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6045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案例归纳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合作探究活动1】1、我国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甘蔗、油菜、花生、甜菜等;主要经济林木有苹果、柑橘、梨、桃子、菠萝、天然橡胶、椰子等。这些作物中适合在山东大面积种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梨、桃子2、在以上适合种植的作物中任选一种,分析其在山东的主要分布区及区位条件小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有利: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水热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不利:自然条件:春旱严重,多风沙;多旱涝灾害;河流径流量小,汛期短,水资源缺乏;盐碱化土地面积大;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水平较低、机械化水平较低【方法总结1】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分析或评价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既要考虑有利条件,也要考虑不利条件;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4)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拓展练习1】读右图回答下列13题。1烟台栖霞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02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之都” 荣誉称号。下列选项中属于栖霞生产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的是( )地势平坦开阔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 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 秋季昼夜温差大A. B. C. D. 2栖霞苹果目前已经远销的欧美和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年出口量达到20多万吨。产品出口世界市场主要得益于( ) 栖霞苹果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产量高 交通技术的进步 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苹果生产需要劳动力少,生产成本低 A. B. C. D. 3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栖霞的“福”字、“寿”字苹果,这主要是因为( ) A销往欧美等西方国家,适应外国人的心理 B. 转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 C.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即市场的需求决定生产类型 D.使用农药的结果读下图,回答45题。4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地农业发展引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不足D相比于D地,F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5E地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A地质 B地形 C气温 D植被【探究活动2】材料一: 材料一反映了山东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压力大粮食压力大;资源、环境压力大材料二:120E材料二反映了山东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高,林渔业比重小人口压力大材料三: 据山东省水质监测资料,主要湖泊、水库的水质不容乐观。全省化肥、农药年施用量分别在万吨和万吨左右,地膜覆盖面积在万亩左右,而该省化肥的利用率只有,农药的利用率也只有左右,导致化肥、农药大量流失,严重污染了农业环境和粮食作物;同时,地膜分解缓慢,残留期长,也影响了粮食等农作物的根系生长,造成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材料三反映了山东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山东农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 【小结】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压力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问题严重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方法总结2】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应根据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以及提供的材料去归纳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对策。【知识链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退化;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成因: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草场退化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抚育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好,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拓展练习1】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2.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B.C.D.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34题。 3.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4.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xx宁夏文综卷)右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516501780年该区域()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6进入20世纪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10题。7该地区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农业 D.传统旱作谷物农业8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9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10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地水库大坝地果林地耕地地水土保持林B.地水土保持林地耕地地果林地水库大坝C.地果林地耕地地水库大坝地水土保持林D.地耕地地水土保持林地水库大坝地果林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属于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的是()A农业发展方式集约,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B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C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小 D耕地面积直线上升12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A把非法占用的耕地全部用来植树造林,以绿化环境B牧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D保护本地珍稀物种,禁止外地物种引进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314题。1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1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15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分布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2009年8月20日,山东省农业厅文件: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我省耕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玉米适当晚收获,可充分利用9月下旬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增强玉米灌浆,增加籽粒容重,促进高产,提高品质。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控晒防冻,安全越冬。材料2:右图反映了山东省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势 ,数值大于0说明气温较多年平均值偏高,小于0说明气温较多年平均值偏低。(1)山东省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2)棉花是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结合下表说明山东省棉花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市(区)粮食播种面积(公顷)棉花播种面积(公顷)月降水量(毫米)6月日照时数(小时)常用耕地面积(公顷)青岛497 8583 462490.1167.5412 853淄博223 01617 639318.8226.1158 187聊城684 70669 472326.3232.3526 792(3)山东棉花协会2009年11月6日称十月份的棉花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从籽棉到皮棉均有大幅上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作用下,价格处于平稳状态。这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除了气候以外还包括哪些?(4)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为山东省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14 ABBAB DCADC BCAD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农业区域生产问题及发展对策。第(1)题,据图中可看出冬季气温波动上升,造成全年无霜期延长;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暖冬利于虫害越冬,将增加农药等投资;冬季变暖还将增加土壤水分蒸发,不利于保墒。第(2)题,由表中可以看出棉花在全省由东向西播种面积增加,西部平原、土壤肥沃、光照足、阴雨天气少,有利于棉花生长、收获。第(3)题,由材料可知,除自然因素外,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还包括市场和国家政策。第(4)题,针对山东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即可。答案:(1)波动中上升。改变农作物生长习性,产量增加;平均无霜期延长,复种指数提高;虫害增加,农业投资增大;蒸发增加,土壤墒情变差(答对三点即可得分)。(2)东少西多(由东向西种植面积增加)西部内陆降水少,光照足,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3)市场、国家政策。(4)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调节农时;把握市场信息,发展高效农业;发挥政府职能,调控农业生产。(答对三点即可)备选试题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下图,回答1213题。1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解析: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降水量小,不宜采用增大坡耕地的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也不宜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和建成商品粮基地,因为这些人类活动都会对农牧交错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合理的措施是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答案:D1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C. D.解析:读图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生态功能: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因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森林、草地可以防止西部风沙对东部农耕区的危害,而该地的森林、草地是西部牧区水源地;生产功能:农牧交错地区是东部农耕区畜产品供应基地,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答案:A16.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纬度38N45N42N46N地形平原平原土壤有机质3%6%2%降水量(mm)500700450650无霜期(天)160200130145玉米面积比重50%50%60%玉米单产(千克/公顷)7 5006 75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解析:此题考查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比较。答题时,要善于将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有机整合,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3)热量不足(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且无霜期较长,降水略多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8.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读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甜菜、水稻、亚麻 B棉花、水稻、油菜 C甘蔗、水稻、甜菜 D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和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和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 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5)图中所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解析】该题以我国商品农业基地的分布图切入,考查与商品农业基地有关的知识。解答时一方面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各个地区的差异,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另一方面,此题的解答对考生的描述能力要求较高,既要答得合情合理,又要求条理清晰。 【答案】(1)B (2)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业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途径: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5)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910题。9“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10“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读下面两个表格,回答78题。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地形结构表缓坡平原陡坡水面36%18%33%13%该丘陵地区农业用地结构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70%12%7%11%7.造成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C过度绿化 D城市化速度过快,占用大量耕地8该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为()A缓坡退耕,大力发展渔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放缓城市化进程,严禁占用耕地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读下图,回答1113题。11粮食输出居前两位的省(市区)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光热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 BC D12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13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涉及了中国,应对粮食危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B限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耕地面积C取消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D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15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思路:确定研究地区收集资料,了解该地区特征分析该地区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信息材料:该地区景观及气候资料图。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3)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地区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4)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考察时发现,该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_。根据以上材料,试简述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角度分别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根据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再结合地形等可知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发展种植业最大的优势是热量条件,最大的劣势是人多地少,耕地不足。当地发展工业应立足于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林业资源。【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2)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3)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加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4)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读下列材料,回答79题。材料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材料2: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7关于世界黑土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境内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温带森林分布区解析:黑土肥沃必然是所在国重要粮食产区,也都是地广人稀之地,由于平原利于农耕而少有森林分布。答案:C8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解析: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冀辽两省很少,由于气温低而不能种植冬小麦。答案:C9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治理坡面B.秸秆还田C.植树造林D.沟壑治理解析:东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和植树造林等,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肥力的措施之一。答案:B必修3:鲁教版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湘教版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一鲁教版教材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需弥补:补充、纠正、引导、讨论、设计探究活动)1补导语:课文开始缺少导语,使整个专题的目的意义不明。(为什么要介绍这个案例,利用本案例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启示?) 最好增加有关学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必要性、目的、方法等)。教材开门见山谈东北案例,显得唐突。只谈东北,没有强化专题探究价值、方法。2课文冗长,有些内容过细偏繁,需归纳概况;偏重罗列,缺少启迪、引导;需健全思路、渗透方法。减少陈述,适当增加问题(突出方法、思路总结归纳类的问题,以利迁移运用和理性思考。二要点梳理、评析、整理:要点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教材整合 答案归纳) 以东北地区为例: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180-80天,年降水量300-1000mm,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影响)可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东北平原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影响)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地: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分布有冻土。耕地:耕地面积广,占全国1/5左右,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本地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地区之一。分布有沼泽。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中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利发展特色林业产品。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良好。一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影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影响)与周边国家相比,本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人口与耕地:人口密度较低,使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最高的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鲁)“自然环境”:地貌:介绍了基本特征及格局;气候侧重南、中、北不同的温度带(热量条件)及相应农作物,降水分布规律;植被:类型;有冻土(知识窗)和沼泽。“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壤:肥沃、分布;土地:丰富,耕地广及其耕作条件、宜农荒地多及其分布。土地开发:陈述了大力开荒到决定不再开荒,保护陆地生态系统。评析课文不简明:地貌、土壤前后文均涉及;气候中的温度带过细。建议作必要的整合、优化。条件不够全面:如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农业机械、机械化水平)对于农业的支持;地广人稀等。建议增加。要素陈述需完善:如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前需加温度带,因为本句是在寒温带针叶林下介绍的。建议增加“中温带”等。主题突出不够:如标题“一、自然环境”没有从“发展农业的条件”设置;地貌:地貌格局(可安排学生读图说明)的陈述没有与发展农业的条件相关;气候: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没有作出利弊评价等。缺少发展农业条件的整体性概括。(人)评析影响因素突出了: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交通与区际联系、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突出了主要的自然条件,没有面面俱到。紧扣了每个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要点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教材整合 答案归纳) 以东北地区为例: 农业生产结构:耕作业、林业、畜牧业。 农业布局特点:自东向西: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牧业地带。自南向北: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交错地带。 分析、评价:运用第一个要点归纳的条件分析,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评价。(鲁)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作物结构现以玉米、大豆为主;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农业布局特点:自东向西: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牧业地带。自南向北: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交错地带。评析没有侧重“分析、评价特点”,特别是没有突出因地制宜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划分生产区域。主要陈述了(哪里)有什么;上下文缺少关联性语言。 建议:在“自东向西”和“自南向北”后面加上“随着(由于)哪些条件的变化”,以体现“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结构和布局”的关系;或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有上述结构或有上述布局特点。(人)农业生产结构:部门齐全,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地域性突出。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P69)评析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和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生产方式阐述农业结构与布局。要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教材整合 答案归纳) 以东北地区为例:黑土开发。问题:肥力下降,生产潜力未充分发挥。方法和途径:改进耕作制度,提高黑土肥力。如“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植树造林,治理坡面、沟壑护土等。林业发展。问题: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方法和途径: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同时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特别是红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是大兴安岭的自然生态环境、长白山地和小兴安岭的原生与次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湿地保护。问题:许多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方法和途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方向:参考(人教版)P74(鲁)三大问题及其对策:黑土开发、林业发展、湿地保护评析要通过对问题的揭示与方法途径的认识,得到与课题相关的启示性引导,以利迁移运用到其同类案例。(人)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评析没有揭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与途径”。课文侧重“发展方向”。要点4:结合当地(江苏)农业生产实例,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深对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要点5介绍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鲁P98)东北特色农业; 2(湘P55)控制化肥、农药污染的“处方”农业。湘教版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要点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气候农业;地形、土壤农业;社会经济农业;交通农业;政策农业。追求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要点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结构特点:农(麦玉棉等)牧(乳畜)。(课文未阐述,可从文中提炼)布局特点: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中部及北部地区为小麦带,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为乳畜带,其南侧为玉米带,南方为棉花带)。分析、评价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的作用。要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主要问题:曾对农业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引发严重恶果:20世纪30年代因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导致“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方法和途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 农业;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退耕、休耕、补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有力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评析总体简明扼要。农业布局特点分析评价较到位;建议:对发展农业的条件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农业发展需涉及某一些新的突出问题,耗源太多、化肥施用与土地板结地力下降等,这些对我国农业发展少走弯路有帮助。为本区域发展专题增加引言。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作物 分布区 细粮 作物水稻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 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杂粮 作物 玉米 分布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玉米带 谷子 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高粱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