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903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幽州的来源这样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回答人生的价值这样的实际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社会运行规则这样的现实问题。你认为哲学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主干知识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和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和_的关系的问题。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和_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和_的标准。1【拓展提升】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存在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包括存在决定思维以及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两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正确的回答。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_和_的基本问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问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和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1【探究反思】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直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必须考虑学习实际,是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成功学习的前提;企业经营者指定经营策略必须全面考察市场的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和企业内部的人、财、供、产、销情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答案速查:一、1. 思维 存在 意识 物质2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同一性 不可知论 可知论二、1首先遇到 无法回避 2. 基本性质 方向 重难疑点探究1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否认正确反映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可知论唯物主义2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1)从地位和作用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问题回答方式不同,就决定了哲学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回答哲学其他问题的方式和方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方向是错误的。(3)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3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形式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必然首先回答的问题,但不同的哲学对其回答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种哲学派别,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明确指出物质决定意识,又看到意识的能动性。我们称之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典型例题剖析本框的知识点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认真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及其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鉴于往年的高考经验,本框内容在高考中一般不会涉及。题型一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典例1 “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置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存在属于客观事物思维属于人的认识【研析】不可知论属于思维不能认识存在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说明【答案】C【思维拓展】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但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对思维认识存在的本质、途径作出的解释是不同的。少数哲学家作出了否定回答,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种种差异。有的哲学家彻底否认人有能力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有的哲学家尽管也承认人能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但否认人们能够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到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题型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典例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研析】AB两项与题意无关,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故C项错误。【答案】D 教材问题提示 1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哲学派别的划分。 2教材P11 “探究问题”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问的关系,对于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实际是学习计划的基础,符合举习实际的学习计划才是切实可行的,才会对学习起到很好指导柞用。 限时达标训练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B. c. D.解析:选D。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应选。但是对的不同表达方式,二者是一致的,因此正确,选D。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称为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C生产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解析:选D。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可知D项正确。3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解析:选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应选C项。AB项意思是一致的,不选,D项划分的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解析:选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选C。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 解析:选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强调了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就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解析:选A。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是思维,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是存在,这二者的关系式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7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解析:选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上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故答案应该选D项。8下列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只要不学哲学就可以不回答 A B. C D. 解析:选D。都是关于思维与存在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是对的否定,因此是错误的。9我国古代关于“形”和“神”关系争论十分激烈。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府内高僧满座。他们信奉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传人死后精神不灭。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1)这里的“形”与“神”分别是指什么?(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解析:本题以我国古代关于“形”和“神”关系争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第(1)问较为简单,即“形”为存在,“神”为思维;关于第(2)问,主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角度回答。答案:(1)这里的“形”即人的形体,指的是存在;“神”即精神,指的是思维。(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中,何者为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10(走进生活)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 此段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 惠子的认识属于什么观点? 解析:本题以庄子和惠子的争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答案: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不可知论。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主干知识梳理一、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认为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认为_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_、_和_。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_的基本规律,反映了_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探究反思】下列说法分别属于哪种唯物主义形态?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水是万物之原,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二、唯心主义 1根本观点:认为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_、_。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_的意义。【探究反思】每年高考前后,一些学生以及家长用敬神、拜佛等迷信方式,祈祷神灵保佑自己获子女金榜题名。你相信命运之类的活动吗?这种做法属于唯心主义的那种形态?答案互查:一、1. 物质 2. 唯物主义 具体的物质形态 原子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 社会历史发展 二、1意识 2. 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属 重难疑点探究(此处调原书第9页第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比较和第10页2.唯心主义两种形态的比较) 典型例题剖析 本框题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唯物主义的三种从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这些知识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题目设置看,一般会以漫画或者古代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背景材料。在学习中应当着重把握以下三个区别: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二是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区别、三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可以通过收集与研究著名的哲学观点、名人名言、古诗词名句等方法来把握。 题型一 唯物主义典例1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研析】本题以古人名句考查了考生对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不在于对基本观点的掌握,而在于对名句意思的理解。它启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有关观点,还要注意所列名句。ACD均为唯心主义,故选B项。【答案】B【误区警示】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分析:唯物主义在方向上都是正确的,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不科学,具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在方向上是错误的。但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在一定意义上了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题型二 唯心主义典例2 (xx江苏单科T2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研析】事物是感觉的集合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不选;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不选;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项不选。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C项符合题意。【答案】C 教材问题提示1教材P12“探究问题l”提示:不同意。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2教材P12“探究问题2” 提示:(1)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2)这些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3教材P13“探究问题l” 提示:(1)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之间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即人的灵明由天地万物所决定,先有天地万物,后有人的灵明,人的灵明是对天地万物的反映。没有人的灵明,世界依然存在。 (2)虽然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他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看待问题的,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的意识决定客观物质,因而导致了错误的结论。4教材P13“探究问题2” 提示:(1)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是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理”的外化和表现。 (2)“理”和天地万物之间是一种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理依赖于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理的源泉,天地万物决定理,理是天地万物的反映。人在处理与天地万物关系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理”。 限时达标训练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否认意识反映物质B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C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不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把物质这个世界本原的问题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故D项正确,A项错误;B、C两项是说近代形而上学的不足,不合题意。2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解析:选B。 赫拉克利特把“火”这种具体物质形态当成哲学上讲的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有人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机械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解析:选C。半截子唯物主义,也就是不彻底。世界分为自然和社会历史领域,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是在社会历史观中又陷入了唯心主义。4.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存在即被感知A B C D解析:选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阴阳,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5如今许多企业招聘时,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星座、血型等。如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观点唯物辩证法观点形而上学观点A B C D解析:选C。漫画的主要意思是人力资源部对应聘者的考查主要是算命,而不是对其能力进行考查,是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6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体现了的分歧。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解析:选A。所谓“自然之根”,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根源。这里,张衡明确地指出: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既不是什么上帝、神灵的旨意,也不是什么绝对的理论,而是“无形之类”的“元”,也就是太始。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朱熹的观点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现,故二者的分歧应该是A项。BCD与此不符。7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的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这一观点 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源 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A.B.C.D.解析:选D。王守仁认为是自己的主观的东西主宰着世界,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所以排除后,选。8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 B C D解析:选C。本题通过一幅漫画来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我在故我思”说明只有客观上的人的存在,才有人的思维,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唯物主义思想。“我思故我在”说明客观上的人因思维的存在而存在,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这是唯心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观点正确;两者的思想未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问题,故观点不符合题意。9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哲学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 解析:本题以著名哲学家的论断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第(1)问是做好第(2)问的前提,关于第(1)问,在解答时仅仅抓住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键性词语,通过判断得出材料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是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第(2)在前一问的基础上依据课本的基本论述做出答案即可。答案: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错误的。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科学的。10(走进生活)一提到“风水”,我们往往把它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然而现在,“风水”却也和有些官员连在了一起。2010年9月21日,安徽省望江县违规建造的超豪华办公大楼落成后,因个别领导嫌“风水不好”,强行卖给了望江县人民医院。某地法院因连出了几件法院高层领导被调查之事,领导花重金请来风水先生堪察指点,在法院大门旁边挂起了“避邪剑”。还有某县的政府大楼,四周本没有河,为建成“风水宝地”,耗费巨资建造起人工河,这就有了“水”了。然后,在政府的广场上挂起两片大帆,寓意有帆就有“风”,这一定是风水先生的功劳。你知道“风水”在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别称吗?不少人对风水学是科学还是迷信存在争议,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上面材料中的“风水”反映了什么观点?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应怎样对待这种思想?解析: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风水”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解。关于第(1)问,属于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做大不难;关于第(2)问,实质上就是对客观唯心主义做一个评价。答案: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术数类别。反映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这些思想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很大危害,我们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坚持唯物主义,以自觉抵制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名师讲义摘录前沿视点透视1热点聚焦积极应对地震灾害 2010年12月25日21时16分,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发生里氏76级地震。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就在地震后不久,另一场“恐慌地震”也开始蔓延。灾难留下的巨大心理阴影使公众开始对“地震”一词高度敏感,有关地震的猜疑越来越多,甚至去年上映的一部充满地震和海啸场景的xx也不再是一部电影。不少人开办了可以在xx世界末日”之前实现救赎的网站和网上商城,出售淡水净化器、防毒面罩等渡过“末日危机”需要的物品。甚至有美国人在非洲挑选地势较高的地方买地建屋,作为xx年的避难所。远古时期,由于爱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级等。1理论透视1地震的灾难性后果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乎不断提高,说明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是一种唯物主义世努观。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2这两个基本观点涉及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被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王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创新预测1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之后,迷信思想很容易乘虚而入。搞乱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对迷信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 它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表现 它与唯物论和一切科学知识是根本对立的 它有悖于当前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它是历史上的社会意识遗留下来的糟粕和毒素 A B C D 解析:选C。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对迷信的认识,都正确。2地震发生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天意难违啊,老天爷要惩罚咱们,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只是20年的奋斗全没了,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难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总会有办法的,新家园会有的!”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难的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基本形态的理解和认识。首先要对每个村民的说法所代表的世界观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回过头来对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进行分析评价。回答第(1)问是做好第(2)问的关键。 答案:(1)村民甲的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神是主宰一切;村民乙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灾害面前消极悲观,无所作为;村民丙的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面对自然灾害,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因此村民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但它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村民乙的观点也有不对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