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程标准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情分析近三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年份考点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9年中考预测xx“开元盛世”“开元盛世”选择题12分本单元为重点主干内容,唐朝前期政治为高频考点,年年考,科举制、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盛世表现也经常考.除常规重要考点外,xx年版课标新增内容如大运河、盛唐景象、唐诗等也应引起重视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非选择题16(1)3分xx武则天的历史评价武则天选择题12分唐朝对外关系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非选择题16(1)3分xx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者选择题12分“开元盛世”筒车选择题22分“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非选择题16(1)4分【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4典题聚焦1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A)A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B整顿吏治,裁撤冗员C任人唯贤,虚心纳谏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解析】从材料关键词“任贤能、受谏诤”可知唐太宗强调的是用人和纳谏方面.A、B、D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故选C项.2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解析】图片人物分别为鉴真和玄奘,鉴真东渡日本传经,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体现唐朝“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对外交往特点.故选B项.巩固提升1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D)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2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B)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3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去扬州(江都)看琼花.如果只是为了这一目的,隋朝的大运河就只需要开通以下哪两段即可(B)A永济渠和通济渠 B通济渠和邗沟C邗沟和江南河 D永济渠和江南河4(xx贺州中考)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A)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B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5“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由此可知,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B)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6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A)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辖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体现出他的治国智慧的是(D)A“不为则不为,若为则尽之.”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8一段好的历史统治时期是与统治者重用人才分不开的.唐太宗统治期间,就有一位敢于直谏皇帝200多次的大臣.这位大臣是(C)A杜如晦 B房玄龄C魏征 D宋璟9(xx百色中考)如图为唐朝时期创制的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它的主要用途是(A)A农业生产B交通运输C纺织丝绸D测定方位10“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材料中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C)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C经济繁荣 D商业活跃11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而修建.这位唐朝公主长期以来受到汉藏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她(A)A促进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B嫁给了松赞干布C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D促进中印经济文化交流12“他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B)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柳宗元13(原创)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通过下列唐代流传至今的艺术品,你能了解到唐朝(D)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开放的对外政策C多彩的文学艺术 D开放的社会风气14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僧人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C)A释迦牟尼 B鉴真C玄奘 D郦道元15“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D)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16(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统治下,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盛世最多的朝代,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频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隋朝有哪些开创性的举措?答: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首创三省六部制.(2)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盛世最多的朝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典型事例各一例.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上:曲辕犁、筒车、唐三彩等;文化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量优秀诗人的出现;民族关系上: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与靺鞨、回纥、南诏等的友好交往;对外交往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3)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前提是什么?答: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前提.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摘译自隋书材料二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摘译自旧唐书新唐书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其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答:隋文帝.农业生产.(2)“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措施(写两点).答:唐太宗.措施:减轻刑罚、重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等.(3)材料三中,杜甫回忆那个令人难忘的往昔,有哪些令人怀念之处?答:城市繁荣、农业发达、社会安定等.(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在治国安邦中的共同点.(写两点)答:都注重人才的选拔、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等.18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1年有918万户.材料三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从图3中你能捕捉到哪些信息?答:农业和手工业(陶瓷)的发展.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2)根据材料二,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答:趋势:连续增长(上升).原因:政治上: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的选拔;整顿吏治.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民族交往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友好交往,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政策上: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答: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4)通过对盛世唐朝的学习,你认为对今天我们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哪些借鉴作用?答:倡导开放和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要坚持改革,重用人才;关注民生,注重民族团结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