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1《超重和失重》word获奖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417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1《超重和失重》word获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1《超重和失重》word获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1《超重和失重》word获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课曾在湖南省长沙市参加由中国物理学会举办的全国第六届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19-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1超重和失重word获奖教案一、设计思想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期待学生的自主探究。本节课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教学:1由生活经验和实验概括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2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推导发生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原因。为此,教师先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从现象中提取本质,总结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在探索超重、失重条件时,教师提供清晰真实的电梯内超重、失重实验录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规律。在分析、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超重、失重现象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牛顿运动定律进行理论分析,在复习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用传感器等器材,通过实验得到拉力(或压力)F与加速度a的函数图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物理意义及其实验验证。体会数学工具在研究物理问题上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的自身重力不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2)掌握发生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条件,理解其原因。(3)能运用相关规律解释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收集证据、提出猜想、发现超重与失重规律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2)通过超重与失重概念及规律的学习,认识实验及数学工具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理论分析得到拉力(压力)与加速度的图象,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领略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索超重与失重的规律。2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中,拉力(或压力)F与加速度a的函数图像、物理意义及其实验验证。四、教学过程1感知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教师引导:观看录像中央电视台对杨利伟的专访引出超重和失重的问题。录象中包含超重和失重的对话白岩松:杨利伟你好,我是白岩松。杨利伟:白岩松你好。白岩松:在整个飞行的二十多的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你感觉最难受最具有挑战性的?杨利伟:应该是刚入轨那个阶段,在刚入轨的时候,人在失重情况下,怎样去克服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应该是这一段。白岩松:当时的难受程度是什么样的?杨利伟:当时我有一个错觉,自己感觉是头朝下的位置,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进行克服的。学生体验: 教师演示弹簧秤和体重计所显示的超、失重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建 构:在充分感受“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mgF拉mgF压有时F拉大于mg 有时F压大于mg 有时F压小于mg 有时F拉小于mg 2什么情况下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既:产生超重或失重现象的条件)创建情景:播放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录象。(从一楼到六楼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师引导:(1)分析电梯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各阶段的运动状态; (2)指导学生进行观察;(3)对学生提出探索的具体要求。探索:发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观察并记录失重或超重现象都发生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哪些阶段? 猜测电梯内的超重或失重现象与哪些运动物理量有关,记录该物理量在六个阶段的情况,从表格寻找规律,并与同桌交流。学生活动: (1)设计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2)观察并记录电梯中弹簧秤(或托盘秤)所显示的超、失重现象都出现在哪些阶段;(3)猜想发生超、失重现象与什么物理量有关? (4)根据观察记录,分析猜想的合理性;(5)表达、交流、讨论各自的分析结果。学生设计的表格:电梯运动情况现象记录(超重或失重)电梯加速下降电梯匀速下降电梯减速下降电梯加速上升电梯匀速上升电梯减速上升失重超重超重失重不超重不失重不超重不失重相关物理量的情况物理量1物理量2、师生互动:得到结论: 当加速度a方向向上时,发生超重现象。当加速度a方向向下时,发生失重现象3为什么会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一、教师引导:以弹簧秤下的砝码为研究对象,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Fmg+ma mg 产生超重现象,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Fmgma mg ,失重:Fmgma mg 后,学生自然会发现加速度的大小其实是影响超重、失重现象的严重程度的因素。3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得到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原因这一环节,可以由学生自行分析推导。4完全失重的概念教材是直接给出,本节课时间不够充分讨论这个问题。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图像中的B点(如图4)引入这个概念以留给学生作为课后思考。D0ABaFC图4图5纸带 5关于用数据采集其中“力的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要求学生讨论图像中各段的物理意义,这个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能将图像与砝码的实际运行过程联系起来。对普通学生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6对于矿泉水瓶的完全失重实验,我在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上看到一种更精彩的实验方法,即将一张纸卷成一个比矿泉水瓶稍大的圆圈,让装满了带颜色水的侧面开了孔的矿泉水瓶从纸圈中间竖直落下,如果纸圈没有染上颜色,说明水没有从侧面的小孔射出来。七、教学流程图开始1、什么是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什么情况下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3、为什么会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4、解释身边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观看录像中央电视台对杨利伟的专访引出问题总结出超重、失重现象概念播放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录象,教师提出具体探索要求归纳出产生超重、失重条件教师提出问题结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感受“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师演示弹簧秤和体重计所显示的超、失重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学生设计表格,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理论分析产生超重、失重原因学生分析图像反映的物理意义学生利用传感器进行实验验证教师介绍并演示失重状态学生从表格中寻找规律,交流并讨论学生分析问题中的超重和失重情况学生利用传感器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