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6223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近代前期中国的先进思想,要与当时国内外历史背景相结合,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并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特点及其继承性,认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加以理解体会。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2.“中体西用”的原因和影响。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2.代表人物(1)林则徐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3.影响:“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思维点拨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1.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提示强国御侮。二、体用之争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西学的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2.表现(1)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2)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中法战争前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立场: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评价(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2)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中体西用”中的“体”“用”分别是什么含义?提示“中体西用”中“体”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纲常名教;“用”指西方文化特别是科技文化。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主张是什么?提示力主实行政治改革。4.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提示说明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三、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分道扬镳(1)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使早期维新派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洋务派“仅袭其皮毛”。(2)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2.维新思潮的兴起(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2)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思想主张和活动影响康有为在广州设万木草堂,研究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思想特点:借用儒家思想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革教育的必要性名重一时,“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严复借用进化论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的道理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1)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2)影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四法记忆西学东渐一个中心:向西方学习。两次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三个思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四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5.你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教材P85)提示康有为在研究和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时,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即“移花接木”。这一方面使维新理论的传播减少了很多阻力,同时也说明了康有为变法理论的保守性和局限性。6.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提示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主题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史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今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史料二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选自朋僚函稿史料一反映的是郑观应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认识。指出了“体”“用”的含义;批评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弊端。史料二为李鸿章的主张,是核心主张;是其具体主张。(1)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答案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2)如何评价李鸿章的主张?答案李鸿章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积极性“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2.局限性(1)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2)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主题二康梁的维新思想史料一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史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定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史料一为梁启超的主张,是核心语。史料二为康有为的主张,“皆以变法而强”说明康有为强烈要求变法图强。“勿去旧衙门”等措施反映出康有为畏首畏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梁启超比魏源、洋务派的进步体现在哪里?为此,他是怎样实践他的主张的?答案进步体现:他认为除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教育制度,更需要学习政治制度。实践:同康有为一起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史料二表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变化:史料第一段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第二段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2.评价(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触及了反封建和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自强而探索、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1.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答案A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从思想的角度分析的;B、C、D三项是从具体认识及活动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2.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3.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倡西学、兴民权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之伦常名教,故C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错误;B项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4.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阶段,其中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是()A.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B.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C.郑观应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D.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答案C解析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的原因在于未能准确掌握各派的思想主张,误认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康有为等维新派。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不是康有为等维新派,而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只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仅限于提出主张,并没有付诸实践,C项正确。5.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作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作是()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 D.天演论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之作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课中思考题这种“中体西用”的观点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相同点:二者都主张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同点:对西方科技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面对现实,师夷之长技以自强。顽固派则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解析与探究顽固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反对西学的武器,是一种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观点。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倡导西学的依据,反映了他们的体用观。维新派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是中国忧患的根源,抨击“西学中源”说,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自我测评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2.内容:宣传西方政治学说,进行维新变法,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历史影响: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基础达标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曾国藩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师长”“交际未深”“实倡先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师长”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率先提出。故选A项。2.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A.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B.“中体西用”C.宣传维新变法D.宣传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读经、讲经、修身”等是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是西方传来的文化,由此可知,其学习内容包含了中学与西学。故选B项。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愈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1897年”可知“最近三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派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4.趋时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A. B.C. D.答案C解析是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时间略晚于洋务运动;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维新派的主张。故选C项。5.“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把握关键信息“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文化上,维新派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故选C项。能力提升6.“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A.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B.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C.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D.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持此言论者认为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进不了中国的国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选C项。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的大意: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由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倡导民众,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D说法错误,排除。8.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明维新思想中包含“仁”的特点,而“仁”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是维新思想中关于宇宙本质的探讨,属于哲学范畴,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一种思想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体现出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融合,故D项正确。9.下面四幅图片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四次变化。图一 图二 图三图四(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四幅图片反映出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四次变化。其思想主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图二、图三、图四之间有怎样的历史联系?他们各自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答案(1)四次变化:图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图二,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图三,早期维新思想;图四,康梁维新思想。侧重点:图一、图二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图三、图四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2)联系: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康梁维新派力主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实践及结果: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早期维新派没有将其主张付诸实践;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镇压。原因: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而不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未能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康梁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解析第(1)问,图一为魏源的海国图志,图二为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图三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图四为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相对应的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这四次思想变化。第(2)问,实际上考查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及康梁维新派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