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热爱民族经典文化。【重点】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解读各则语录。【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时结合文中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诵读时想象文章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3、把握好重音和停连。4、揣摩和品味语言。5、多查阅资料,做好摘要,扩大视野。【知识链接】1、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预 习 案一、 预习自学1、第一章中,第一句“ ”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 ”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 ”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三个方面。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 “传习”之本。 二我的疑惑 探 究 案探究点一: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探究点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说 说你的体会。 当堂检测1、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字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政治上主张_,鼓励人们_,即“出来做事”。开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人,身通六艺者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2、判断题。(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4)论语的“论”读“ln”。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3、选择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 )A必须 B一定 C必然(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 )A时间 B逝者 C河流(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 ( )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4、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词义:子 曰 而 时习 之 不亦乎 说 朋 自 知 而 愠 君子 译句: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词义: 吾 日 三省 谋 忠 交 信 传 译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