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417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重、难点】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主干知识梳理】(一)、区域的内涵读教材第2页第一、二、三段完成第1、2、3题。 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单位,它是人们在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和_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_和_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_、形状和_。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_;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_。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3. 区域既是上一级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_。(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读图及教材第2、3页,对比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差异:(1)地理位置:A_位于北纬_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_的入海口。B_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地处_的中部。(2)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方面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_气候_气候土 地条 件_为主,多为_,人均耕地面积_全国平均水平。_为主,多为_,人均耕地面积_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 件贫 乏有丰富的_等矿产2读教材第2、3页,对比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_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_主要作物_、_、_、_、_作物熟制一年_熟到_熟一年_熟商业贸易发达落后工业重要的_基地_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 2、随着科技的进步: 3、农业社会: 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一、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要关注各要素间的联系。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方法技巧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一般步骤:(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限制条件等。(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具体区域,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产业或一、三、二产业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产业或二、三、一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产业【资料拓展】窑洞: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客家土楼:土楼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为了防范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蒙古包: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吊脚楼: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二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象空中楼阁,建造并不容易。楼而有“脚”,所谓“脚”者,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在山腰上,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吊脚楼,那是由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桩把楼房从地面上支撑起来的。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据湖南地方志记载,吊脚楼的这种构造最早是为了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竹楼:说是楼,其实它只有一层,只是整个房子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养猪圈牛。至于傣族人为什么自古以竹楼为家,大概是因为住在高悬于地面之上的地方,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达标检测】阅读甲、乙两组图,回答12题:1甲、乙两组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2甲组左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读图,回答34题:3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4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交通线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56题:5. 图中,可以反映出()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C区域交通线增多并不断完善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强,与区域外联系逐渐减弱6. 在区域发展晚期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二、综合题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材料二(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社会原因是_。(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课后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