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人文精神的起源教学案 1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2全面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既要看到其价值和意义,又要从实质中分析其局限性。3罗马法与当今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4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5古希腊哲学家的人文思想对当今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6中西古典民本思想比较。7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一、希腊城邦制度产生发展的条件及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局限性古代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以小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的形成和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并非决定因素,它建立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小国寡民状态之下,它实行民主政治的目的就是凝聚本邦的力量,增强夺取外邦财富和奴隶的实力,因此,它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衰落;建立在城邦制度上的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广大奴隶的辛勤劳动,奴隶创造的财富为雅典上层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雅典民主政治也是公民不断与旧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公民取得政治权力的同时,旧的氏族势力被铲除殆尽;同时亚非古代文明也对其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希腊人在对东方文明的学习、比较中,逐渐将思考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自身。实行民主制是政体上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也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雅典公民共同的价值观和亚非文明的影响等内容都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繁盛。进步性: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保证了他们较高程度的自由,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这种民主制度可以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另外雅典民主政治推动古代希腊文化发展为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代希腊文化也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人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妇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特别提醒】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其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第一,各级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并由选举产生,对公职人员发放工资和津贴;第二,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第三,国家设有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陪审法庭。尽管希腊民主政治存在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这种制度体现了人类从专制到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为辉煌的希腊文明提供了条件,也为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深远影响内容: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多种权利。 影响:其一,罗马法的实施稳定了帝国统治,它为统治者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还顺应经济发展变化,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随着自由市大量的建立,把罗马法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其二,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起源,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其三,罗马法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的人权宣言、拿破仑的民法典、美国的独立宣言等都吸取了罗马法的不少因素,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思想武器。【特别提醒】法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和最高的行为规范。罗马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债务奴役和如何调整财产关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了有力的维系作用。罗马人将帝国大厦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即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和博大精深的罗马法律,他们以武力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以法律来巩固帝国的统治,这是罗马帝国能够维持数百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文明的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罗塔哥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开始了从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蕴涵人文主义精神。2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是指认识外表和身体,而是指认识自己的灵魂,理性就是人的灵魂,所以人的本质是追求理性,追求正义和真理。有主张“知识即美德”,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有知识即有美德,“知德合一”,追求美德是人的最高目标,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特别提醒】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已经把“人”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发展。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知德合一,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学说,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四 如何评价罗马法的成果及其对欧洲近代法制建设的作用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公法与私法具备,适用于罗马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巩固政权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而陪审制度、诉讼制度和律师制度也都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在调解罗马奴隶制社会生活,维护罗马国家统治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使罗马国家沿着法制轨道向前发展。但它毕竟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阶级利益,作为广大奴隶、平民并不能享受真正的财富和权利。这种生产关系在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帝国危机并走向全面灭亡。【特别提醒】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总称。古罗马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法律制度。罗马法包括公民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等等,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着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虽然罗马共和国最终被帝国取代,但它的生命力终将至近代重放光芒!虽然罗马国力之强盛,幅员之广大,早已成了历史。然而,罗马法律的基本精神, 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近现代欧洲各国法制之发展都深深留下了罗马法的烙印。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其思想渊源正是受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的地位平等原则的重大影响。因此,有人说罗马法是西方法治的源头。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例1. (xx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答案】B误。【变式探究】(xx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答案】A【解析】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的派系纷争,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D项。【变式探究】(xx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 公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介绍的是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情况。根据叙述,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人民必须要去参政议政,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就说明民主参政成为雅典人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知识反映有民众不去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民众态度;D选项说法有问题,与B项问题一致,都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考点二:罗马法例2. (xx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答案】B 【变式探究】(xx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在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的这些内容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和原则上,而不是具体规范,所以B项错误;罗马法主要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后社会的需要,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没有形成后来的民主制度,更无所谓维护一说,所以C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与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无关,所以D项错误。【变式探究】(xx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答案】D 1. (xx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答案】B【解析】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没有皇帝制度,A错误。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B正确。罗马有完备的法典,C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2.(xx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答案】D【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故答案为D项。“僭主”本身就是贵族,从其下场来看,不能反映贵族垄断国家政权,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实际上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政绩斐然也遭到惩罚是法治程序正当性的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且从材料中的“重视平民利益”来看,平民是享有政治权利的3.(xx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官员就职、陪审员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成人前,都必须宣誓,这有利于增强这些人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4.(xx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答案】D 5. (xx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可知,公民操纵的公民大会决定着雅典城邦重大的决策,故B正确;“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说明希腊小城邦是由政治自主权的,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希腊的统一诉求,故C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公民直接参政的场所,代表的是民意,故D项本身错误。6.(xx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答案】B 1.(xx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答案】A【解析】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的派系纷争,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D项。2.(xx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 公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介绍的是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情况。根据叙述,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人民必须要去参政议政,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就说明民主参政成为雅典人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知识反映有民众不去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民众态度;D选项说法有问题,与B项问题一致,都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3.(xx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 4.(xx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在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的这些内容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和原则上,而不是具体规范,所以B项错误;罗马法主要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后社会的需要,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没有形成后来的民主制度,更无所谓维护一说,所以C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与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无关,所以D项错误。5.(xx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答案】D在了。”可见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故选D。6(xx年上海高考单科卷历史36)罗马法(12分)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资料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4分)(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4分)(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 【答案】(1)水平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其他答案。(2)水平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陈述:、;评价:、其他答案。(3)水平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水平2:仅能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其他答案。【解析】(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十二铜表法和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都是在当时编纂出来的,是一手史料。罗马法词典和古代罗马史都是后人整理的是二手史料。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归教材,联系罗马社会的社会背景,分析各个因素对这一事件的影响。可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社会角度和思想文化角度来分析。在这些角度分析过后,要进行筛选,找出最重要的因素。1(xx安徽文综,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解析】分析题干,亚里士多德有三层意思:一是个人或者某个特定团体势力的增长过快,有可能危及民主政治;二是陶片放逐法可防止寡头政治;三是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防止类似问题重现;依据“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可知他认为确保民主政治良性运转应该及早谋划,故选B项;A、C、D三项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体现出题意,故排除。【答案】B2(xx重庆文综,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解析】题干中“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表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主旨:罗马法官在判案时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时,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依多数、依伯比尼安的观点为准,说明法律并未赋于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A项错误。只是在法律上遇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之时,才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为准,并非说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B项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与题干中“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不符,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答案】D3(xx四川文综,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答案】D4(xx广东文综,30)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解析】题干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人民会议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普通公民有参与法律创设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项正确。奴隶属于私有财产,没有公民权,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体现,排除。【答案】C5(xx江苏单科,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解析】材料中“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说明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内容进行了革新,故B项正确;“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的信息说明A项错误;“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说明不是“忽略”,故C项错误;“万民法吸收了消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说明公民法是万民法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故D项错误。【答案】B6(xx天津文综,12)(节选)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立足于两国的社会变革、国家统一、制度建设和民族交往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立足于两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二小问从“统一和分裂”相互交织的角度分析;第三小问从两国历史发展的普遍与特殊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立足国家政权发展趋势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要注意题目要求“制度层面”分析组织答案。【答案】(1)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2)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3)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7(xx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孟子与学生的相互问答中,从治国、权力与法律、人伦关系等角度提炼归纳孟子的法制观念;从材料二中苏格拉底被审判一案及苏格拉底拒绝弟子安排逃走的言论中归纳苏格拉背景。第二小问要强调“共同”限定项,从二者分别成为中西和西方宝贵思想文化遗产角度作答。【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1(xx年山东文综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C项不符合题意。2.(xx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C选项正确。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所以BD选项排除掉。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A选项排除掉。3(xx年重庆文综10)“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答案】D 4(xx年安徽文综3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答案】(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图示内容分析归纳,依据图示中的“商路”“两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腓尼基”等信息可得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首先通过商路进行交流,其次在与其他文明并存的同时借鉴其他文明。5.(xx年广东文综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答案】D【解析】由“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这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故选D。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的产物,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A;由“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可推知B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6.(xx年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 7.(xx年新课标2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政治与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力。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项。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xx全国新课标1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A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在古雅典,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雄辩的演说是政治家赢得公民支持得主要方式.所以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产物,故选A。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雅典民主政治。(xx全国新课标2卷)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解析】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判断A项正确,排除D。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考点定位】必修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xx重庆卷)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答案】A 【考点定位】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xx浙江卷)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B【解析】题中所述“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正是因此妇女才开始获得或掌管财产。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罗马法。(xx四川卷)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民主思想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捍卫共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执政(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xx山东卷)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答案】A【解析】从材料时间1788年可以看出,此时通过了美国1787年宪法,从材料“愚蠢的船主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离港”可以看出这是说的美国确立的联邦制政体。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也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故选A。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主要说的是国家机构之间;C项错误,共和制在美国建立之始就确立了;D项明显与材料无关,主权在民主要说的是总统和议员等由选举产生。【考点定位】必修一1787年宪法(xx江苏卷)13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故排除C、D两项;由题目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40万,自由民只有16.8万,而拥有公民权的居民更少,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xx海南卷)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答案】C 【考点定位】雅典民主政治(xx广东卷)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那,因此不会遭到流放,排除B;资助贫穷公民是正义事情,不会遭到流放;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不会威胁到民主政治,排除D;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就扰乱了民主政治,显然A选项符合题意。【考点定位】雅典的民主政治(xx安徽卷)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C 论自由,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个人的声音和思想会被抹杀。【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xx北京卷)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2分)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2分)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2分)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2分)(2)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2分)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2分)历史条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2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3分)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3)示例1: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分)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2分)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2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2分)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2分)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2分)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2分)示例2: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3分)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分)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3分)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4分)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2分)示例3: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2分)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4分)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2分)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分)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4分)【解析】 (3)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解读”,只要能够体现出完整的逻辑关系,归结全面、准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