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地理主体要素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0130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地理主体要素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地理主体要素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地理主体要素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回答12题。1该山可能是()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 D武夷山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B CD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得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 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据此结合选项选D。第2题,图中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据此图中的符合要求,选C。答案:1.D2.C(2018甘肃张掖三诊)下图为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 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4题。3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坡向 B纬度C海拔 D气压4“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甲乙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B上午,甲地的谷风比乙弱C下午,乙地山风比甲强D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在不同坡向不同时间气温分布状况不同,说明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坡向。故选A。第4题,据题干知,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据等高线可知该山谷走向为南北走向,且甲位于山谷西坡,上午为阳坡,乙位于东坡,下午为阳坡。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D正确;其他选项无法判断。故选D。答案:3.A4.D(2018广东深圳二调)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57题。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6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7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解析:第5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答案选A。第6题,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答案选B。第7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答案选C。答案:5.A6.B7.C(2018全国卷)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89题。8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9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解析:第8题,恩克斯堡岛位于纬度70S和80S之间,属于极低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A、B、C错误。第9题,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答案:8.D9.B(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如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11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解析:第10题,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第11题,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10.C11.B二、非选择题12(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锋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13(2018重庆三诊)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解析:第(1)题,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气流辐合。夏季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纬度较低,蒸发强。导致该区域水分条件较差,只能适宜高草生长,形成草原带。第(2)题,读图,与东南亚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表现是有突出的热季,35月,气温年较差较大。雨季持续时间短,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旱季长。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化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第(3)题,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的强度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答案:(1)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气流;又因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草原区的形成原因: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水分条件只能满足高草生长。(2)表现: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短,旱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