子在说快乐的事情时,当他们说到自己或集体的到某种荣誉时,我都会向他们表示祝贺,让他们体会到大家与他们一同分享快乐的感觉,自己也很快乐,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的评价,恰当的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为人的道理。在整个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性、活动性、生活化,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