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遗传的分子基础阶段检测卷.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6259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遗传的分子基础阶段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遗传的分子基础阶段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遗传的分子基础阶段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部分 遗传的分子基础阶段检测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考查范围:生物变异与进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变异,产生的4个精细胞如图所示,则可推断发生的变异类型为()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2.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即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了T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产生新的基因C.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D.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A项正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B项正确。题干信息不能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C项错误。基因突变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D项正确。3.下图表示一条染色体断裂后发生错误连接的过程,该过程导致的变异类型是()A.易位B.基因重组C.倒位D.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该染色体断裂后发生错误连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B、D两项错误;据图可知,变异后的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并未改变,而是其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属于染色体倒位。而染色体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A项错误,C项正确。4.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它利用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发生变异。该种育种方式属于()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答案A解析在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下,DNA的分子结构容易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项正确。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的改变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C.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也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就属于可遗传变异D.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DNA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才是基因突变,A项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项错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一定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项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项错误。6.(2018浙江选考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地理隔离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C.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D.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基因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答案D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A项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但如果是配子发育而来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B项错误。杂交育种时如果选用的是隐性性状,需要的时间也不长,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XbY占3.5%,XBXb占5%,其余都是正常的,色盲基因频率为(3.5+5)(50+100)100%=5.67%,D项正确。7.(2018浙江温州普通高中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列代表染色体组型的是()答案C解析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图中C项符合。D项是全部染色体,A项代表一对性染色体,B项表示一个染色体组。8.右图为某动物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不考虑之后再发生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能正常配对C.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则基因型为AAaaBBbbCCccD.该个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发生倒位,A项错误。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由于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同源染色体可能不能正常配对,B项错误。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NA已完成复制,因此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C项正确。该个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倒位后可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表现型可能出现异常,D项错误。9.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都需要经过自交等纯合化手段来选育新品种B.诱变育种可定向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C.单倍体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单倍体植株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答案D解析如果杂交育种的目标种是杂合子或者隐性个体,就不需要经过自交手段进行纯合化。诱变育种可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但是不定向的。单倍体育种通过诱导染色体加倍来获得纯合子。10.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植物的开花时间是在各种植物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C.地下河中的盲螈由于眼睛长期不使用而退化了D.自然选择是进化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所以,地下河中的盲螈之所以眼睛看不见不是长期不使用而退化了,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1.(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已知显性(A)对隐性(a)完全显性,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一个携带隐性基因的个体意外死亡,将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改变答案B解析该种群为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a的基因型频率是0.64,a基因频率是0.8,A基因频率是0.2。Aa基因型频率是0.32。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8,若种群中一个携带隐性基因的个体意外死亡,不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改变。12.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Q基因在箭头处发生缺失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射线照射不会影响P基因和Q基因的突变频率B.Q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C.P基因与Q基因会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基因重组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或Q基因缺失,均会引起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X射线照射会影响P基因和Q基因的突变频率,A项错误;Q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B项正确;P基因与Q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会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基因重组,C项错误;若Q基因缺失,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错误。13.下图表示四种脊椎动物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的比较,图示说明各种脊椎动物前肢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其骨骼组成相同。这说明所有脊椎动物之间()A.存在着统一性B.存在着多样性C.生存环境不同D.原始祖先不同答案A解析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它们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在胚胎阶段,它们都是从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这说明所有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统一性。14.将物种(2n=20)与物种(2n=18)杂交可产生子代,对将作如图所示处理(注:的染色体和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皆可发生B.是一个新物种C.由到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由到的过程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图形分析可知,物种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图中到的过程不能发生,A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是一个物种,是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是可育的,属于一个新物种,B项正确;由到过程表示的是诱变育种,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项错误;由到的过程表示的是多倍体育种,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项错误。15.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形成的,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项错误。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项正确。野生型昆虫与突变型昆虫之间只在抗药性方面存在差异,但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D项错误。16.某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其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B.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C.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D.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答案B解析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杂合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应是雌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11,雄配子只有含a的正常发育,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17.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B.图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图甲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题图中细胞是同一个体的细胞。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A项正确。图乙为有丝分裂,其表示的细胞中最左边上下对应的两条染色体分别含A和a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项错误。1与2的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1与4的片段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正确。图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正确。18.(2018浙江杭州一模)血红蛋白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ATT变成了GTT,导致珠蛋白链很容易被破坏,引发慢性溶血,严重时导致机体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材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依据对表现型的影响,该基因突变不属于致死突变C.引起溶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珠蛋白链增多D.这种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替换引发的序列变化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没有说明其具有普遍性,A项错误;由于该突变可以导致机体死亡,所以该突变属于致死突变,B项错误;由题干信息“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很容易被破坏”可知,引起溶血现象的直接原因不是细胞内珠蛋白链增多,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血红蛋白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ATT变成了GTT”可知,这种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替换引发的序列变化,D项正确。19.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所得到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分别占5/8、1/4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前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重组类型占3/8,纯合子占1/4,其原理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后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1/4,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20.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研究人员拟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种(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育种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克服不同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过程与过程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结果没有影响D.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过程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项正确;过程采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克服不同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项正确;若先导入基因R再人工诱变,这样可能会导致基因R发生突变,进而影响育种结果,C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D项正确。21.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某通道蛋白中只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其原因应是控制该通道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替换,A项错误。据表中有抗性杂合子推测,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应为2%+20%1/2=12%,B项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能说明抗性基因的突变率最高,只能说明乙地区的环境最有利于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生存,C项错误。丙地区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该地区环境对该基因决定的性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22.下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物种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答案D解析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最终形成不相同的两个物种b、c,A项正确;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的差异,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C项正确;要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除了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自由交配外,还要观察能否产生可育后代,D项错误。23.某野生型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四个缺失突变株,其缺失情况如下表所示:(“+”未缺失,“-”缺失)正常A基因A1A2A3A4A5A6缺失株J+-+缺失株K+-+缺失株L+-缺失株M-+现有一未知突变株。将其与缺失突变株J与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A.A1B.A2C.A3D.A4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J突变株缺失A3、A4、A5三个小段而L突变株缺失A4、A5、A6三个小段,而“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可知,未知突变株肯定具有A3、A4、A5、A6,可能缺失A1或A2。未知突变株与缺失突变株K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可知未知突变株A2、A3中至少有一段缺失;未知突变株与缺失突变株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可知未知突变株A1、A2、A3、A4中至少有一段缺失。从题上可知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某一小段,所以综上结果可知未知突变株缺失A2段,故选B项。2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的改变B.辐射引发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改变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D.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项错误;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所以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B项错误;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如AABB和AaBb表现型相同,C项正确;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的重组,不改变基因结构,不改变遗传信息,D项错误。25.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座位,同种个体有相同的基因座位。真核生物有一定数量的基因座位有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并有一定比例的基因座位是杂合的。如图为人、狗、濒危物种东非猎豹杂合基因座位所占比例的电泳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失去栖息地是威胁猎豹生存的重要因素,在遗传上如此小的变异性对它也十分危险B.多种基因型及与之对应的多种表现型,能分别适应可能遇到的多种环境条件,这对种群生存和延续有利C.存在等位基因的基因座位数越多,将有更多重组机会,产生更多新的表现型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即新物种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东非猎豹作为濒危物种,失去栖息地是威胁猎豹生存的重要因素,在遗传上如此小的变异性造成其适应多种环境变化的可能性也较低,使其生存步履维艰,稍有风吹草动则可能灭绝,A项正确;按照遗传基本定律,一对基因座位杂合,基因型有3种,两对基因座位杂合,基因型有9种,即3n,可见存在等位基因的基因座位数越多,将有更多重组机会,产生更多新的表现型,能分别适应可能遇到的多种环境条件,这对种群生存和延续有利,B、C两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不能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4分)下图甲为野生型圆眼果蝇(纯合子)与棒眼雄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基因用E和e表示),图乙为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说明F1圆眼果蝇产生F2的过程中,卵原细胞中控制眼型性状的基因一定会发生。(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图乙中的,雄果蝇中棒眼基因型是。(3)野生型果蝇眼色为红眼(C),属于伴X遗传。在图甲的实验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有关,且只有c和d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白眼。将该白眼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1/8的果蝇为白眼。亲本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2雌果蝇共有种基因型,其中纯合红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4)果蝇出现棒眼、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答案(1)分离(2)X染色体的区段或X和Y染色体的区段XeYe或XeY(3)ddXcXc60(4)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解析(1)图甲说明F1圆眼果蝇产生F2的过程为自交,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雌配子,该过程中控制眼型性状的基因一定会发生分离,即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说明后代雌、雄果蝇表现型不同,果蝇眼型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根据图乙所示的果蝇性染色体结构推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或X和Y染色体的区段,雄果蝇中棒眼基因型是XeYe或XeY。(3)从试题信息分析,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一对位于性染色体。根据F2有1/8的果蝇为白眼可知,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ddXcXc,雄果蝇为DDXCY。F1雌果蝇基因型为DdXCXc,雄果蝇基因型为DdXcY,故F2雌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2=6(种),其中纯合红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4)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涉及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27.(16分)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被称为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成本较高。(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答案(1)遗传(2)纯合花药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配子组培苗(4)重组解析(1)生物性状的变异可能是由环境变化或者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其中由环境改变导致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不具有育种价值。(2)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说明发生的是显性突变,则可让早熟突变体后代自交,再选出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早熟植株留种,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所以为了加快育种进程,可以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由于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会导致染色体分离不规则,产生的配子活力低,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制备组培苗。(4)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重组,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被保留下来。28.(20分)如图中甲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乙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发生改变,因此种群1(填“发生了”或“没有发生”)进化。(2)图甲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因此可判断该阶段(填“有”或“没有”)新物种诞生。(3)根据图甲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作用。答案(1)A对a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发生了(2)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没有(3)1选择解析(1)从图乙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A对a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突变能形成新的等位基因,故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2)据图甲分析,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也说明了没有形成新物种。(3)根据图甲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1,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