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0课时遵守社会规则河南中考题组1.(xx河南中考B卷,2,单选)雕塑是城市里一道无言的风景,然而某市的一些雕塑却遭到人为损毁:割头、断臂、剥皮令人惨不忍睹。此种现象折射出个别社会成员()A.审美观念的独特B.兴趣爱好的广泛C.文明素养的缺失D.探索精神的执着2.(xx河南中考A卷,4,单选)吸毒一口,误入虎口。据统计,截至xx年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估计实际人数超过1400万名,禁毒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时有曝光的明星、官员吸毒事件,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明星、官员之所以吸毒,其根源在于他们()A.寻求精神刺激,借以激发灵感B.个人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C.从众心理严重,盲目猎奇跟风D.逃避现实问题,缓解心理压力3.(xx河南中考B卷,7,多选)“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由此陷入尴尬境地。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游客们“到此一游”的“留念”,至今没有绝迹;向航空服务人员泼泡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不断在多种场合上演。这说明()A.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B.提升我国公民文明素养势在必行C.培养规则意识公共精神至关重要D.旅游休闲已经成为百姓生活常态4.(xx河南中考A卷,9,辨别与分析)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公园绿地上,青青小草焕发勃勃生机,令人心旷神怡。面对如此美景,有人却跳进草坪肆意拍照,完全置“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的提示于不顾。无独有偶,城市绿化带中的花坛因被人摘走鲜花而黯然失色,小区里的长椅因被人随意刻画而伤痕累累诸如此类的现象引发社会热议。河南模拟题组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xx新乡二模,3)xx年11月,北京市和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审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高某因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青春年少不懂事,任性滋事可原谅B.家庭教育正能量,父母陪伴可避免C.宽容忍让是美德,学会退让保平安D.生命健康受保护,违法行为必担责2.(xx安阳一模,2)xx年春节期间,在浙江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一位游客为逃票,翻过了两道三米多高的围墙、一道铁丝网和栅栏,进入园内。又无视围墙外的警告,爬进了老虎散放区,近距离观虎时被老虎拖咬身亡。上述案例警示我们()A.要有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公共规则B.要尊重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C.要珍爱生命,远离野生动物D.要增强权利意识,积极争取赔偿3.(xx周口期末,2)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民事权利的是()A.电视台新闻报道中使用了小强翻越马路隔离栏的影像B.父母为14岁的小江保管压岁钱C.选举领导小组不允许16岁的小涛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D.12岁的小海所投稿件在某报社发表,但该报社以其年龄小为由拒付稿费4.(xx南阳一中期末,13)在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作弊的考生胡某及其“枪手”侯某,均因犯代替考试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及相应罚金。这一材料告诉我们()A.要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公民B.受教育的权利可以放弃,受教育的义务必须履行C.违法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要远离它D.拘役属附加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并用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5.(xx洛阳一模,7)漫步在北京的街头,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个又一个“老字号”映入你的眼帘。创建于1669年的药店同仁堂;始建于1853年的鞋店内联升;创建于1864年,以烤鸭闻名的餐馆全聚德;创建于1903年,因涮羊肉而声名远扬的饭庄东来顺;还有六必居、都一处、张一元、吴裕泰、盛锡福它们涵盖饮食、服饰、医药等多个行业,成为古老又现代的北京城一道亮丽而别致的风景。“老字号”要想活得好需()A.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B.保证商品质量,保持自身特色C.利用知识产权,赚取超额利润D.承载城市历史,诚实守信经营6.(xx平顶山期末,8)xx年8月,一则“汽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谢”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斑马线旁一个微小的举动让88岁的闵庆昌老人“圈粉”无数。老人和司机的文明行为温暖、感动着我们。下列对文明有礼认识正确的是()A.文明有礼体现了良好品质B.文明有礼事关国家民族形象C.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D.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7.(xx禹州期末,7)下面的漫画启示我们()A.不讲信用,害人害己B.言而有信,知行合一C.信用社会,法治先行D.不拘小节,无关痛痒8.(xx信阳期末,7)“做贼偷葱起,贪污揩油起。”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有违法行为的人,不可能改过自新B.违法行为必然导致犯罪C.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D.偷葱要受到法律制裁二、辨别与分析(10分)9.(xx西平二模,9)虽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但仍有人认为这些是小事,毫不在乎,反而频频违反交通规则;虽然都明白“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仍有人酒后驾车,甚至醉酒驾驶,最后酿成悲剧;虽然都清楚“吸毒贩毒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仍有人铤而走险,最终锒铛入狱由此,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议。三、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0.(xx安阳期末,17)材料一位母亲给13岁的儿子买了部新手机作生日礼物,并以书信的方式与儿子“约法三章”。亲爱的儿子:生日快乐!我想你现在肯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而兴奋。你已经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了,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这部手机。但是,接受这个礼物的同时你必须接受必要的约束。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能和现代科技“和平共处”的男子汉。希望你能理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接听电话时要认真倾听、文明交谈。在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不能用手机传播他人私密信息或发出侮辱别人的语言。不能沉迷手机。用手机上网时,不准浏览不健康信息,尽量下载一些经典的作品,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公共场所要讲究礼仪。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上约定的话,妈妈只能将这部手机收回。爱你的妈妈5月20日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针对上述约定中的项内容,任选两项谈谈你的理解。(4分)(2)母子“520约定”也启示我们要诚信、守信。我们该怎样践行诚信?(4分)(3)请你分别设计一则自己的文明礼仪宣言和诚信宣言。(2分)11.(xx平顶山二模,10)材料一xx年1月5日,安徽合肥高铁站女子罗某以等待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经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然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发车晚点。最后,罗某因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被处罚。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也意味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让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更新速度,跟上国家社会的改革发展速度;让社会治理水平满足人们的公共生活需要,这是现代化目标的应有之义。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对材料一中女子的行为进行评析。(两个方面即可。4分)(2)请为营造一个法治理念至上、规则意识先行的公共生活出谋划策。(三个方面即可。6分)四、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2.(xx安阳育才中学月考,12)吃过晚饭,爸爸看新闻联播时,小华想看动画梦工厂,于是马上抢过遥控器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门铃响了,爸爸说:“小华,帮爸爸开开门,爸爸正忙呢。”小华非常不情愿地走过去开门,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的同事,小华也没说什么,马上跑回去继续看他的动画片。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马上说:“这礼物我不喜欢,不用送了。”丢下礼物就走了。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嫌吵,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了。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爸爸去送叔叔,小华仍然在看他的动画片。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以上情境中,你能看出小华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以礼待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6分)(2)对中学生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2分)(3)年长者来访,如果爸爸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2分)13.(xx濮阳期末,13)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打架斗殴、公然辱骂同学、多次拦截殴打同学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暴力倾向严重影响了受欺凌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同时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材料二xx年6月20日,河南省高院印发关于全省法院少年法庭专项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实施意见。xx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某校同学们准备召开一次“学法知法,拒绝校园暴力”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1)请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知识向同学们讲解材料一中校园欺凌的几种现象各属于什么行为。(2分)(2)结合材料二,请你用一句话警示施暴者。(2分)(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受欺凌者寻求法律帮助出谋划策。(3分)(4)情景再现:同学晓琳放学路上遇到同班同学小亮被几个陌生少年围攻,请问晓琳同学应当怎么办?(3分)答案精解精析河南中考题组1.C人为损毁雕塑是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体现了文明素养的缺失,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2.B本题考查抵制不良诱惑的相关知识。明星、官员吸食毒品从根源上看,主要是他们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不正确,没有正确信仰的支撑,没有养成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故B符合题意。以寻求刺激、激发灵感为借口,不能掩盖其思想虚无、价值信仰缺失的本质,排除A;C把吸食毒品的原因归结为盲目从众,没有把握住这些人吸毒的思想根源,应排除;D以逃避和缓解压力为借口吸毒,是错误思想价值观的表现,应排除。故选B。3.BC材料中游客们的种种劣行说明了他们缺乏文明素养和规则意识,B、C是针对游客们劣行的有效措施。材料说明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A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选B、C。4.答案(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公共设施不断增多。(或: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服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或:我国高度重视公共设施建设,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或:公共设施日益增多,是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能够造福于民。或:不断增加公共设施,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具体体现。)(2分)(2)使用公共设施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或:人人都有享用公共设施的权利,但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或:享用公共设施会增加公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但决不能随心所欲。或: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或:任性使用可能会造成公共设施的损害,是缺乏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3分)(3)道德和法律都是公民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或: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或: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道德和法律都是公民应该遵守的规矩。或: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道德和法律需要公民共同遵守。)(3分)(4)我们要树立公民意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或: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遵纪守法,展现公民良好形象。或:我们要增强规矩意识、规则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养。或:我们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公民。或:我们既要注重道德修养,又要树立法治信仰,争做现代文明公民。或:我们需要培养公共精神,尊重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树立文明形象。)(2分)解析解答辨析题,首先要找准观点,弄清楚要辨别的是什么。其次要明确重点在“析”,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正确的观点可从意义、影响、地位、作用等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错误的观点可从错误的地方、原因、危害、正确的观点是什么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分析。最后要注意升华思想(做法、态度、觉悟等),也就是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或者我们的正确态度、做法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正确归纳。组织答案时要分层次、有要点、标序号。认真分析本题,第(1)层,“公共设施日益增”正确,写出我国公共设施日益增多的原因、增加公共设施带来的积极作用等即可。第(2)层,“快乐享用任我行”错误,写出公民有使用公共设施的权利但应正确行使,或写出不能任性使用的原因等即可。第(3)层,“道德法律记心上”正确,写出道德、法律记心上的原因即道德、法律的作用、重要性即可。第(4)层,“点滴做起树形象”正确,写出公民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即可。河南模拟题组一、比较与选择1.D五名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了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违法必须承担责任,D正确。法不可违,A错误。B观点夸大了家庭保护的作用,错误。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错误。故选D。2.A浙江宁波雅戈尔动物园游客逃票进入园内,又无视警告爬进了老虎散放区,最终被老虎拖咬身亡,这警示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不遵守规则会带来恶果,A符合题意。B、D是对该事件的错误认识。C错在“远离野生动物”。故选A。3.D报社的行为侵犯了小海的合法权利,D符合题意。A、B、C都不属于侵权行为。故选D。4.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错误。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C错误。A是考生胡某及其“枪手”侯某因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刑给我们的警示。D与题意无关且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5.ABDA、B、D是百年老字号发展壮大的原因。C赚取超额利润不符合题意。故选A、B、D。6.ABCD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价值和意义。A、D表达的是文明有礼对个人的价值,B表达的是文明有礼对国家的价值,C表达的是文明有礼对社会的价值。故全选。7.AB漫画寸步难行揭示了不守信用的后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诚信做人、信守承诺,A、B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故选A、B。8.ABD正确理解题干中的话是解题的关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C是对题干中的话的正确理解。A、B、D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选A、B、D。二、辨别与分析9.答案(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2分)(2)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生活中决不能随心所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那种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是不可取的。(3分)(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只有违法程度的区别,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3分)(4)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不可违。每一个公民都要依法律己、依法行事,做守法的好公民。(2分)评分建议:第(1)点答出社会生活需要规则即可给2分。第(2)点答出自由与权利的关系即可给3分。第(3)点答出违法与犯罪的联系即可给3分。第(4)点答出要做守法的公民即可给2分。解析解答辨析题首先要依据教材知识对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其次分析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即可。“规则约束人心烦”错误,写出社会规则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即可。“随心所欲享悠闲”错误,写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有边界,自由受社会规则的约束即可。“违法犯罪一念间”正确,写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即可。“依法律己守底线”正确,写出做守法公民的要求即可。三、观察与思考10.答案(1)做文明有礼的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等。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尊重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2)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运用诚信智慧并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珍惜个人的信用记录;弘扬诚信文化,以身作则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等。(3)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文明礼仪宣言:文明有礼人更美;文明有礼促和谐;等。诚信宣言: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失信于人,寸步难行;等。解析本题以母子“520约定”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遵守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第(1)问,寻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文明有礼的范畴;属于尊重他人的范畴;属于合理利用网络的范畴。任选其中两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文明有礼”和“诚信做人”的主题,分别写出一条宣传语即可。11.答案(1)罗某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淡薄,其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危害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4分)(2)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对于违反法律的人依法予以处罚。社会: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公德意识。新闻媒体:对于违反规则和法律的行为加强曝光力度。公民:应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严格依照纪律、法律、规章制度约束自身行为。(6分)解析第(1)问,要求对材料一中扒阻高铁车门事件的行为进行评析。我们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析即可。第(2)问,营造一个法治理念至上、规则意识先行的公共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从国家、社会、新闻媒体、公民等方面分别提出建议和要求即可。四、活动与探索12.答案(1)不符合以礼待人的行为:爸爸正在看电视,小华抢过遥控器换频道;爸爸要求小华去开门,小华很不情愿;看见爸爸的同事不打招呼问好;小华当着客人的面表示对礼物不喜欢也不道谢;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开大电视音量;叔叔走时,不去送别。正确的做法:让爸爸看新闻或和爸爸商量换电视频道;门铃响时主动去开门;主动向父亲同事问好;收到礼物要当面致谢;调小电视音量,以免影响大人谈话;起身送别并说再见(或说欢迎再来)。(2)举止文明、着装得体、仪表端庄、讲究卫生、心理健康、道德高尚、语言文明、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等。(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写出2点即可)(3)把家里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及时开门欢迎,礼貌称呼对方并问好;请客人就座,送上茶水;主动、热情和客人交谈;诚恳地留客人吃饭;客人离开时要送至门外;等等。(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明有礼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1)问,可以结合文明有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来分析小华的不当行为,并指出小华应该做的正确的行为。第(2)问,要求回答中学生的基本礼仪的有关内容。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文明有礼的表现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以礼待人的表现即可。13.答案(1)打架斗殴、公然辱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多次拦截殴打同学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属于严重不良行为。(2)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法网恢恢,违法必究;远离一切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等等。(3)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寻求帮助;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打电话告诉家长或老师;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周围的人帮助;虚张声势,灵活机智帮助同学脱离险境;等等。解析第(1)问,找出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打架斗殴、公然辱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多次拦截殴打同学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知,对施暴者的警示就是法不可违,违法必究。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本问考查遇到侵害,依法求助的相关知识。依法求助的途径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本问考查应对违法犯罪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