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6029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1)1史书记载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现代考古发现西汉古墓有纸张出现,还有史学家推测纸应出现于更早的春秋时期。作为现在的科学结论,造纸术应产生于(B)A春秋时期 B西汉C秦朝 D东汉解析实物证据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后人的记录或推断远不及当时的实物资料客观。故选B项。2近几年春节,自贡市富顺县都举办了豆花文化节。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D)A据考证,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证实豆腐是从商代开始的B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C宋人寇宗奭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铠为腐,食之”说明豆腐源于宋朝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了豆腐解析A项从甲骨文相关的记载推断豆腐“从商代开始”,证据不充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过于主观,排除;C项的“源于宋朝”证据不充分,排除;D项说法客观准确。3法国作家雨果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在这里(A)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解析材料说明欧洲科技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古代中国却不能转化,原因在于中国缺乏转化的土壤,A项符合题意。4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表属于史学研究的哪一个环节(B)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比较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1400年452862%1738%4011000年453271%1329%10011500年673857%2943%15011840年472194%45396%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解析该表格把中外不同时期科技发明进行列表比较,属于史料整理,故选B项;A项问题形成是在历史研究中产生了相关的问题需要研究;C项史料收集是以形成的问题为导向,广泛地搜集相关的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D项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阶段。5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C)A龟甲兽骨 B丝帛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解析庄子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6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C)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析四大发明只是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故C项正确,A、D两项错误;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欧洲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7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B)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解析“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天文历法在农耕文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实用性;“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说明中医中药对人口多的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其实用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四大发明原创性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而不是说古代中国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故C项错误;中医中药发明不单是服务于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8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C)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解析乾隆年间民族危机未加剧,故A项错误;“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即只学习西方的技能,禁止传播西方的思想学说,并不是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说明乾隆时期认同西方的技能,而对学术不认同,这是有选择的,故C项正确;能够“节取其技能”,说明并不狭隘,故D项错误。9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A)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解析“以版印日历”“满天下”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故B项错误;“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10(xx河南安阳调研)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C)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凸面镜对西方科技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同样没有中西传统科技的横向比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故C项正确;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根据史实可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故D项错误。11李约瑟认为:“在某些朝代,如西汉,盐业及炼铁业等大多数具有先进技术的行业都为国家所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明显的现象,一些技师是追随某个显赫官员的食客。”这类现象导致中国古代科技(C)A完全服务于生产的需要B具有较强的经验性C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与自然经济联系较弱解析由于官办或者与官方联系紧密的性质,科技与生产联系不紧密,与商品经济联系较弱,不利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的经验性,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于封建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了由此产生的古代科技理论也不可能具有开放性,故D项错误。12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B)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从材料“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可知,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B项正确;先秦时期是奴隶社会,奴隶制不是民主平等的制度,故A项错误;楚辞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故C项错误;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的是汉赋,故D项错误。13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廷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B)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解析“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说明唐代的文化政策比较开明,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唐诗空前繁荣,故A项说法错误;C、D两项材料没有提及。14明清时期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袁枚给某盐商题跋22个字,得了2 000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D)A商人开始重视文化修养B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C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人通过出卖字画获得经济利益,这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D项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中“开始”的论断;B、C两项材料均不能充分体现。15(xx海南八校联考)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C)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解析“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功名富贵的不屑,希望通过隐逸山林和寻仙问道来摆脱现实中的痛苦,故C项正确。16唐朝诗人窦冀在描述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时写道:“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与这一描述风格相符的书法作品是(C)解析从材料中“唐朝”“狂僧”“狂且逸”“摧格律”等信息可推断出是唐朝僧人用草书创作,故选C项。A项是隶书,B项是楷书,D项是行书。17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D)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B“勾勒工细”“尽其精微”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D“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解析据图画与所学可知,徐渭菊石图属于文人画。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特征的是山水画,A项排除;B项属于工笔画,排除;文人画注重以形写神,不注重写实,C项错误;D项符合文人画特征,故选D项。18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D)A中国传统历来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解析根据材料“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可知“诗画”不分,“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也是强调“诗画”并存,据此可知,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诗与画的本身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故D项正确。19中国自古以来,识字并不普及,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人生教科书”,鼓词等说唱形式所起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据此可知(C)A戏曲是文人创作、传播儒学的艺术B戏曲艺术源于民间、反对儒家伦理C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D戏曲是政府普及文化的艺术形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戏曲实际上起着传统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的作用,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故选C项。20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解析词曲(戏曲)的内容取自“街谈巷议”,形式“直说明言”,这就推动词曲(戏曲)世俗化,故A项正确;词曲(戏曲)生活化发展,但同时典雅的诗文依然存在发展,因而词曲(戏曲)未推动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词曲(戏曲)的内容,因而无法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观,故C项错误;词曲体现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发展,不能体现雅俗共赏,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