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3运动的快慢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448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运动的快慢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运动的快慢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运动的快慢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本章以“运动”为线索,力图使学生在感受运动、描述运动的过程中,体会自然界中运动形式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求知欲望,逐步掌握运动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热爱。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本节课重点要研究的物体运动速度,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如何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是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对速度并不陌生,关键是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速度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又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领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经历速度概念和公式的建立过程。在学生建立了速度的概念之后,再回归到生活中的运动过程,给出平均速度的概念。本节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介绍,更着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的比较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的研究变速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会进行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2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经历分析物理简单计算题的过程,体会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乐于从多种渠道搜集、估测一些物体的速度。2在师生合作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中,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有关运动快慢的图片两个电动小汽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教师活动:展示ppT图片 提出问题:公路上行驶的车与行人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活动:观看回忆上节课的机械运动,思考马路上各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异同点。归纳结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点是车和行人都在运动,不同点是车运动得快而人运动得慢。从而说明运动有快有慢,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运动的快慢”。(板书)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再现了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象,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基础,对学生熟悉的现象,采用简单的再现,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机械运动,为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做了铺垫,有助于学生将本课的新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教学环节2:进入新课,建立概念教师活动1: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各运动员是在同一时间同一起跑线起跑,谁跑在前面.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得出判断的方法是:物体运动时间相同,看运动路程的长短比较快慢,运动路程长则比较快,运动路程短则运动慢。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生动的物理情境,从而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规范一些物理量的表示,为科学的得出速度的概念做好铺垫。教师活动2:教师追问: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们又是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的呢?学生活动2:学生思考作答: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看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短则比较快,用的时间长则比较慢。教师引导: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能不能归纳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呢?学生总结: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设计意图】上面环节教师提问设计的问题很巧妙,这个例子就在课堂和学生身边,教师继续追问设置问题,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就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学习归纳问题的类比方法。这样问题的过渡显得非常自然,为引出下面的环节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教师活动3:提出问题: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 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 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出示数据)学生活动3:学生思考:按照前面的比较方法,小聪和小明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呢?教师追问: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归纳的方法呢?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讨论问题: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学生讨论:可以计算小聪1s中跑了多少米?或者小明跑110米用多少秒?再或者引导学生归纳:(1)让他们的时间相等: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他们的路程相等: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教师总结: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的运动路程除以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设计意图】在学生知道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后,教师提出了两个物体运动路程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快慢的问题,这里教师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处理,并加以深化明确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短的意义。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思考有基础,是有效地思维活动。进而抽象出利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一般方法,这样速度的建立过程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能体会到这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价值。教师可以渗透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相关教学奠定基础。教学环节3:讲授速度,完善概念(板书)一、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之比叫做速度。(velocity)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可以在此处设问: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吗?,也可以直接给出公式。)3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教师活动:教师提问:路程的国际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那么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教学环节4:讲授方法,规范解题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大家算算刘翔的速度吧!(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学生可能还是按照小学数学计算的方法解题,教师进行指导)展示学生答案 ,教师规范答案【设计意图】在物理的初学阶段,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体会看似熟悉的问题还需要认真学习的必要性。教师活动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这是一些动物的奔跑速度,你能知道他们有多快吗?看看我们人类奔跑的速度在什么位置?学生活动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蜗牛运动的很慢,其次是乌龟,人奔跑的比鹿要慢,猎豹运动的最快(这个时候学生会产生疑问,觉得这是汽车仪表盘,也会发问km/h是什么?)教师活动2:教师追问(图片中的km/h):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图片似曾相识吗?学生活动2:师生共同归纳: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仪表盘上看到过。教师活动3:出示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时对比汽车仪表盘。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教师追问:既然汽车的仪表盘显示的是汽车的运动速度,它的单位是km/h,那么高速公路上有很多标志,限速牌,它的单位是什么呢?学生活动3:学生回答:也是km/h。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km/h也是速度的单位,它和前面的速度单位有着怎样的换算关系呢?【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分析论证的关键点是追问和提供生活资料。追问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提高思维水平的基本教学策略。这个环节中的追问,直击速度的常用单位,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提供关键资料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想到新的知识点。这里提供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时让学生联想到汽车的仪表盘,既与学生已学知识相联系,又抓住了新问题的关键点,架起了已有知识和新问题的桥梁。可谓一举两得。因为要想搞清速度单位换算的过渡,不是老师硬性地给出,而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就确实需要,这是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根本。这样通过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通过分析使学生对速度单位有更全面的认识。(板书)4、速度的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进行速度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同时出示PPT。(板书)单位换算:1m/s= =3.6km/h学生活动:练习:118km/h=_m/s 215m/s=_km/h3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展示学生的答案)教学环节6:演示实验,分类运动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前面我们观察了很多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运动情况都相同吗?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机械运动按照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学生活动:观看实验实验设计:准备两辆不一样的遥控电动小车。用小车1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用小车2演示加速直线运动。出示图片还原实验过程,图片为相同时间间隔小车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运动情况的不同,从而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提出问题: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观看实验,回答问题:通过图片的对比可看出第一个小车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的,第二个小车运动的越来越快,运动路线也是直的。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看出小车1的速度是不变的,小车2的速度是变化的?学生回答:小车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小车2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而且路程越来越长。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板书)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设计意图】此处借助于动态的实验以及描述实验过程静态的图片来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将相对复杂的过程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观察相同时间内路程的关系来判断物体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回扣前面速度的概念,同时,在讲解两种运动时又用到了“比较”的科学方法。教学环节7:联系生活,平均速度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前面讲过的速度计算公式适用于什么样的运动呢?实际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怎样衡量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可以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前面的公式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不是一直不变的,所以利用前面所学的公式算出的应该是一个平均的速度。教师引导:我们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很少见,比如列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同学们可以在身边找一找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设计意图】平均速度是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学习由浅入深,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活化的体现。这里教师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引导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教学环节8:课堂诊断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在小学曾接触过,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运动过程较为复杂的平均速度的计算,学生有时只是盲目的套用公式进行张冠李戴的计算,为此可以通过画运动草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清楚哪段时间或者哪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同时要突出强调物理公式的使用、物理量的单位、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后面还可以设计一节有关平均速度计算的专题课,巩固学生对于速度计算的掌握。教学环节9:课堂小结,出示板书教学环节10: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给出速度的定义,讲解其物理意义,再通过做题反复训练以达到掌握的目的。本节课教师以“繁忙的公路”的导入,让同学们找出公路上行驶的车与行人有什么异同点,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再以学生百米赛跑为例开始讨论获胜的判断依据。紧接着又以同学作对比渗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开始了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总结出速度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做起题来得心应手。在讲解速度的单位时,教师不是硬性地给出常用单位,而是通过一副“汽车仪表盘”和动物运动速度相结合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自然地过渡到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的换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技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递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不懈地向问题挑战,才会持久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外平均速度的计算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可能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在这节课之后设置有关速度计算的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