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 第02单元 第0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776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 第02单元 第0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 第02单元 第0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 第02单元 第0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4 第02单元 第0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4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5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6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7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8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9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1“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答案:C2中国的探月过程有着严密的工作设计,“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步实施。这表明()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主观性的特点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答案:D3易到用车、滴滴专车、一号专车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发、资本的涌入,专车市场最近愈发火热,越来越多的诸如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为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交通部出台了两个征求意见稿。这表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准确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专家论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BCD答案:A4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而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ABCD答案:C5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BCD答案:B考点一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难点)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醒“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向一实践的特点1.(xx江苏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BCD解析:选B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故排除,确定正确答案为B。点睛: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或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考向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xx全国卷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BCD解析:选B入选:“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排除: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3(xx全国卷21)xx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BCD解析:选B入选: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错: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4(xx全国甲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BCD解析:选C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知道老马识途并跟老马找到返回的路,这是具体分析老马识途的功能、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体现,答案为C;人之“智”源于实践,但意识是人特有的,错误。5(xx全国卷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BCD解析:选C观点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正确,根据意识的能动作用可知,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正确,人的意识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因而可以成为促进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意识不决定实践,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观点错误。说对该部分的考查中,常围绕实践的特点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通过“混淆相似概念”和“颠倒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设置误点。1(xx河南六市联考)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BCD解析:选A材料展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实践水平的不同,故正确;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能否飞天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循环往复,排除;材料只强调实践的差异性,没有涉及认识向实践的转化,排除。2(xx泸州模拟)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以及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舟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这表明()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ABCD解析:选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错误;太空实验属于实践活动,太空实验的开展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故正确;科学实验是一个总结经验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故正确。3(xx襄阳模拟)美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引力波探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材料佐证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ABCD解析:选B经过实验验证,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是正确的,这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正确;如果一种正确的认识经过实践检验是真理,那么在它没有检验之前,它也是真理,只不过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真理性,故说法有误;材料中人们是通过实践验证认识是否正确,并没有体现认识能指导实践,不选;利用引力波探测器得出了新的认识,说明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正确。故选B项。4(xx河南名校联考)“天宮二号”遨游太空,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这表明()A人类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相对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促成正确认识的发展解析:选C“天宫二号”上开展的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C符合题意;“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表明的是要通过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人类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表明的是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故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是错误的;材料并未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排除D。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征(1)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如果超出了一定条件和范围,离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重难点)理解原因误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考向一真理及其特征1.(xx全国乙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BCD解析:选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符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错误的。点睛: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我国综合影响力前三位的智库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考向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xx全国卷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BCD解析:选B符合题意: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错: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认识的。错: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3(xx全国卷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解析:选D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之所以出现这一疑问是因为艺术领域人的认识受主观世界的影响,D正确;A说法错误,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有着一定的关系;B材料未体现;C说法错误,认识是有客观评价标准的。4(xx全国卷22)xx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BCD解析:选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符合题意。中“永无定论”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真理不可以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故说法错误。5(xx全国卷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七十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BCD解析:选C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实践;强调了联合国对于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入选;错误,忽视了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与制约;正确,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说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考生的易错点。常通过混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曲解真理的客观性及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来设置陷阱,迷惑考生。1(xx武汉检测)下面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选D真理具有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将主观认识当作评价真理的标准,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2(xx唐山模拟)关于碘盐,网络上争议不止。有网友称:我国补碘这么多年,不需要再食用碘盐;沿海地区吃海鲜多,靠食物补碘即可也有观点认为,碘缺乏后果严重,应继续补碘。关于碘盐的争议体现出()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ABCD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差异,没有涉及认识的发展,排除和。是否食用碘盐关键看地域,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故正确;客观条件的复杂性,导致人们认识差异性的存在,认识差异性的存在,凸显了认识的反复性,故正确。3(xx皖南八校联考)古人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这表明()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实践中获取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BCD解析:选D材料强调认识的发展,没有涉及真理的适用条件,排除。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通过人们对现象的错误认识,说明了谬误的存在,故正确。材料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通过获取认识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正确。4(xx唐山模拟)美国布朗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款计算机模型用以模拟冥王星的演化过程,并用美国航空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填充了该模型,进而得出冥王星当前确实有一个地下海洋的研究结论,改变了以往在这一方面模棱两可的说法。这表明()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往往受到实践条件的限制科学实验推动着人们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宇宙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模糊走向精准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ABCD解析:选A通过新的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填充了相关模型,进而得出冥王星当前确实有一个地下海洋的研究结论,改变了以往在这一方面模棱两可的说法,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往往受到实践条件的限制,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着人们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故正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谱写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考题预测1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这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BCD解析:选C材料反映我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方面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因而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故选C项。2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中国法治历经变迁体现了()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ABCD解析:选B法治思想的变迁并不意味着是以往思想的谬误,错误。中国法治思想的变迁说明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即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正确。说法错误,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出发,且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2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考题预测3“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历,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引自毛泽东实践论)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A“科学的抽象”是达到理性认识,即真知的方法B在今人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古人仍为直接经验C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D获取真知的过程是一个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解析:选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间接经验。题中“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说明了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故选C项。4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解析:选C研读材料获悉:量子力学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进步,但人们仍然套用定律,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这说明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理性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