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8089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清单一康熙帝面临的主要问题少年皇帝1.幼年继位1661年,玄烨继位,年号康熙。2面临形势(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2)严峻形势: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侵入我国黑龙江领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3总揽大权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清单二康熙帝的对内措施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之乱(1)原因: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起兵反清。(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2统一台湾(1)收复台湾: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3镇压西北叛乱(1)原因:噶尔丹分裂祖国,发动叛乱。(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成功。4加强民族团结(1)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2)加强与蒙、藏两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单三康熙帝的对外措施维护国家主权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2概况(1)军事上: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史料探究材料一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如满清剃发易服,就是用暴力手段剥夺汉族男子穿民族服装的权利。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帝执政时期清政府面临哪几个方面的矛盾?答案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的矛盾。材料三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尤其是康熙皇帝。接下来,便大讲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2)根据材料三,列举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并概括其团结各民族的措施。答案贡献:平定三藩之乱,维护西南稳定;三征噶尔丹,控制西北;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措施:学习和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或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重视与藏、蒙民族的团结)。结论形成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措施作用平定三藩叛乱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一台湾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叛噶尔丹使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既保护佛教,又尊崇活佛,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抗击沙俄入侵在平等基础上,以谈判方式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170多年的稳定探究点二评价康熙帝 史料探究材料一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实录(1)康熙帝“施恩于喀尔喀”指的是什么?康熙帝怎样看待两个“城”?答案帮喀尔喀蒙古驱逐噶尔丹,平定噶尔丹叛乱。众志成“城”比长城更坚固。材料二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2)为什么说康熙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答案内弥纷争、外抗沙俄,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康乾盛世”。(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答案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结论形成评价康熙帝1历史贡献(1)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镇压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的侵略,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2)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3)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经济发展并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余年的“康乾盛世”。2不足之处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度强化的地步,闭关政策开始实行,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解析:选C台湾设行省是在1885年,故A项错误;册封达赖是在顺治帝时,故B项错误;收复雅克萨,康熙帝并没有亲征,故D项错误。 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鳌拜集团被铲除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解析:选D从诗中的“岛”可以排除A、B两项。由“闻海上捷音”可知与清军进入台湾有关,故选D项。3.“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去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此诗是对右图的反映,这首诗写在()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叛乱”后C收复雅克萨之后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解析:选A从诗和图片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是:天山及沙漠地区发生了战事,皇帝亲征讨伐,据此判定是平定噶尔丹叛乱。4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解析:选B平定三藩之乱的将领是赵良栋等人,彭春是雅克萨战役的将领,雅克萨战役康熙帝未亲自御驾亲征,A、C两项错误;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主要战役是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C项错误。5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歌中以康熙帝的口吻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假如康熙帝的统治再延续下去,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发展趋势最有可能是()A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B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C迅速实现工业化D难以避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命运解析:选D结合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联系本课内容,可以认识到康熙并未放弃封建专制统治。拒绝重大变革的清王朝,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故D项正确。6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我们今天对他予以肯定性的评价,主要立足点是()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C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解析:选C从我们今天的角度,也就是从对国家与民族的最主要贡献这一角度,可知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材料二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材料三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 (5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3分)解析:第(1)问,从“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导致“苍生涂炭”中分析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反映了康熙帝勇于反思自己的过错,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第(2)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敦孝弟以重人伦”“黜异端以崇正学”“重农桑以足衣食”“联保甲以弭盗贼”从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概括了其方式;其特点是德法并重。第(3)问,从材料二可见,康熙帝对内强化封建统治,材料三中作者认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这些表明“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答案:(1)原因: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战争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品质: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2)方式:规范伦理道德;加强文化控制;加大法律惩戒;控制社会经济。特点:德法并重。(3)理由:康熙帝注重对内控制;强化封建统治;拒绝改革。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清史稿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材料三康熙帝至江宁府城。遣内阁学士席尔达祭明太祖陵,并亲自往明太祖陵拜奠。诏谕江南、江西总督、江苏巡抚说:“明太祖天资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群雄,混一区宇,肇造基业,功德并隆,”令地方各官对明陵不时巡查,守陵人用心防护,不准附近旗丁居民践踏。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康熙帝自江宁回銮,归途在曲阜停留,祭孔子庙,行三跪九叩礼,自制祝文说:“仰惟先师,德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莫不钦崇。”又亲书“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大成殿上。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对康熙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2)请根据材料三、四分别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3)参考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人物评价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分)解析:本题以记述康熙帝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对康熙帝的评价。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分析对其不同的评价。第(2)问由材料三、四可知,康熙帝尊重汉族皇帝、推崇孔子,表明其尊重汉文化,具有广阔胸怀和雄才大略。第(3)问应客观、辩证地综合考虑政治环境、时代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答案:(1)材料一:崇儒重道,开创盛世局面。材料二:利用儒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文化专制,政治局面沉闷。(2)材料三:祭拜前朝汉族皇陵,说明康熙帝雄才大略、胸怀宽广、至仁至善。材料四:祭拜儒家至圣孔子,说明对汉文化的尊重、崇儒重道、重视儒学。(3)政治环境、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时代背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