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春游教材教法 冀教版一、课本内容安排的依据(一)学生面临的问题春天来了,春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季节,无论是对大自然还是对人们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从季节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安排了春游,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五官来感受春天的美丽,用大自然赋予的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意识到美化环境、爱护环境的责任,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学生自我创造的欲望。并用自己的方式来由衷地赞美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课程标准的依据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要求而设置的。二、本课内容结构分析(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本课安排了三部分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带领学生到户外有目的地观察春季的显著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能力;在学生观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植物、爱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第二部分是在学生充分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春天的切身感受,同时还需要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描述春天。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已有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科学知识,从而认识春天的显著特征。第三部分是对春天的赞美。春天是美丽的,自古就有春如画、春如诗、春如歌的说法,该部分是让学生在认识春天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春天。(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科学知识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年龄小,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春天的显著特征。兴趣是是有选择性的,所以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时,应是学生明确户外观察的目的,用自己的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来认识春天,不至于到户外后无所事事,使活动流于形式。应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由衷地赞美大自然。三、整体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34个课时,第一、二、三课时为户外观察春天的主要特征。(二)课前准备1. 教师先到附近的丛林路边进行实地勘察,选择适宜观察的场所,了解周边环境,为上好户外活动课奠定基础。2. 学生要准备必备的用具,如:放大镜、笔记本、铅笔等,还要注意穿易于活动的衣服和鞋袜。3. 如果有可能,最好邀请几位家长随同前往,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家长对此次校外活动的开展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4.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5. 可以准备一些春游时的照片。(三)教学方法户外活动课、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四)内容结构教学建议在第一部分“户外春游的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外出前的准备: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书中的春游活动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想想自己出去后要做的事情。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如:春风的和煦、花草的色彩、动物的喜好等,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户外观察的目的,用自己的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来认识春天,不至于到户外后无所事事,使活动流于形式2. 同桌讨论交流:到户外想做哪些事情,外出时要注意的事项,这样不会使学生只注意教材中的活动,让教材仅仅作为活动的提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所处环境进行自主观察,激发学生产生观察欲望。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活动目的更加明确,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确保春游活动顺利进行。3. 自愿结合小组,推选临时小组长,便于学生活动、交流、互助,为做好观察活动奠定基础。活动中:1. 教师只作为旁观者,让学生去观察自己最为感兴趣的东西。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如果学生观察不够全面,则需要教师给予提醒,但不能作为要求,只是作为补充。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注意提醒学生劳逸结合,保护周边环境,不随便扔杂物。并要做好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在第二部分“春天在哪里”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对春游的回忆,进而讨论、总结、发言的形式来让学生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还可通过欣赏视频“春景”、“春来了”、“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天来了百花开”或图片“冰雪融化”、“春景”、“春来”、“春来了”、“春水”、“春天的桃花”、“含苞欲放”、“花开”、“油菜花”等形式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归纳总结出春天都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在第三部分开展“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听音频“春天来了”、欣赏视频“踏青”的形式或看书中的图片和诗歌,把自己对诗和画的理解告诉大家。说说自己想怎样来赞美春天。也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如:朗诵古人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唱自己喜欢的赞美春天的歌曲,画一幅赞美春天的图画,写一句赞美春天的话并将自己赞美春天的方式展示给全班每个同学。让所有的同学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有人生病时 1教案 浙教版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的第3课,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您”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告诉儿童一些常见病的病状,并因此产生对病人的同情,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应当预防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一课时就是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接下来的“小调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小诊所”是为了告诉儿童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聪明谷”是介绍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诗园”则是通过儿歌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的“我来照顾您”是告诉学生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它的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2. 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教学重、难点:回忆生病的难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课前准备1. 学生:课前鼓励学生调查儿童常见病的症状及生病的原因,从各种渠道了解预防生病的办法。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生病真难受!1. 游戏引入,体验感冒鼻塞症状。2. 汇报自己生过哪些病,并说一说生这些病时不舒服的感觉。二、怎么会生病?1. 播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肚子疼的动画片。2. 结合课前调查表来说一说自己的一次生病原因。(挑食、病毒感染、缺少锻炼、受凉、不讲卫生、不吃早饭等)三、怎样更健康? 1. 学习正确洗手。洗手歌小朋友,别马虎,洗小手,分六步。第一步,擦手心;第二步,手交错;第三步,擦手背;第四步,擦指背;第五步,洗指尖;第六步,洗拇指。左右手,交换洗。每一步,洗五遍。小小手,洗干净,吃饭香,身体棒。2. 汇报课前调查:预防生病的方法。3. 播放医生介绍如何预防疾病的录象。4. 教师送健康大礼。 (1)演一演:防疫站的医生到学校里来打预防针了,一位小朋友吓得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肯打,请你们来劝劝他,并表演打预防针。(提示:人物有医生、同学、老师,请组长马上分好工哦!)(2)唱一唱:请小朋友们根据两只老虎的旋律来唱一唱下面这首儿歌。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饭前便后洗手,天冷及时添衣。身体好,身体好。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多锻炼。身体好,身体好。 (3)选一选: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很重要,那小朋友们到底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呢,让我们来选一选吧!米饭、方便面、油炸食物、橙子、冰淇淋、青菜、开水、饮料。(4)辨一辨: 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满头大汗的小丽正对着空调吹冷风。吃油炸不洁食物。小朋友们在积极锻炼身体 5. 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有人生病时这一课是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你”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有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来感受病痛会给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认识有病真难受。第一课时就是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这是一堂生活保健课。本节课在生活教育上做文章。于是我定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它的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二是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参与的热情一直很高,比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 “课堂素材”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这句话一点没错。这堂课中安排了一个板块是让学生来说一说生病时难受的感觉,这部分在教学时学生有话可说,非常投入,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生活经验。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或多或少地生过病,再加上现如今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使人类的抗病能力下降,学生对生病并不陌生,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病时的一些难受的症状以及生病的原因,学生并不用太多考虑,只需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出这些信息便可,而且说的感觉都是最真实的。 2. 在“生活”中指导生活。品德教育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课堂上,从“生病真难受”、“怎么会生病”过渡到“怎样更健康”,这里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医生介绍、老师指导、同学的交流中知道了许多预防疾病的办法。比如要正确洗手、不挑食、经常锻炼身体等等,这一些一定会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带来改变。3. 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品德与生活呈现的形态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多种形式上的整合,将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站在学生的角度,我的课堂上就想努力达到这一点,如洗手歌,就利用三字经的形式将烦琐的六步洗手法以比较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边念边洗。再如“送健康大礼”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了“演一演、唱一唱、选一选、辨一辨”这四个活动环节,树立了大教育观,因为这里面既有小品的表演,又有唱歌,辨析、代表物体说话来选食品,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形式比较活跃,又能吸引学生。所以我想我们备课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品德与生活学科的课本上,要使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要认识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学生,利用资源,整体发挥优势,促进教学效益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施4年来,观念是改变了,但是有一个感觉没有变,记得在xx年的时候我的一个课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上刊登,当时我的课后反思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是“全才”,既要会唱会跳,还要会画,甚至更多。这样,在课堂才会得心应手,学生才会爱上你的课,因此,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呼唤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3年过去了,感觉依旧,看来综合性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永远只有提高,不会降低,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