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3802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愚公移山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顺畅翻译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由合作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通过探讨交流,把握愚公的人物形象,体会对比、反衬手法的表达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学会勇往直前。1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积累。2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诵读法、归纳法、自主合作交流法。多媒体。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歌曲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坎坷,面对荆棘和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 列子(前450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2作品简介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全书共八篇,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迪与智慧。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万仞(rn)冀州(j)荷担(h)箕畚(j bn)孀妻(shung)始龀(chn) 智叟(su) 穷匮(ku) 一厝(cu) 雍南(yng)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方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迂】曲折,绕远。【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聚室而谋】室,家。谋,商量。 【穷匮】穷尽。【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寒暑易节】更替。5通假字始一反焉(同“返”,往返)汝之不惠(同“慧”,聪明)6.古今异义年且九十(古义: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指通豫南(古义:直;今义: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肩负、扛;今义:莲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指草木;今义:毛发)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7一词多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读录音,要求:注意朗读有疑问的地方。(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交流点拨】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记号)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4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交流点拨】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移平,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座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5梳理全文的脉络。【交流点拨】故事背景介绍两座山(面积、高度、地理位置);故事开端愚公率众移山;故事发展愚公驳斥智叟;故事结局移山愿望实现。6从文中找出愚公移山原因和目的的句子。【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交流点拨】这两句话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大,越显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显出愚公形象的高大。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态度呢?【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其次是愚公之妻“献疑”: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3“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交流点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4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交流点拨】(1)性质不同。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首先是反对。(2)出发点不同。愚公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3)气氛不同。与家人的争论气氛热烈和谐,与智叟的争论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逃避困难。愚公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发展变化的眼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交流点拨】没有。原因: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的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这种神话的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2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交流点拨】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长远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文章在写法上多用对比、衬托。在命名上加重对比色调。如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的眼光,有坚强的毅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智叟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2拓展延伸: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交流点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当今时代,如果人人都只追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吧!3布置作业: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本文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已知晓,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我这次主要是结合我的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来设计这节课。在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我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课这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情节吸引人,中心人物是愚公,中心事件是移山。在授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愚公愚吗? 二是我们要不要愚公精神?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挑战欲、鼓励创新。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信、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围绕中心说话的能力。当然在授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在教学中没能引导学生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或其他事物,寓深奥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中。好的寓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愚公移山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好寓言,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而我在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中对知识的讲解蜻蜓点水,这是不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