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9892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 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两条主线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三个角度近现代中外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这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三、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6世纪以前,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具有首创性、全面性、经验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216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力学以及火器与钟表制造等技术,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3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科技,如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等,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背景条件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没有建立新的学科体系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研究领域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方法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影响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展示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情分析近现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考点1牛顿科技成果与中国传统科技成果的比较考点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xx全国卷,T40xx全国卷,T28(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近现代物理学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等方面(2)从命题角度看,一是对牛顿经典力学、进化论和相对论等内容的识记或辨析;二是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从命题特点看,多用展示或评价科技成果等方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推理的能力近现代科学技术(2)进化论近五年未考查要关注进化论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所带来的影响(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考点1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考点2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xx全国卷,T41xx新课标全国卷,T40(4)相对论和量子论考点1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考点2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理论的共同之处xx全国卷,T40xx新课标全国卷,T35(5)现代信息技术近五年未考查要关注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近五年未考查要关注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1)从考查内容看,文学成就关注较少,对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的考查有所提升,弥补了高考中美术、音乐科目的缺失(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从艺术作品的鉴赏、艺术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等方面切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为材料型选择题,注重考查艺术作品的内涵及时代意义(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考点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xx全国卷丙,T34(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考点黑人爵士乐在冷战中的作用xx全国卷甲,T35(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考点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xx全国卷,T3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近五年未考查xx年高考对此部分不会重点考查,最多命制一道选择题。可能的考查方向有:新中国教育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其与经济、政治等的关系;对“双百”方针的理解等(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近五年未考查(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1外语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考点2政权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xx全国卷,T31xx全国卷,T31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xx高考全国卷,T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含义。在中世纪,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在欧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处在神学的束缚中。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成就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2(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理论的共同之处”进行思考,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主要理论贡献角度进行归纳。3(xx高考全国卷丙,T34)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解析:选D。第一幅作品属于古典主义,第二幅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第三幅作品属于印象主义,第四幅作品属于现代主义。这四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D项正确。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1(xx高考全国卷,T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1952年外交政策没有转变,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2(xx高考全国卷,T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选A。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正是这种需要的体现,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0题) 1.(xx高考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第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解题依据答题要求答题范围答题指向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原因定向词定法词限定词定位词第步套模板,概括归纳 _分层信息主旨提炼概括归纳材料信息“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理论的证实相对论的地位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所学知识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相对稳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其影响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科学相对论的提出,有利的社会环境,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第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解题依据答题要求答题范围答题指向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析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态度;评析定向词定法词限定词定位词第步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_材料分层分层信息主旨提炼概括归纳材料一第一层梁启超、蔡元培拟邀请或邀请爱因斯坦到中国来讲学邀请积极欢迎中国知识界欢迎西方科学第二层报刊报道和出版译著使相对论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报道、出版引进、传播相对论被引进、传播、宣传材料二第一层以科学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质疑科学万能论质疑西方“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文明第二层用“以道德为核心的东方文明”去超拔西方肯定东方道德文明肯定东方“以道德精神为核心”的文明所学知识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积极影响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灾难科学的消极影响一战教训答案:(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变式训练】1. (xx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繁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共同因素,中国“与后金交战不利”,西方“十字军东征”战争的推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火炮技术,都有文明间的交流;明朝政府“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可见政府的重视;技术进步也离不开材料一、二中科学家的贡献。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可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体现清政府维护满族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体现了天朝上国心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2)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影响,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归纳。答案:(1)因素: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贡献。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维护满族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2)影响: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力量,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总之,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并确立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1题) 2.(xx高考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角度: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设问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设问限定: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读材料关键信息: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关联教材: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列思路“是什么”,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形成观点;或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比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世界贸易体系、世界市场等的影响“为什么”,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如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怎么样”,站在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升华主题,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满分示例】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变式训练】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记住过去数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它现今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惊人的可能性和意义即使不了解,也可以正确估价。此外,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由于科学以客观的研究法为基础,关于科学的种种提议已为人们所普遍赞同。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观点。(要求:对科学革命促进社会发展问题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第一步,根据材料内容提取论点;第二步,寻找史实进行观点的证明。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主要史实有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及联系的加强等。答案:略。(要求: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专题过关检测(十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发展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重要原因。这反映出()A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B牛顿开创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C物理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研究为前提的D科学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解析:选A。从题干中“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信息可知,牛顿采用了数学演绎和实验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故A项正确;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D项错误;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2(xx广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华裔科学家周钦文的团队曾用超精准原子钟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发现:升高后的铝原子钟快于未升高桌面上另一台铝原子钟,两者差异为每79年快900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表明()A相对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完善B相对论的科学性得到实验验证C科学实验对相对论提出了挑战D相对论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解析:选B。题目中的实验是对相对论的验证,不是完善,故A项错误;题目中的实验对相对论的科学性予以验证,故B项正确;题目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对论的正确,并不是提出了挑战,故C项错误;相对论被验证和为大多数人接受不是一回事,故D项错误。3(xx赣州摸底)“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解析:选A。“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从“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4(xx武汉模拟)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解析:选D。题干中的材料并未体现出社会危机的发生,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也没有提到人们就业竞争激烈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科技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的说法不正确,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可知,科技的进步需要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随之改变,故D项正确。5(xx桂林、北海、崇左高三联考)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写道:“他们并不相信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以牛顿以及布莱克和歌德这两个吓唬人的家伙为代表)因而,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文中“他们”为代表的作品()A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创作手法怪诞C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 D集中表现自我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8世纪”“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可以判断发生在启蒙运动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故A项正确。6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解析:选D。由“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可知这种风格应该是浪漫主义风格。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错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D项正确。7(xx福州质检)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B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C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D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解析:选C。据材料“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故C项正确。8(xx江西五校高三联考)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解析:选B。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中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13项这些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并不是工农大众素养普遍提高,故C项错误;“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主要指人民拥有的“选举”“被选举”“参与国家决策”“监督国家机关”等权利,材料没有体现此信息,故D项错误。9(xx沧州质检)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选A。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10(xx九江模拟)有学者指出,“20 世纪50 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的威胁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罗斯福新政B人民公社化运动福利国家C“双百”方针的提出福利国家D人民公社化运动罗斯福新政解析:选C。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与“50年代”不符合,故A、D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与“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不符合,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强调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与“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符合,而福利国家与“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相符合,故C项正确。11(xx黄冈一模)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错误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选A项。12(xx临沂模拟)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材料表明()A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B国家首次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C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改变D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解析:选A。“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材料中体现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劳动就业服务,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国初期,受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全国人口达到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认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年光明日报指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人口)”。 摘编自马寅初传 材料二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xx年“六普”主要数据表明,我国总人口约13.7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后来日本建立和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 摘编自搜狐网相关报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寅初提出人口问题主张的背景,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对马寅初的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1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10分)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概括材料可知,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第二小问原因,概括材料可知,对马寅初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主要是“文革”结束之后,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双百”方针的恢复。(2)依据材料二可知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等信息,结合两国的发展史实可归纳出共同原因。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任答两点即可)原因:“文革”结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双百”方针的恢复。(答对两点即可) (2)原因: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4(xx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中小学生守则(2004年修订)材料二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中小学生守则(xx年修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xx年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据材料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材料二“爱党爱国爱人民”可以得知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据材料二中“乐于科学探索”“明礼守法”等可得出体现时代性;据材料二中“爱集体助同学”“自强自律健身心”等得出符合中小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特点分析即可。答案:特点: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主要突出时代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规律性,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兼顾操作性,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任意一点即可)原因: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多元思潮的交织交融;根据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育自身规律,提出与时代同步的新守则;2004年守则有些内容比较宏观,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具体操作中,有些要求难以落到实处。(答出三点能够论证特点的原因即可,角度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