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 电场典型范例+错误分析+解题指导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8576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电场典型范例+错误分析+解题指导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电场典型范例+错误分析+解题指导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电场典型范例+错误分析+解题指导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电场典型范例+错误分析+解题指导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例31、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当N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右,加速度向右,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A对C错;当T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左,加速度向左,故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或向左加速运动,B对D错。【答案】:A B【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运用临界条件简化解题思路,解题时抓住N、T为零时受力分析的临界条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说明小球和小车只能有水平的加速度,作为突破口。由于误认为N不可能为零;T不可能为零,所以本题易错选C和D。斜面模型是高中重要模型之一,要彻底研究斜面,对平时训练过的斜面上的问题进行汇总,比如斜面平抛问题、物体沿着斜面上滑与下滑情景、斜面上的平衡问题等,一定会有所收获。练习31、木块A和B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如图所示当水平力F作用于左端A上,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时,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N1。当同样大小的力F水平作用于右端B上,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N2,则( )A两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C D例32、如图22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m,当用力缓慢抬起一端时,木板受到物体的压力和摩擦力将怎样变化?【错解分析】错解:以木板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因为物体静止,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错解一:据式知道增加,f增加。错解二:另有错解认为据式知增加,N减小;则f=N说明f减少。错解一和错解二都没能把木板缓慢抬起的全过程认识透。只抓住一个侧面,缺乏对物理情景的分析。若能从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入手,分析出再抬高会相对滑动,就会避免错解一的错误。若想到f=N是滑动摩擦力的判据,就应考虑滑动之前怎样,也就会避免错解二。【正确解答】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3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物体在缓慢抬起过程中先静止后滑动。静止时可以依据错解一中的解法,可知增加,静摩擦力增加。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可以同错解二中的方法,据f=N,分析N的变化,知f滑的变化。增加,滑动摩擦力减小。在整个缓慢抬起过程中y方向的方程关系不变。依据错解中式知压力一直减小。所以抬起木板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压力一直减小。练习32、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不一定增大;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例33、如图2-9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Aa1=g a2=gBa1=2g a2=gCa1=2g a2=0Da1=0 a2=g【错解分析】错解:剪断细绳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g,所以A,B球的加速度为g。故选A。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B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做为整体研究。【正确解答】 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A,B静止。如图2-10,A球受三个力,拉力T、重力mg和弹力F。B球受三个力,重力mg和弹簧拉力FA球:Tmg-F = 0 B球:Fmg = 0 由式,解得T=2mg,F=mg剪断时,A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米,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如图2-11,A球受重力mg、弹簧给的弹力F。同理B球受重力mg和弹力F。A球:mgF = maA B球:Fmg = maB 由式解得aA=2g(方向向下)由式解得aB= 0故C选项正确。练习33、水平面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之间用轻绳连接,它们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相同。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和b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如果在运动中绳突然断了,那么a、b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作匀减速直线运动;B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Ca作匀速直线运动,b作匀减速直线运动;Da作匀速直线运动,b作匀速直线运动。例34、如图212,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50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00N,求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错解分析】错解: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13。由于重物静止,则有TACsin30=TBCsin60TACcos30+TBCcos60=G将TAC=150N,TBC=100N代入式解得G=200N。以上错解的原因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当TAC=150N时,TBC=100N,而没有认真分析力之间的关系。实际当TBC=100N时,TBC已经超过150N。【正确解答】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13,重物静止,加速度为零。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TACsin30TBCsin60= 0 TACcos30+TBCcos60G = 0 而当TAC=150N时,TBC=86.6100N将TAC=150N,TBC=86.6N代入式解得G=173.32N。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173.2N。练习34、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左作直线运动,车厢内用OA、OB两细线系住小球。球的质量m=4千克。线OA与竖直方向成q=37角。如图所示。g取10米/秒2,求:(1)小车以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OA、OB两绳的张力?(2)当小车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并在12.5米距离内速度降为零的过程中,OA、OB两绳张力各多大?(3)小车如何运动时,可使OB绳所受拉力开始为零?例35、如图214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错解分析】错解一: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如图215,物体受重力mg,推力F,支持力N,静摩擦力f,由于推力F水平向右,所以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mgsin=Fcos N-Fsinmgcos=0 由式可知,F增加f也增加。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摩擦力是增加的。错解二:有一些同学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则有F增加摩擦力减少。上述错解的原因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确定摩擦力方向。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215,当外力较小时(Fcosmgsin)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F增加,f减少。与错解二的情况相同。如图216,当外力较大时(Fcosmgsin)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当Fcos=mgsin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练习35、在倾角为a的固定斜面上,叠放着质量分别为,如图所示。A、B之间摩擦系数为。A与斜面间摩擦系数为。若A、B之间没有相对滑动,而共同沿斜面下滑。则A、B之间摩擦力的值应是。例36、如图217,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错解分析】错解: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218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建立坐标有再以mN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19,(mM)gsin=(Mm)a据式,解得f = 0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正确解答】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9,受重力(M十m)g、支持力N如图建立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x:(M+m)gsin=(M+m)a 解得a = gsin沿斜面向下。因为要求m和M间的相互作用力,再以m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2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221。由式,解得f = mgsincos方向沿水平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练习36、自动电梯与地面的夹角为30,当电梯沿这个方向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放在电梯平台上的箱子对平台的压力是其重力的1.2倍。如图所示。则箱子与地板面的静摩擦力是其所受重力大小的。例37、如图222质量为M,倾角为的楔形物A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B物体从楔形物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在B物体加速下滑过程中,A物体保持静止。地面受到的压力多大?【错解分析】错解: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23,因为A物体静止,所以N=G=(Mm)g。由于A,B的加速度不同,所以不能将二者视为同一物体。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错解。【正确解答】分别以A,B物体为研究对象。A,B物体受力分别如图224a,224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运动方程,A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x:Nlsin-f=0 y:N-Mg-Nlcos=0 B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x:mgsin=ma y:Nl-mgcos=0 由式,解得N=Mgmgcos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压力为Mg十mgcos。【小结】 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若要将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做为研究对象,应该注意这几个物体必须有相同的加速度。练习37、如图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它们和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则杆一定受到压力;B若,则杆受到压力;C若,则杆受到拉力;D只要,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没有压力。例38、如图2-30,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F的最小值是多少,最大值是多少?【错解分析】错解:F最大值即N = 0时,F = ma+mg=210(N)错解原因是对题所叙述的过程不理解。把平衡时的关系G = F+N,不自觉的贯穿在解题中。【正确解答】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0.2s前F是变力,0.2s后F是恒力的隐含条件。即在0.2s前物体受力和0.2s以后受力有较大的变化。以物体P为研究对象。物体P静止时受重力G、称盘给的支持力N。因为物体静止,F=0N = G = 0 N = kx0设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此时物体P受力如图2-31受重力G,拉力F和支持力N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G = ma 当0.2s后物体所受拉力F为恒力,即为P与盘脱离,即弹簧无形变,由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x0。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将式,中解得的x0= 0.15m代入式解得a = 7.5m/s2F的最小值由式可以看出即为N最大时,即初始时刻N=N = kx。代入式得Fmin= ma + mgkx0=12(7.5+10)-8000.15=90(N) F最大值即N=0时,F = ma+mg = 210(N)ABm2km1练习38、如图,质量为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例39、如图228,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错解分析】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传送带施加),做v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m。 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有f =mg = ma,a =g =5m/s2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正确解答】以传送带上轻放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9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v0=0的匀加速运动。据牛二定律:F = ma有水平方向:f = ma 竖直方向:Nmg = 0 f=N 由式,解得a = 5m/s2设经时间tl,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 解得t1= 0.4s物体位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物体0.4s后无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S2= v2t2因为S2=SS1=10-0.4 =9.6(m),v2=2m/s代入式得t2=4.8s则传送10m所需时间为t = 0.44.8=5.2s。(BAP练习39、如图所示,倾角=37的传送带上,上、下两端相距S=7m。当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时,将一个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0.25的物块P轻放于A端,P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P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又是多少?例40、物体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滑动,则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物体加速度为多大?(1)斜面是光滑的;(2)斜面是粗糙的,且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 【错解分析】错解:对物体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滑动,理解为物体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导致漏去分析和考虑物体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向上滑动的情况。【解题指导】:两种情况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是否受到动摩擦力的作用”【解析】:(1)对于光滑斜面,无论物体沿斜面向下滑或是沿斜面向上滑,其受力情况均可由图2所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便可列出运动方程 mgsin=ma1,得 a1=gsin.(2)对于粗糙斜面,物体滑动时还将受动摩擦力作用,只是物体向下滑时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斜向上;物体向上滑时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斜向下,受力图分别如图3中(a)、(b)所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便可分别列出方程组 和 由此便可分别解得 a2=g(sincos), 图3 a3=g(sin+cos).练习40、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斜面,质量为m的木块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支持力为(M+m)gD支持力小于(M+m)g例41、如图所示,木楔的质量M=10kg,倾角为q=30,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0.2,在木楔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 . 在这个过程中木楔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g=10m/s2) 【错解分析】错解:f=mN=f=mmg=0.21010=20 N 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是20N,方向水平向左。【解题指导】:由于木楔没有动,不能用公式f=mN计算木楔受到的摩擦力,题中所给出动摩擦因数的已知条件是多余的。首先要判断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v2t-v20=2as可得其加速度a=v2/2s=0.7m/s2,由于a gsinq=5m/s2,可知物块受摩擦力作用。【解析】:由v2t-v20=2as 知a=v2/2s=0.7m/s2物块和木楔的受力如图所示: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q -f1=ma f1=4.3N mgcosq-N1=0 N1= N对木楔,设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 f=N1sinq-f1cosq=0.61Nf的结果为正值,说明所设的方向与图设方向相同练习4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壁匀加速向上运动,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已知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A. mg B. Fcos mgC. Fcosmg D. Fsin例42、如图6(a)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与倾角为的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上安装一支架,在支架的O点处,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匀加速下滑时,小球与滑块相对静止,则细线的方向将如何? (a) (b) (c) 图6分析:要求细线的方向,就是要求细线拉力的方向,所以这还是一个求力的问题.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先以整体以求加速度a(因a相同),再用隔离法求拉力(方向).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发图86(b)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sinf=(M+m)a,N(M+m)gcos=0.而f=N,故可解得 a=g(sincos). 再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务情况如图86(c)表示,取x、y轴分别为水平、竖直方向(注意这里与前面不同,主要是为了求a方便).由于加速度a与x轴间的夹角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sin=macos,mgTcos=masin. 由此得tan=. 为了对此解有个直观的认识,不妨以几个特殊值代入 (1)=0,=,绳子正好与斜面垂直;(2)=tan,=00,此时物体匀速下滑,加速度为0,绳子自然下垂;(3)tan,则,物体加速下滑.练习42、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正在加速下滑,如图所示。滑块上悬挂的小球达到稳定(与滑块相对静止)后悬线的方向是( )A. 竖直下垂B. 垂直于斜面C. 与竖直向下的方向夹角D. 以上都不对例43、如图84所示,质量分别为15kg和5kg的长方形物体A和B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A与桌面以及A、B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0.1和2=0.6,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1)水平作用力F作用在B上至少多大时,A、B之间能发生相对滑动?(2)当F=30N或40N时,A、B加速度分别各为多少? 图4 图5分析:AB相对滑动的条件是:A、B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且加速度达到A可能的最大加速度a0,所以应先求出a0.解:(1)以A为对象,它在水平方向受力如图85(a)所示,所以有 mAa0=2mBg1(mA+mB)g,a0=g=10m/s2=m/s2再以B为对象,它在水平方向受力如图85(b)所示,加速度也为a0,所以有 FF2=mBa0,F=f2+mBa0=0.6510N+5N=33.3N.即当F达到33.3N时,A、B间已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若F再增加,B加速度增大而A的加速度已无法增大,即发生相对滑动,因此,F至少应大于33.3N.(2)当F=30N,据上面分析可知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故可用整体法求出共同加速度 aA=aB=m/s2=0.5m/s2.还可以进一步求得A、B间的静摩擦力为27.5N(同学们不妨一试).当F= 40N时,A、B相对滑动,所以必须用隔离法分别求aA、aB,其实aA不必另求, aA=a0=m/s2.以B为对象可求得 aB=m/s2=2m/s2.从上可看出,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找到情况发生变化的“临界条件”.各种问题临界条件不同,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练习4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A,其质量为kg,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其质量为kg,如图(1)所示。给B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大到稍大于3.0N时,A、B开始相对滑动。如果撤去F,对A施加一水平推力F,如图(2)所示,要使A、B不相对滑动,求F的最大值例44、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370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0.2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1)求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当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8W,求该速度的大小;(3)在上问中,若R=2,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到b,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方向(g=10m/s2,sin370=0.6,c0s370=0.8)解析:(1)金属棒开始下滑的初速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mgcos=ma 由式解得 a=10(0.60.250.8)m/s2=4m/s2 (2)设金属棒运动达到稳定时,速度为v,所受安培力为F,棒在沿导轨方向受力平衡mgsinmgcosF=0 此时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等于电路中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Fv=P 由、两式解得 (3)设电路中电流为I,两导轨间金属棒的长为l,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由、两式解得 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练习44、如图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MN、PQ(足够长)被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 ,质量为均m、电阻均为R的两根相同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放在导轨上,一根绝缘轻绳绕过定滑轮后沿两金属导轨的中线与a棒连接,其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C,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开始时使a、b、C都处于静止状态,现释放C,经过时间t,C的速度为 ,b的速度为 。不计一切摩擦,两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求:aCMPQNBb(1) t时刻C的加速度值(2) t时刻a、b与导轨所组成的闭合回路消耗的总电功率m图24例45、将金属块m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24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2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N7.2N,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F12.0N。(g=10m/s2)(1) 若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2) 要使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错解分析】:不会分析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示数的一半时,弹簧长度不变,弹簧弹力仍为F,上顶板压力为F/2,无法得出a1=0的结果。析与解:(1)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等于轻弹簧的弹力F,金属块的受力如图25所示,上顶板的压力N7.2N,弹簧的弹力F=12.0N,而加速度方向向下,有 mg+N-F=ma 得 m=0.60kgFNmga图25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示数的一半时,弹簧长度不变,弹簧弹力仍为F,上顶板压力为F/2,有 解得 a1=0,即箱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当上顶板的压力恰好为零时,弹簧长度还不变,弹簧弹力还为F,有 ,解得 a2=-10m/s2,“”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上。132图15 若箱和金属块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于10m/s2,弹簧将进一步压缩,金属块要离开上顶板,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也为0。只要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10m/s2,不论箱是向上加速还是向下减速, 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都为0。练习45、如图15所示,三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系在半径为r0的环1上,彼此间距相等。绳穿过半径为r0的第3个圆环,另一端用同样方式系在半径为2r0的圆环2上,环1固定在水平天花上,整个系统处 于平衡。试求第2个环中心与第3个环中心之距离。(三个环都是用同 种金属丝制作的)。 练习题参考答案31、A C D 32、D 33、A 34、35、 36、0.35 37、A D38 .解析开始时,A、B 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x1,有kx1=m1g 挂C并释放后,C向下运动,A 向上运动,设B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x2,有kx2=m2g B不再上升,表示此时A 和C的速度为零,C已降到其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与初始状态相比,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Em3g(x1+x2)m1g(x1+x2) C换成D后,当B刚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由能量关系得(m3+m1)v2+m1v2=(m3+m1)g(x1+x2)m1g(x1+x2)E 由 式得(m3+2m1)v2=m1g(x1+x2) 由式得v= 39解答:当传送带逆时转动时,P下滑的加速度设为a1,则有 从A 到B的时间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设P初始下滑的加速度为a2,则有 当P加速到对地发生的位移 此后P,继续加速下滑,设加速度为,有所以 滑到B端时的速度前一段加速滑下时间后一段加速滑下时间P从A到B总时间40、答案:AD 木块匀速下滑,斜面静止,斜面和木块均处于平衡状态,以整体为研究对 象,受力分析可知支持力与力F的合力与整体重力大小相等,水平方向无作用力.41、D42、B(滑块和小球有相同的加速度agsin,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43、解:根据图(1),设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系统的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值联立解得: 根据图(2)设A、B刚开始滑动时系统的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44、(1) (2)45、解:因为环2的半径为环3的2倍,环2的周长为环3的2倍,三环又是用同种金属丝制成的,所以环2 的质量为环3 的2倍。设环3的质量为m,则三根绳承受的重量为3mg(以2、3两环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即环1与环3之间每根绳的张力T1mg,是相同的。132图16T1T2T1T1T2T2x对环2(受力如图16),平衡时,有 3T2cos=2mg 又 T1=T2=mg 得 cos=2/3 环2与环3中心间的距离 x= r0ctg=点评:本题先以2、3环为研究对象,再以2环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对称性,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而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题的关键,由轻质绳子的张力处处相等而得到的T1=T2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中都用到,应予以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