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备战5年真题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516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备战5年真题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备战5年真题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备战5年真题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备战5年真题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xx高考试题】1.(xx年广东卷)25、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选)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答案】BC【解析】A项,突变是不定向的,故A错。D项,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D错。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导致了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不能插入或替换DNA的碱基,发生基因突变。放射性物质产生射线,可以诱导基因突变,但发生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3.(11年重庆卷)4. xx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答案:C解析:变异(基因突变)在前,(黑暗是环境)选择在后。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密度不是生态因素而是种群的特征。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K值)制约的主因素是水中的溶解氧。间接使用价值是生物的生态功能,科研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4.(xx广东卷)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答案 (1)受精卵;S基因;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 (2)50%;60%(3)减少,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 热病毒的复制。解析:该题第一问考察基因工程的步骤,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目的基因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DNA水平、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第二问考察了在一定条件下基因频率的计算, F1群体中都是雌雄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Bb,所以A基因频率是50%,而F2群体中,根据条件可知,只有基因型都是A B 和aabb的个体才能存活,其中1/10为AABB,2/10AABb,2/10AaBB, 4/10AaBb,1/10aabb,所以,3/10为AA,,6/10Aa,1/10aa,计算可得A基因频率是60%。第三问是属于信息题,由题目中信息可知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中信息可知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所以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5.(xx浙江卷)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I1的基因型是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DXD或BbXDXd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楼体同时翻译 UAG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基本定律相关知识和对遗传图解的理解判断能力。对于甲病而可以连多个核糖体,使翻译高效进行,ACT转录对应的密码子是UGA。6.(xx年江苏卷)28(8分)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 验步骤如下: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制片、镜检;计数、拍照。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清水培养时间(h)质量分数(%)时间(h)01224360. 0l2410. 7113. 6814. 1914. 46369. 9411. 9913. 5913. 62487. 9810. 0612. 2211. 970.1247. 749. 0911. 0710. 86366. 127. 879. 989. 81485. 976. 687. 988. 56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步骤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质量分数为 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 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28(8分) (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0.01% 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xx高考试题】1.(10福建卷)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先根据基因结构和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即mRNA上建基排列顺序(GGG AAG CAG)。由于1169位赖氨敬(AAG)交为谷氨酸(GAA GAG),结合题干意思即四处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GAG)从而推出是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所以选B项。2.(10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序列C细胞的含量 D细胞的含量【答案】B【解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缺失或者是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3.(10天津卷)7.(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答案(26分)(12分)基因突变97%不再使用杀虫剂;低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思路分析: II(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RR基因型频率为95%,R基因的频率为R/(R+r)=(4+295)/200=97%(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4.(10安徽卷)31(24分)I(15分)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II(9分)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请回答:(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 _。(2)在过程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3)在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答案】显性 隐性 表现型为棕色、低酚AaBB aaBb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茎尖、根尖 不含病毒 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发育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高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5.(10四川卷)31.(18分)回答下列两个小题.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1)某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2)某些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将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类型。让图C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I:答案:(1)100% 75% (2) B A 15/16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1小题:T植株含一个HVA基因,可以考虑为Aa,A代表HAV基因,自交,种皮是其体细胞,基因型全为Aa,胚为F1幼体,含A基因的比例为3/4。第2小题:A图考虑为AA,而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则A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100%,B图可考虑为Aa(因两个HAV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则B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50%,C图可考虑为AaBb(A,B任一都抗旱),此时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bb,则C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15/16(仅aabb不抗旱)。6.(10江苏卷)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卷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答案】B【解析】本题以突变实例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应用等。因不知该突变体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8.(xx山东高考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力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9.(10江苏卷)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理解。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具有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B项错误。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是因相关酶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导致,而非为防冻害而产生的变异,C项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项正确。【xx高考试题】1(xx福建理综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增加重组机会。多倍体细胞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的分裂,所以细胞周期是不完整的。3(xx上海生命科学21)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答案】C。【解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花粉染色体数目已减少一半(含三个染色体组),单倍体高度不孕。4(xx上海生命科学22)右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和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重组和易位B.易位和易位C.易位和重组D.重组和重组【答案】A。【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5(xx上海生命科学25)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答案】C。【解析】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仍为同一物种;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须观察蓍草种子在不同海拔高度生长情况,需要原海拔处的数据作对照。6. (xx广东生物26)物种起源出版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7(xx江苏生物20)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故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有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8(xx上海生命科学27) 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A.基因组变异过快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答案】D。【解析】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原料、酶、场所、能量复制增殖。9(xx上海生命科学32)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 C.52% D.57%【答案】B。(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1)生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江陵一中生物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1(xx上海生命科学41)(11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 。(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地区项 目浅色蛾黑色蛾工业污染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 (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试验步骤: 。结果与分析: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2)1)非工业污染区/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右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解析】注意“正反交判断显隐性、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在非工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深色的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的生存。在工业因为B,不正常的基因为b,可推知3的基因型为DdXBY,4基因型为1/2DDXBXB或1/2DDXBXb,后代中不可能患有耳聋,单独考虑色盲这一种病,只有1/2DDXBXb这种基因型与DdXBY才能会出现有色盲的男孩患者,几率为1/4。13.(xx广东生物8)下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所以致病基因来自母亲6号,6号表现正常,肯定为携带者,而其父亲-2患病,所以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父亲。14. (xx广东生物20)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 C.1/19 D.1/2【答案】A 【解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aa,妻子患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中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而中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症,21号染色体上多了一条,而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16(xx江苏生物33)(8分)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 。(3)若-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则-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正常,但是-4有病,那么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的基因型为Aa,他的丈夫可能是AA、Aa。其女儿可能为AA、Aa、aa。17(xx山东理综27) (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2的基因型为 ,-1的基因型为 。如果-2与-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着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此项研究的结论: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 的结合。(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制片: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下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缺失。【解析】本题考察了以下的知识点:(1)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由图示难以推断甲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不满足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任何一个规律)。概率是3/32+1/8=7/32。(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由图标中的数据发现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mRNA数,即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数,即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推测很可能是由于CGG重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进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3)本题考察了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比较贴近课本。首先学生要对课本上关于有丝分裂实验中的系列步骤要熟知,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然后将知识迁移到减数分裂实验观察中。18(xx上海生命科学40)(12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1)甲病属于 遗传病。2)从理论上讲,-2和-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遗传病。3)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4)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 基因和 基因。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2的基因型是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 。【答案】(1)Y的差别;(2)1)常染色体隐性; 2)X连锁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 3)1/4;4)1/200;(3)1)H/ IB;2)HhIAIB ;3)7/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相关知识。Y的差别部分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由1和2不患甲病而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乙病1和2患病而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根据遗传系谱图,2基因型为aaXBXb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50*1/2=1/200;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题中相关信息,H物质在IB基因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2的表现型为AB型,既有凝集原A又用凝的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精子与卵细胞中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以及基因拼接技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3(xx广东生物2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多选) 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答案】BCD。【解析】由于“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会影响起始密码,故一定有蛋白质产物。如果缺失后刚好形成终止密码,将出现B情况;如果终止密码在缺失的那个核苷酸对后出现,将出现C情况;由于只缺一个核苷酸对,导致其后段三个相邻的碱基排序全部打乱,将出现D情况。如果缺失的核苷酸对出现在内含子中,则蛋白质不变。4(xx广东生物2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多选)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答案】ABD。【解析】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这是与基因突变的一个明显区别。它包括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两种。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不胚胎时期,通过进行染色体分析,即可检测是否患病。由图可知,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呈正相关,提倡适龄生育。6(xx上海生物23)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A.体细胞的细胞质 B.生殖细胞的细胞质C.体细胞的细胞核 D.生殖细胞的细胞核【答案】D 【解析】病人的致病基因大部分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因此把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致病基因替换后,就可以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7(xx广东理基46)下图9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答案】B 【解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为XbY,I1为XBXb,I2为XBY,II3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当II3为XBXb时,与正常男性婚配,会生出患病男孩。II3与正常男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9(xx江苏生物1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C。【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16%AA 16%AA;48%Aa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10(xx广东生物23)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7.A、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落粒性突变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对野生型和普通栽培稻的生存是有利的。11(xx江苏生物27)(8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3)-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4)由于-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因此建议_。【答案】:(8分)(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 1/60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解析】由I1和I2正常,II1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干知乙(2)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比, ,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 。(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 在第二个密码子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4)转基因技术可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 。c 。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 。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答案】(1)4/aaBb/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2)13或11/正常或矮生;(3)Y/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4)答案一: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c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b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c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中b和c次序不做要求)与对照比子是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2.(xx广东生物1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父母均为杂合子Aa,这对夫妇为杂合子Aa为2/3,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榔率为:2/32/31/4=1/9。3(xx上海生物14)一杂合体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体的是A.根 B.茎 C.叶 D.花粉【答案】D。【解析】二倍体杂合体植物的根、茎、叶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以一对等位基因为例),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新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aa,是杂合体。花粉的基因型为A或a,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新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是纯合体。4(xx广东生物1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答案】D。6(xx广东生物14)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图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织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7(xx广东生物33)(7分)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排列(STB,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症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请问:(1)双亲中哪一位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正常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题中AG处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正常分离_方的基因型(用+、表示)。(2)21三体综合症个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 中。(3)能否用显微 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请说明其依据。【答案】(1)父亲,并正确填出图中A的基因型;正确填出图中B、C的基因型;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