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95519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最新考纲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2.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思维导图考纲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布局的特点,理解区域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一、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决定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临近海洋,决定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决定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地资源优势(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2土地开发(1)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 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1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C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2该地区河流四、五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因是()A雨带推移到此地B气温升高,积雪融化C春天冬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D冰川在春天开始融化答案1.C2.B解析第1题,从纬度上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从等高线和比例尺看该地坡度很小,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第2题,该地四、五月出现汛期的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考向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xx重庆文综)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xx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34题。31992xx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41992xx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答案3.A4.A解析第3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xx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第4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xx江苏地理)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xx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1999xx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6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答案5.D6.C解析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图例,结合四个选项很容易得出答案。第6题,由题干“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得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从而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微专题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1)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2)林业: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分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整治措施黑土开发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林业发展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以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思维拓展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2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原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考向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1(xx四川文综)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第(1)题,气温、降水的差异情况从总量上多还是少、高还是低,具体分布,极值出现地区等方面回答。第(2)题,涝灾严重的成因应从气候(气温、降水)、地形、水文等方面回答。第(3)题,仔细审清题设提示,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气温低导致播种推后,生长期缩短,产量降低。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降水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考向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xx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微专题三我国的农业与粮食问题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还比较低。(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因素内容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作物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域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丰收;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如:改良耕作制度、良种培育等。(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1)我国的粮食问题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2)解决途径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科学种田,提高单产,例如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考向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3题。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劳动力丰富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荒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答案1.A2.B3.D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A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葡萄糖分积累。第2题,引起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第3题,图示B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植被为草原,但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破坏植被而导致了土地退化。考向二我国的粮食问题(xx新课标全国文综)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45题。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4.A5.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有用信息。第4题,商品粮生产地位的高低,一方面与粮食总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粮食商品率有关。因此,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原因,既可能是人口增加导致粮食商品率降低,也可能是耕地不断被挤占导致粮食总产量降低。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快,耕地被占用,符合上述推理。第5题,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生产规模都很大,但黑龙江省比河南省人口少得多,这是其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2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A B C D答案1.D2.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两地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分别是土壤肥沃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第2题,养殖业和水稻种植业的结合,对机械化的要求不高,故说法错误;农业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并不是所有的农业类型都能在全国推广,故说法错误。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34题。3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 B C D4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答案3.D4.B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的河流和经纬度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土质疏松,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第4题,该区域干旱严重,说明降水少,但这样的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下列措施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答案5.A6.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第6题,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能力提升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1月、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回答78题。7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C甲地海拔低,1月气温高于丙地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8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答案7.A8.B解析第7题,1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地区地处松嫩北平原,由于该地地势低,温度比两侧同纬度地区高。受地形(山地)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甲地海拔低,但纬度高且位于冬季风迎风坡,1月气温低于丙地;丁地海拔低,7月气温高于丙地。第8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不适合发展乳畜业;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丙、丁两地位于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xx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化水平较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A B C D10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答案9.D10.D解析第9题,结合该地区的气温数据和土地利用构成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其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这与“北大荒”的开发(外来人口涌入)和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有关。第10题,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11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材料二该区域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类型是_,地带性植被是_。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2)材料二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的是_,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3)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4)简述该地形区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答案(1)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沿河、沿海分布(2)种植业过度开垦或毁林开荒(3)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特色的林果业、种养业、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退耕还林还草;营造薪炭林。(4)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或严重程度)降低。解析第(1)题,利用26闭合等温线或辐散状水系特征,都可以判别甲地地形类型是一个海拔较低的山地;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则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示城市沿河或沿海分布。第(2)题,平原地形比较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材料二所示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中种植业比例远远大于地形结构中平原比例,说明过度开垦严重。第(3)题,该地位于水热资源丰富的山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因此应该退耕还林;另外还需要提升农业层次,途径一般有多种经营和深加工两个方向。第(4)题,该区域过度开垦现象明显,综合治理需要退耕还林,进而使区域水土流失、气候、生物多样性、旱涝灾害等向良性发展方向扭转。12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及相关城市气候资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城市与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2)描述城市至城市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主要差异,并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将表格中缺少部分补充完整)。地区类型原因城市附近地区畜牧业沿线山脉地区城市附近地区种植业(3)附近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如果在两个地区间修建运煤专线,将对两个地区产生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气温年较差大于;年均温低于;年降水量小于;气候大陆性强于。(2)地区类型原因城市附近地区畜牧业高原地形,降水少,草场资源丰富沿线山脉地区林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城市附近地区种植业平原地形,降水较多,河流提供灌溉(3)对于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对于地区:缓解能源及相关工业原料不足的压力。解析第(1)题,从气温、降水等方面比较气候特征差异。第(2)题,根据图示地形、气候信息判断农业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第(3)题,从资源开发、就业、相关产业发展等角度分析运煤专线对地区的影响,从能源供应分析对地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