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专版)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98219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专版)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甘肃专版)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甘肃专版)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xx备考集训(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不亦说乎说:_(2)思而不学则殆殆:_(3)择其善者而从之从:_(4)不能去云去:_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4.请结合【甲】语段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第2篇虽有嘉肴 礼记xx孝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志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弗食,不知其旨也。(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学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第3篇河中石兽纪昀xx张家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乙】杜处士好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拍。搐(ch):收缩,此指“夹”。 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_(2)一日曝书画 曝: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甲文: 乙文:第4篇口技林嗣环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选自乔山人善琴)【注释】鹘(g):一种凶猛的鸟。 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媪(o):老妇人。 阕:止息,终了。 款扉:款,敲。扉,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满坐寂然 坐:_(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_(3)今客鼓此 鼓: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3.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_第二个场面:_第三个场面:_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第5篇狼蒲松龄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释】拊(f):拍。橐(tu):袋子。嘐(jio)嘐聱(o)聱:象声词,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一犬坐于前 犬:_(2)狼亦黠矣 黠:_(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去:_(4)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其 一 犬 坐 于 前3.翻译下面的语句。(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4.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5.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第6篇桃花源记陶渊明xx泸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愚溪诗选(节选) 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注释】龂龂:争论不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 /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 诣:到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第7篇陋室铭刘禹锡xx安徽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释】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仙则名 名:_ (2)斯是陋室 斯:_ (3)谈笑有鸿儒 鸿儒:_ (4)子欲居九夷 欲:_ 2.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和“_”。(用原文语句填空)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第8篇爱莲说周敦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楚之逐臣:即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香远益清 益:_ (2)宜乎众矣 宜:_(3)自古人知贵兰 贵:_ (4)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清 风 过 之 其 香 蔼 然 在 室 满 室 在 堂 满 堂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4.【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二者有怎样相同的品质?第9篇三峡郦道元xx福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溯:_ (2)属引凄异引:_ (3)不及返顾顾: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第10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改) 【注释】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山阜(f)隐轸(zhn):很多高山。丘陵舄(x)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畴:已耕作的田地。硗(qi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B.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隐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第11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注释】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屠酤,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三鼓:三更,即半夜。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韩退之:韩愈,字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_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 (3)历小巷 历:_ (4)孰为得失 孰:_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不 知 钓 者 未 必 得 大 鱼 也3.下面选项中与“屠酤纷然”一句中“然”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B.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C.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D.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5.两文均写月夜出游,但在描写月下所见时,甲文侧重描写_,乙文侧重描写_。第12篇湖心亭看雪张岱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张岱龙山雪)【注释】霁:雨后或雪后转晴。李岕(ji)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呆白:苍白。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欱(h):同“喝”。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坐 久 清 冽 苍 头 送 酒 至 余 勉 强 举 大 觥 敌 寒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拥毳衣炉火 拥:_(2)是金陵人,客此 客:_(3)大雪深三尺许 许:_(4)明月薄之 薄:_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4.这两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均出自张岱之手。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3篇与朱元思书吴均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孤峰限日:孤独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富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猛浪若奔 奔:_(2)窥谷忘反 反:_(3)既素重幽居 重:_(4)遂葺宇其上 葺:_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D.仆去月/谢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4篇五柳先生传陶渊明xx黄冈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注释】用事:掌权。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C.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为号焉 先生为御史B.亲旧知其如此 假他事削其籍以归C.或置酒而招之 命卒曳下奴,笞之D.以乐其志 复官部郎以卒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怒,命卒曳下奴,笞之。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 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 的高尚品格。(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 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15篇马说韩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选自岳飞论马)【注释】故常:过去常常。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褫(ch):解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才美不外见见:_ (2)策之不以其道 道:_(3)故常奇之 奇:_(4)比行百余里 比: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3.【乙】文段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第16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乙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1.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家 中 来 营 者 多 称 尔 举 止 大 方 余 为 少 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 (2)腰白玉之环 腰:_ (3)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望:_ (4)余服官二十年 服: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衾拥覆 可以处乐B.戴朱缨宝饰之帽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太丰则吾不敢也D.余不愿为大官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5.【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_。第17篇小石潭记柳宗元xx河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注释】用事:执掌政权。奇待: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遭遇放逐。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堙(yn)厄:指道路艰险。蕴:积聚。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B.卷石底以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 D.四面竹树环合 环滁皆山也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语段甲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甲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第18篇岳阳楼记范仲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注释】雪宫:齐宣王的离宫。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非:名词,不对,错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_ (2)是进亦忧 是:_ (3)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上:_ (4)然而不王者 王:_ 2.下面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山峦为晴雪所洗B.不以物喜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D.然则何时而乐耶 若听茶声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4.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第19篇醉翁亭记欧阳修xx广安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林壑尤美 尤: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_ (4)掇幽芳而荫乔木 荫:_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 乐其地僻而事简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5.【乙】段中_和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第20篇满井游记袁宏道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偕数友出东直偕:_(2)风力虽尚劲 劲:_(3)从武林门而西 西:_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已心飞湖上也A.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B.则汉室之隆(出师表)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D.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4.【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分析。第21篇陈涉世家司马迁xx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渡河而亡其舟 亡:_(2)今亡亦死 亡:_(3)予尔百金 予:_(4)是许金不酬者也 是:_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B.足肤皲裂而不知 C.佣者笑而应曰D.未至,道渴而死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示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救死扶伤(或救护)(1)辍耕之垄上_(2)舟薄于石又覆_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5.读了选段【乙】,你有何感想?请简要写下来。第22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乙】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为其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齐。齐、魏之交恶,必争事楚。魏氏听,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chu,通“仇”)也;而魏、秦之交必恶,又交重楚也。”(选自战国策)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故不错意也 错:_(2)请广于君 广:_(3)魏、秦之交必善 善:_(4)齐王好高人以名 高人: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为长者 齐王好高人以名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时习之C.秦王怫然怒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齐、魏之交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乙】文中的谋士劝谏方式有何不同?第23篇隆中对陈寿xx鄂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